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3-01-17 10:08 浏览量:1
 区十届人大

会议文件(十

 

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1230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吕国庆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泉州市鲤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39.69亿元,增长4.5%(预计数,下同),低于年度计划目标3.5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实现177.64亿元,增长4.8%,低于年度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5.04亿元,增长5.7%,低于年度计划目标4.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26.9亿元,增长4.2%,低于年度计划目标4.3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实现23.32亿元,增长1.6%完成预算数24.05亿元的9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实现14.53亿元,增长5.1%完成预算数14.45亿元的100.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8%,高于年度计划目标4.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2.1亿元,增长10%,低于年度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实现1.18亿元,增长356%,高于年度计划目标35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8.9亿元,增长2.5%,低于年度计划目标7.5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56万元,增长4.5%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R&D经费增长27.9%,高于市下达的年度目标7.9个百分点。

——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规上工业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7项指标完成市下达的年度目标。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特点

1.以韧克难,经济大盘承压前行,运行态势回升向好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打赢0313疫情歼灭战,制定实施20+5”“30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复工复产、满工达产、增资扩产,努力稳定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上半年的0.2%提升至全年的4.5%,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千方百计稳主体持续开展服务小分队”“一企一策促发展等专项行动,对全区重点企业进行全覆盖服务。0313疫情期间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3571万元,全年累计兑现惠企资金1.38亿元,减、免、缓、退各项税费8.2亿元。102家企业获得纾困贷2.96亿元,鲤鑫融资担保公司正式设立运作,佰源智能成功挂牌新三板企业融资渠道再拓宽。市场主体稳中有升,全年新增1.04万家,增长7.4%

多点发力稳就业落实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稳就业奖补等3项补助2914.2万元,惠及全区企业9702家次。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9000,累计发放培训补贴1151.06万元。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校企对接招聘活动,全年组织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87场,发布岗位数超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鲤就业创业586人。

坚定不移扩需求。举办首届福狮文化节鲤享生活一月一主题促消费活动,带动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稳步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扭负为正,全年增长1.8%文旅市场复苏回暖,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强力推进项目攻坚202256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7亿元,万盛酒店等18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增长10%。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3个项目成功获批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1亿元。

持之以恒抓招商升格一办、一局、一中心、一集团招商架构,组建334十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首推11栋楼宇揭榜挂帅项目攻坚,5个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工作专班开展保姆式服务,中仑蓝图新材料等9支产业基金深入对接,全年完成135个、总投资超600亿元的招商项目签约,晋江经验5个主会场签约项目实现签约即落地。

2.以城聚力,古城新区一体推进,城市能级加快提升

积极融入市区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和1+3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由区城建委牵头的1+2+N城市建设协同机制,全力活古城”“战江南,城市艺术在古新交融中迸发,城市品质在内外兼修中跃升。

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原真性保护留存旧貌。启动实施10个文保项目修缮工程,李贽故居及展厅等5个项目修缮完成并开放迎客。13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基本完,第二批46条街巷综合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古城成功入选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金鱼巷、中山路双双入选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活态化传承赓续文脉。持续推进世遗人家品牌培育,高频推出线上线下非遗活动,泉州珠绣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入选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传习所数量突破20家,海丝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实施古城文化传播人才培育、街头艺术文化提升等一批重点计划,古城讲解队伍发展壮大,街头艺术表演渐成风景,古城保护宣传作品荣获平安中国三微大赛优秀短视频奖。创新型发展拓宽外延。拓展文化表达路径,加强非遗产品研发创新,弘一法师文创产品全国首店落户鲤城,一峰书院、闽南文化生态体验中心等精品文化空间相继亮相,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新场景。积极承办中国电影编剧周启动仪式精彩影视、无限自在等影视龙头企业成功入驻,IDG资本等知名企业签约合作,古城文化输出按下快进键。筹办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推进现代文创产业集聚发展。

发展底气更加坚实融入大城市规划,衔接江南新区控规修编,加快江南片区城市设计,产业空间规划布局形成阶段性成果。滚动实施30个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科创中心、示范区一期等省、市重点项目部分建成,全年新增标准化工业厂房13.2万平方米。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考核多年稳居全市第一。推进大片区改造,繁荣片区、站前西片区、金鲤大道片区等总面积超过6800亩的大片区城市更新突破成势,全年征收房屋面积超25万平方米,其中繁荣片区全面完成征收任务,江滨南路B地块(60亩)、江南国际商贸综合体等8822.63亩用地完成出让。加快大路网建设,提速聚城畅通工程,繁荣大道全线渠道结构完工、第一施工段主路面通车,泉州大桥及接线扩宽改造工程实现北岸线路贯通,国道旧301线等4处道路节点完成改造提升。

城市底片更加靓丽。抓好中央及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及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年完成8个污水管网清淤建设项目,新建改造管网8公里、小区雨污分流管道50公里。开展绿满泉城三年行动,新增公园绿地5公顷、口袋健身)公园27个、立体绿化10处。实行撤桶并点,新建改造提升垃圾分类亭(屋)410座,中心市区实现环卫一体化管养,顺利通过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考核验收。开展照明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东海城东片区及晋江、洛阳江两岸(鲤城段)照明提升工程,开展园区标准化照明提升,改造LED路灯232盏。深入开展八化行动,改建改造城市公厕20座,建成餐饮油烟整治示范街2条、综合执法示范街4条,南外宗正司片区城市管理精品示范街区获评省级样板街区。全面做好森林保护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1%。声环境功能区昼夜间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点次达标率100%

3.以智提级,创新要素优化整合,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新赛道加快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引进千吨级低温银浆、时代换电出行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重大项目。平台经济领域持续壮大,新导入腾讯数字文旅科技平台、礼遇泉州鲤享生活文旅购物平台等,涵盖文旅、生活、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新基建投资持续扩大,数字泉州项目投入8500多万元建设覆盖全域5G网络。

新技术加快应用。提速实施抓创新促应用”“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6个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2亿元,2项产品入选2021年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条智能产线推广应用,七星电气、众益太阳能获2021年福建省专利奖,中侨(集团)半导体器件厂、省五建参与的2个项目分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众益太阳能获评省级绿色工厂。

新动能加快积蓄。全年R&D经费投入增长27.9%,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增长1476.5%,科技小巨人研发投入奖励连续七年居全市首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企业3高新区获评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毫米电子、全通光电获2022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家企业获评“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3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各1家,五交研究院正式注册落地,联合招引光电半导体研究所等11个科技创新项目,科创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持续推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才模式,新引进人才中介机构4家,新增省、市级高层次人才194人。

4.以惠泽民,公共服务扩面提质,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坚持民本情怀,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宜居宜业宜学宜养的城市吸附力显著增强。

民生保障更有力度。全年民生领域占财政支出超八成。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2.51万人、7.52万人、0.74万人、4.33万人,13.29万人、5.76万人、7.63万人、5.86万人。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再上调,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供养金共计983.17万元。住房保障稳步推进,全年新建长租公寓1.6万平方米、保租房1.28万平方米,鸿星尔克保租房建设做法在全国推广。完成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免费改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36个服务对象100人以上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市级实地检查和线上核验。妇女、儿童新两纲正式颁布。

公共服务更有深度。深入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过江战略,继续探索名校+办学,深化组团小片区管理和片区联动教研,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完成移交新增学位1080个。泉州实验小学连续五年获评全国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泉州七中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区教师进修学校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泉州六中顺利晋升省二级达标学校。课后服务2+N模式全面铺开,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全省推广。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率先在全市实现街道基层医保经办服务全覆盖,7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评审,8个医联体项目成功对接,健康端口继续向基层前移。探索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新模式,1个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3个长者食堂建成投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老年人康复科,金山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5个托育并通过市、区两级验收新增托位510。全省首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评估中心揭牌成立。常态化推进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新设立8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临江街道溪亭社区入选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古城见义勇为司法关爱促进会正式揭牌。文明治丧理念逐步形成。

社会治理更有精度。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打造17个“党建+”邻里中心,全面推进街道综合执法改革,22个社区完成优化调整,基层善治新路径不断解码。住宅小区长效管理稳步推进,建成350个智慧安防小区。稳步推进危房合作改造,27栋危房顺利拆除。消防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增设市政消火栓37个,古城3个小型消防站启动建设。扎实做好自然灾害防治,综合风险普查宣传片荣获全国一等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率达100%。高效打赢0313疫情歼灭战,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牢抓细,五源五同三公一大等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全区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5.532万管。新冠疫苗接种有力有序,累计接种疫苗超107次。率先打造数智哨兵智慧防疫系统293数智哨兵布点全区,平战结合的智慧防疫体系筑牢筑严。有力推进治重化积专项行动,中央联席办、国家信访局交办事项化解率100%。加强司法救助工作,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打造世遗+双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鲤城区崇军拥军服务示范街区,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深化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区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提升至87.8%1251项办事指南完成五级十五同标准关联绑定,实行全省统一办理标准。跨省通办合作单位扩面扩量。i鲤城平台累计上线11项特色便民服务事项、112项高频服务事项,并完成适老化改造。政务数据加快整合汇聚,27个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上云。试行大部制调办公机制,着力构建人力资源统筹、行政成本精简的多部门一体化融合运作模式。

2022年,受新冠疫情及国际冲突等多方面负面因素影响,全区部分指标与区人大十届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鲤城当前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区域经济仍处于深度转型阶段,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但支撑作用不足,新兴产业集聚度和贡献度有待增强,体量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较少,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度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龙头企业较少,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依然较大。对标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城市更新任务繁重,用地布局、交通架构、居住环境、市政配套等方面有待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布局有待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标实现高效能治理的要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城市治理等各方面的精细化程度还需提升,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维护区域安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增强。以上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思考,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2023年鲤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全面实施1345”发展战略,扎实开1+3专项行动,聚力发展“数字+新制造”“数字+新商贸”“数字+大文创”“数字+大健康”产业,持续打造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奋力建设品质名城现代都市

(一)指标安排和保障措施

在充分预估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建议我区2023年按照GDP增长7%以上的一揽子目标进行安排,同时,安排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主要考虑:一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十条发布以来,防控政策重点转向保健康、防重症2023年初将会迎来一波疫情高峰,经济短期内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回稳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叠加较低的基数效应,2023GDP增速较2022年将有所上升。二是鲤城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实施,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我们依托世遗古城大力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加上市委市政府“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等多重战略红利加快释放,鲤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坚实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三是衔接落实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受多种超预期因素影响,“十四五”前两年平均增速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2023年有望走出疫情,我们需要自加压力,加快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为“十四五”后半期经济加速打下基础。

1.关于产业发展预期目标

坚持产业发展稳中提质,建议2023年全区产业发展目标安排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工业增加值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R&D经费增长20%

突出高端智能,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集群。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抓手,以标准化园区为主阵地,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改造升级支柱产业。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斯凯奇智能工厂、田中机械汽车配件铸件智能化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深化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推动三大支柱产业向500亿级迈进新增省级及以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2家,推广应用4(个)以上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或应用场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加快光子产业园、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建设,推动千吨级低温银浆项目早日开工、柔性太阳电池封装项目等增产增效。持续拓展产业空间。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从试点先行向全域逐步铺开,推动海天时尚科创园6项目开工建设,高新区科创中心、火炬紫华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力争全年再新增标准化厂房面积60万平方米,为先进产能腾挪空间。抢抓全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机遇,争取2023年上半年至少启动一个片区再开发建设,加快释放连片产业用地。

突出优质高效,厚植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以商贸产业为支撑,加快推进江南新区国际商贸综合体等载体建设,整合提升汽车服务产业,不断提升汽车产业链能级。以文旅发展为引擎,大力实施文旅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全力推进古城创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中山路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龙岭社区创建省级金牌旅游村,完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和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庄正故居、橘若艺术空间等古城业态提升项目和龙岭乡村民宿部落等9个住宿接待载体提升项目,力促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以平台经济为重点,推进配单猫”“鞋捕头、三川云视控等一批优质平台发展,规划建设鞋靴数智电商经济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与生产制造业、传统商贸业等重点行业互融互促。实施数字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围绕政府、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行业细分领域,新增5G示范场景应用2个以上。以金融服务为依托,加快推进海丝泉州金融法务区建设,招引一批优质金融机构来鲤设立分支机构、业务总部、运营总部等,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辐射力的金融功能区

突出科技赋能,夯实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构筑创新大平台,新增3个省级科研平台,加快推进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投石智库等平台产效,强化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支持企业拓宽与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原始创新与应用创新协同发展。壮大创新主力军,持续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新增培育国家级高企18,规上高企占比超40%,全年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开展涌泉鲤跃专项行动,力争全年新增省、市级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涵养创新生态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好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申报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

2.关于需求增长预期目标

坚持有效需求平稳增长,建议2023年全区需求增长目标安排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完成600万美元;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5%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抓好65个年度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138.38亿元的年度投资计划。力争全年实施省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6项以上,技改投资增速超25%。实施科学有序的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城市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联动推进繁荣、站前西、金鲤等3大片区开发建设,力促站前西H地块等16地块出让。启动金鲤大桥建设项目,加快龙岭高速互通口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前规划一路、六路、十一路等6条区间道路建成通车,泉州大桥及接线扩宽改造工程全线贯通。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年完成73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完善消防救援应急体系,有序推进古城小型消防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争取繁荣片区消防站年底前动工。强化项目要素保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和项目盘子。推进全域、全员、全力招商引资,力促新引进项目快形成有效投资量全年实现招商签约项目投资超650亿元。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做优消费环境,推动传统购物中心、商业体向体验、时尚、社交综合场景转型,实行商圈点亮计划,依托开元盛世、新天城市广场等商圈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辐射带动周边街巷、店铺消费。完成东街、西街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打造集农贸市场、特色餐饮、文创市集、众创空间为一体的消费综合体。挖掘消费需求,策划举办汽车文化节”“美食嘉年华”“古城旅游周等一系列主题丰富的促消费活动,依托礼遇泉州、鲤享生活等本地平台,发放各类商旅消费券,持续拉动消费增长。深化商文旅融合发展,常态化举办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李贽李叔同等名人文化展等系列活动,撬动文旅消费。继续实施老字号振兴工程,打响国货新潮品牌。拓展消费模式,鼓励发展新型零售、共享消费、直播推广、网红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星抖抖商数字生态园等园区建设,推动一批优质本地电商平台发展,支持百货商超、连锁便利店等做大线上零售,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互补。

促进外贸提质扩量。深入实施海外抢单专项行动,加大组团包舱力度,全方位服务保障企业海外大走访。持续推进优品出海计划,组织企业参加美国、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抢订单、增效益。联合力量,积极推动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鲤籍社团、商会返乡投资。实施数字强贸品牌强贸战略,充分利用RCEP规则,发展好海外仓、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业态,加大外向型企业培育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各类孵化中心开展分类培育、供货改自营、外贸对接等服务,增强企业自营出口能力,争取全年完成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超70家。

3.关于生态保护预期目标

坚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议2023年全区生态保护目标安排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规上工业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浓度完成市下达的控制任务。

以低碳降碳牵引产业绿色转型。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推进产业绿色化改造,实施节能降碳项目1个,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项目1个以上,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加强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空间管控,强化生态环境准入。持续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创建,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以防污减污引领城市绿色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大气应急响应,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移动源、建筑扬尘等大气环境治理。全面深化河长制加强辖区水环境治理,实质性启动南低渠东浦段清淤工程,完成霞洲引港、玉田渠(金浦段)清淤整治,加强已完成水体的管养维护,巩固治理成效。强化沿岸及内源污染整治,加快江南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11公里排水管网。推进雨污分流,完成20条古城街巷地下管网改造提升,加快实现控源截污。推进环卫+一体化项目,推动江南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项目开工持续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抓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以护绿扩绿丰富城市绿色空间。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推进绿满泉城三年行动,新建10处立体绿化。推进江南新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一期,力促晋江南岸(鲤城段)整治及景观提升项目取得较大突破。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扎实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行动,加快森林资源网格化、全覆盖管理体系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4.关于民生改善预期目标

坚持民生品质不断提高,建议2023年全区民生改善目标安排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2.2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5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2个。

健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推进春风行动”“校企对接招聘活动等,以新型学徒制为重点,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帮扶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落实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222024年基础养老金连续三年调整计划。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套。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巩固和拓展双拥共建成果。加强粮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确保价格总水平运行在合理区间。

构建优质均衡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动工建设西隅中心小学坂头校区等4个教育项目,完成福师大泉州附属中学扩建6个项目建设和2所幼儿园移交工作推动福师大泉州附中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泉州第五中心小学、泉州市第三中心小学争创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深化健康鲤城建设,在江南新区引进一家三甲医院,提速鲤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中医外科医院项目和区妇幼保健院加固工程上半年完工。稳步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坂头社区院区等一批基层医疗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建设五星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繁荣文化事业发展,完成亭店杨氏民居等一批文保单位综合保护修缮项目及文物安消防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争取新增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升级一峰书院、图书馆新馆、2家公共文化服务中心、4家文化陈列展示馆,建成7个文旅驿站。启动守仁体育馆、华裔青少年足球训练场项目,拓展体育活动空间。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以融合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电信诈骗和养老诈骗,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持续完善“城安系统”“社区天网”,优化82个“提高型”智慧安防小区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强疾控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成果。深入排查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等工作。

5.关于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再新增30一体机可办事项,进一步完善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加强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管理,力争全区数据汇聚总量突破2000万条。聚焦企业关切,着力提高政策供给的集成性、推送的精准性、落实的穿透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建立国企混改四个库,积极推动区属国企参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基金设立。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持续推进不良贷款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力争再推动2家企业成功在北交所上市。

(二)2023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初步安排2023年重点项目148个,比2022年增加28个;总投资1177.21亿元,比2022年增长7%。其中:①在建项目65个,比2022年增加9个;总投资632.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38亿元,比2022年增长10.5%。②预备项目83个,比2022年增加19个;总投资544.77亿元,比2022年增长6.5%65个区在建重点项目中,①交通项目3个,总投资14.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②农林水利项目2个,总投资0.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0.31亿元;③社会事业项目19个,总投资22.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83亿元;④城乡建设与生态环保项目21个,总投资390.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85亿元;⑤工业项目9个,总投资50.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39亿元;⑥服务业项目11个,总投资15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5亿元。

2023年,我区将力争按计划完成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确保新开工项目27个以上,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34个以上一是项目前期再做深做细。持续开展抓征迁交净地”“攻前期、快审批、促落地等活动,加大繁荣-站前西片区、金鲤大道及周边片区等项目征收力度,力破解项目审批环节、用地报批环节、资金保障环节等难点堵点问题,推动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二是项目推进再抓紧抓实落实项目双业主工作管理机制,主管部门具体抓,承建单位具体实施,以专班形式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周汇总、月协调、季调度”工作机制,力促项目按时按量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三是项目储备再提质提量按照“谋划—策划—规划—计划—生成”总体思路,立足全局发展大局大势,加强项目前瞻性、主动性谋划,持续做大项目储备库。健全项目滚动管理机制,适时调整、更新预备项目库、策划项目库,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有力支撑。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顺利完成202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推动鲤城全面建成高质量品质名城·现代都市继续团结奋斗!

 

 

 

                                                                                                                                                                                                                                   区十届人大次会议秘书处           

                                                                                                                                                      20221230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