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文件(十五)
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2月28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鲤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林宏宇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泉州市鲤城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持续推进“强产业、兴城市”“活古城”“战江南”,落细落实“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稳步推进产业提级、城市提质、开放提速、民生提档,经济社会总体呈现稳进向好、稳中提质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80亿元,增长7.5%(预计数,下同),高于年度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实现176亿元,增长4.2%,低于年度计划目标2.8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加值实现42亿元,增长21.7%,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4.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62亿元,增长8%,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实现25.32亿元,增长15%,高于年度计划目标7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5.32亿元,增长10%,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4%,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0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实现1763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293.8%。
——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持平,低于年度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2亿元,增长3.5%,低于年度计划目标4.5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9万元,增长5.4%,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R&D经费下降12%,低于年度目标32个百分点。
——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化学需氧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PM2.5浓度等6项指标完成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等2项指标未能完成市下达的年度目标,市级不再对规上工业能耗增量控制目标指标进行考核。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奋进赶超步履坚实,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蓄势而发
今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恢复中的多重问题,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大盘、强预期、转动力、拓消费,落细落实巩固经济回升向好一揽子政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数字+新制造”初显成效。启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聚力发展“专精特新”等都市型工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先进制造业支撑有力,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3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2.3%;机械汽配业增加值增长10.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2.9%。
“数字+新文旅”带动明显。出台推进新型文商旅融合发展若干措施,成功举办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百年中山路庆典,配合举办中国电影编剧周、海丝泉州文学周、海艺节等活动,成立海丝数字文创产业联盟,发布泉州首个城市NFT数字藏品。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超千万,实现旅游收入超百亿元。批零住餐业增加值增长13.4 %,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拉动三产增加值增长4个百分点。巷遇、七栩等11家住宿载体相继开业,住宿业营业额增长50.9%,比上年提高51.6个百分点。中山路上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案例获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实现税收收入32.97亿元,增长23.1%,按100%口径,税性收入占比达85.6%,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和娱乐业分别增长30.2%、17.3%、31.6%和48.6%。新增市场主体超万家,新增“四上”纳统单位71家。持续培育和发展优质企业,2家企业入选市级民营企业百强,13家企业入选市级产业龙头企业,8家企业获评市级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火炬电子获市政府质量奖。
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光电产业园等2个项目接续开工建设,科创中心、恒劲科博流量测量仪表生产项目、承安工业厂房等6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产业空间超50万平方米。海丝金融法务区启动运营,“两中心”揭牌成立,斯凯奇泉州运营总部、新华财经(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海丝数据中心等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启动现代服务业创新集聚示范区建设,首个示范项目鲤城建筑创新产业园基本成型,中建海峡、方圆建设、聚冠(福建)建工、南平铝业等27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汇聚,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
主动融入泉州环湾建设,致力打造服务全市、辐射全省的产业创新中枢,中央创新区建设坚定起步,创新动能逐步成长。
创新主体规模发展壮大。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6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12家,汉威机械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七星电气获评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火炬电子上榜2023年(第30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名单。“双创之星”评选实现新突破,日春股份公司获评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74件。
科创平台建设招新培优。新增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个。深化以院强研、以院引智,携手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等高端智库,推动福建三零六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落地。钧石能源牵头组建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火炬电子上海研发中心、火炬电子成都科创中心获“企业异地研发机构”授牌,西安交通大学-泉州联合创新孵化中心获“联合创新中心”授牌。国家级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2022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跻身全省第10名。
产教学研融合走深走实。火炬电子公司与厦门理工学院合作项目获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协同创新平台项目立项,与华侨大学工学院合作承担项目获泉州市“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试点项目,实现我区在此类项目立项上的新突破。2个项目获评市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5家企业获评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精准校企对接,与黎明职业大学签订校地共建协议,推动火炬电子等3家企业与黎明职业大学联合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5家企业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签约合作。
深入实施“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构建“1+10+3”运作体系,创新设立4个“两地双园双中心”平台,用好“一办一局一中心一集团”招商模式,相继出台鼓励“飞地招商”、中介奖励等实施办法,增设基金、政策、空间3个小组,建立招商专家智库,续聘增补两批36名招商引才顾问。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赴海内外开展经贸交流、招商考察活动66团次。全年签约入库项目130个,总投资900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2个,超50亿元项目3个。
(四)城市更新热浪升腾,古城新区奏响奋进曲“城”势而上
积极应对新一轮城市竞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改革实现新作为,对外交流合作路径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打开新格局。
深化营商环境重点改革。召开全区营商环境大会,累计推出三批次26条“全速鲤办 共赢未来”服务企业举措,打造“全速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行落实“大综窗”集成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等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办理“一件事”套餐超4600件,审批服务持续“瘦身”。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平台累计上架政策210条、注册企业超5400家,今年来共兑现惠企资金1.1亿元。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成功破获2起总案值达9亿余元的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标案,成立区诚信促进会,鸿星尔克获评商务部“诚信兴商”典型案例。抓好典型经验总结推广,项目推进相关做法获评市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全速办”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学习。
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提质。出台区级产业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1+1+N”产业引导基金丛林体系,聚焦十大产业发展方向,初步构建包括产城升级基金、区产业引导母基金等在内的超百亿元产业基金集群,实现“以投带引”“以投促产”。启动“一园区一伙伴”行动计划,首批3名“金融特派员”入驻园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全区贷款余额超600亿元。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鲤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推动11个社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创建;实施10个大气减排精准治理项目;新建污水管网8公里;全面推进入河入江排口排查整治工作,解决内沟河问题排口18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危废转运处置利用率超99%。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林长组织架构,全面推行“林长+公检法司”协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完成松墨天牛综合防治年度防控任务。
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空间。深化对外交流,积极走访东南亚4个世遗城市,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3个国家旅行社签订文旅市场战略合作协议。深化跨域共荣,开展鲤城-甘州“双城对话”暨“西游丝路·千年对话”活动,推动“丝路友城”“关帝五庙”互鉴交流、双向推介,晋江古早味、南安脐橙、安溪、永春、德化文化体验馆齐聚古城。深化对口协作,主动融入中央、省、市对口支援工作大局,闽疆、闽藏、闽宁三个对口支援文化展示交流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架起世遗之城与西部三地往来桥梁。
(一)指标安排和保障措施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建议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左右。主要考虑:一是衔接落实我区“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2023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若要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长不低于7%的奋斗目标,后两年年均增速需不低于6%。二是步入新发展阶段的鲤城已全面起势。今年来全区经济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展现出较强韧劲,城市建设融入环湾向湾发展,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加快策划推进,将形成较强支撑。三是宏观调控持续发力。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省、市相继出台配套文件,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季度国家增发1万亿元国债,将有力带动国内需求回升。四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除继续做好经济稳增长工作外,下阶段应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以发展之“势”加快提升发展之“质”。综上考虑,充分预估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适当调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过对三次产业、三大需求增减因素的摸底、测算,2024年GDP增长6%左右有依据。同时,安排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1.关于产业发展预期目标
建议2024年全区产业发展目标安排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工业增加值增长6%;建筑业增加值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R&D经费增长30%。为实现上述目标,
一要向“数”兴产,加快激发“数”智新活力。加速推进“数实融合”,积极引导企业“智”转数改,推动田中机械汽车配件铸件智能化生产线等技改项目产效,争取全年实施省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项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推进企业梯度培育,争取全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以上。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分类、分层培育国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通信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重点推动“5G+”智慧园区、众益公共设施一体化运营管理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二要向“新”强链,加快打造韧性产业链。坚持招新引优,以新项目持续扩量推动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锚定建设省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力招引大“链主”布局上下游,加快推进“智慧能源新基建”系列项目等,推动充电桩、换电站、“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瞄准新材料新技术建筑业企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促进建筑创新产业园集聚增效。推动现代商贸服务业扩容发展,促进张艺谋海丝主题演艺综合体、茅台酒文化品鉴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有力推动泉信供应链、中诺产业园、贵州董酒福建销售中心等项目增产增效。实施住宿载体扩量提质行动,完成原鲤城大酒店周边、原八一酒店等征迁工作并启动原地提升重建,推动陆拾古城隐居酒店项目试运营,力争万盛酒店、煌帆大厦等项目年底前投入运营,力促菲律宾101快捷连锁酒店项目、马来西亚捷尼高端酒店项目等落地鲤城。积极培育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电子商务总部基地整合提升为一体化专业电商园区。开展跨境电商运营孵化,支持通过“海外仓”“体验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
三要向“优”布局,加快拓展产业新空间。深化园区标准化建设,坚持边建设、边招商、边投产、边运营,推动金上产业园、新塘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光电产业园、千吨级低温银浆项目等快速有序建设。渐进式推进工矿汽配城、奇信奇星机械厂等四大片区连片改造,先行启动新塘工业区及周边片区改造提升。有序推动祥中实业、钧石能源等空置地块建设和低效产能腾退,支持众益科技、佰源机械等区域内企业依据园区标准化建设要求对厂区进行优化。进一步梳理电视机厂、面粉厂、麻纺厂等一批闲置低效载体,积极对接住宿载体、文创园、文旅综合体项目,更好融入古城发展规划。
四要向“创”突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创新、人才、资金、空间等产业要素聚集,逐步构建支撑中央创新区的全要素全体系生态圈。深化企业培育,持续实施“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力争2024年新增国家级高企10家,全区高企总量达150家以上。深化平台赋能,加快北京、深圳、上海、西安等地产业加速中心、飞地创新孵化中心和虚拟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引进中国技术交易所等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来鲤建设研发平台。鼓励西安交通大学-泉州联合创新孵化中心、火炬电子上海研发中心、火炬电子成都科创中心等异地科创载体建设。支持企业组建企业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深化人才引育。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工作服务站、职业技能提升中心等,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引进,推动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
2.关于需求增长预期目标
建议2024年全区需求增长目标安排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完成700万美元;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3%。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奋力推进项目攻坚。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大、项目为重,抓好65个年度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145.15亿元的年度投资计划。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速推进繁荣、站前西、金鲤等大片区开发建设。完成中山南路及周边46条街巷改造工作,先行启动甲第巷等龙头山片区4条街巷改造项目及江滨北路复线工程。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全年完成12个老旧小区“原地升级”。启动国贸·江南璟上等3个商住项目,基本建成建发养云等3个商住项目。加快区域路网贯通,推动城中村改造配套道路工程(仙岩路锦田社区段)等开工建设,江南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项目配套道路建设工程等顺利完工。增强城市韧性,加快推进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鲤城水环境提质增效项目,完成110KV南井线建设,推动泉州古城小型消防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选址一、二建成投用。抓牢招商选资“生命线”,深化“两地双园双中心”建设,筹备组建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等地鲤籍异地商会,举办大湾区招商推介会等,坚持“走出去”招商,争取全年实现招商签约项目投资超900亿元。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推动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和项目盘子。
二要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深化文旅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办好“宋元泉州梦”“人来神往去泉州”系列活动,加快龙头山文化中心、缓慢1915休闲艺术空间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山路荣宝斋、泉州工艺美术文化园等项目正式运营,依托泉州工艺美术厂、群众戏院等历史建筑,建设世遗非遗融合展示体验中心。按照“优化一批、新增一批、示范带动、综合推进”的工作思路,先行启动特色商业街区试点,集中打造独具闽南特色的高品质商业街区。开展第六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系列活动,策划举办“汽车文化节”等主题促消费活动,发放餐饮住宿、汽车油品、线上购物、商超百货、老字号等各类商旅消费券,促进消费加快回暖。引导企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消费高效融合,形成配送服务便捷、客户体验极致的特色,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
三要积极开辟外贸市场。鼓励企业“应展尽展”,加速融入RCEP市场。把握好二手车出口试点机遇,引导二手车试点企业延伸拓展二手车交易市场产业链,打造外贸出口新增长点。借助外贸孵化中心,对接知识产权服务、企业管理培训等服务机构,共同开展外贸企业孵化培育工作,助力企业多渠道营销拓展外贸,推动出口企业数据回流。
3.关于生态保护预期目标
建议2024年全区生态保护目标安排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浓度完成市下达的控制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要深入推进防污攻坚行动。扎实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日攻坚”。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巩固提升大气扬尘点题整治工作成果,强化大气应急响应,推动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加强辖区水环境整治,以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为抓手,深入推进管网建设,深化入河排口环境管理,持续推进“零直排区”建设。紧盯土壤污染风险,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强化污染地块跟踪管理,严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绿色技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效利用“三线一单”成果,发挥生态管理在招商引资、淘汰落后产能中的重要作用。落实环评审批、行政执法正面清单,强化排污权等环境资源要素支撑。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打击违法违规侵占农田、林地、河道等行为。
三是全力推进美丽鲤城建设。积极迎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江滨南岸体育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泉州江南中央公园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进“绿满泉城”三年行动,新增城市公园绿地5公顷、口袋公园10个、立体绿化10处。组织实施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建成排水排污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开工建设水生态治理中心项目。建成投用江南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改造改建公厕20座。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创建示范街活动逐步向城区其他主干道延伸,探索市容市貌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市容市貌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治理。
4.关于民生改善预期目标
建议2024年全区民生改善目标安排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完成市下达计划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强化就业精准服务保障。加强稳岗返还政策兑现,加快零工市场建设,用好“招聘导航”,搭建用人主体与就业人员双向对接平台,力争全年新增就业7600人。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三年调整计划。稳步推进全年参保计划,力争2024年度全区常住人口医保参保率提升至96%。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后坑安置区、新塘安置区等保租房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616套,新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00套以上。三要有效扩大“一老一小”普惠服务供给。持续打造“颐养善育”民生名片,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20张,推动符合条件的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争取再建一批社区长者食堂。推进社会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千人托位数达4.0个。四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坚持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力争通政中心小学田中校区、西隅中心小学坂头校区等4个项目完工,新增学位4580个。深入开展“5G+专递课堂”,推广“老城带新区”网络教学、网络研修共同体教研模式,加快鲤城区智慧教育项目进度,聚力打造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推动福师大附中、科技中学达标创建,支持指导凌霄中学做好市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建设任务。推动泉中职校与明新华侨中学分离办学,指导泉中职校创建福建省中职学校规范校。支持鲤城区第六实验幼儿园创建泉州市示范性幼儿园。五要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加速推进鲤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常泰、浮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址项目建设进度,完成鲤城区智慧医疗项目框架及应用搭建。六要优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加强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推进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启动锡兰侨民居三、四进及护厝、安礼逊图书楼等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完成施琅故宅等3个文保项目现场施工及开元寺消防、李贽故居消防工程。改造提升弘一法师纪念馆、文化馆,新建2处新型文化空间。做大做强古城徒步、骑行等世遗寻迹系列赛事活动,做精做细武术、龙舟竞渡等非遗传承系列赛事活动,打造“世遗泉州·韵动古城”特色品牌赛事体系。七要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全领域治理模式,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运用。全面推行“党建+”邻里中心错峰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升级打造“老有所养”“生鲜配送”模块。健全慢性病防控一体化服务体系,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2024年底前完成全区房龄50年以上一般安全隐患老旧房屋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八要抓好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3.16万吨粮食储备规模。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推动价格总水平运行在合理区间。
5.关于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擦亮“全速办”品牌,优化“AI智能政务助手”,推动更多高频民生事项和涉企事项“掌上办”,力争“i鲤城”掌上服务平台入驻服务事项超20项。以“一网统管”平台为基础,开展系统数据资源对接,力争全区数据汇聚总量突破2500万条。二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加大零基预算改革实施力度,推进预算一体化建设,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优化分配审核流程,确保资金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三医”协同发展。落实集采政策。推进第二批DRG付费试点,深化“两病”门诊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四是强化金融支撑服务实体经济。引导优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新增上市企业1家。大力推进产业引导基金发展,力促泉州市文旅产业创新母基金、星云基金、大数据产业基金等落地鲤城。
(二)2024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初步安排2024年重点项目186个,比2023年增加38个;总投资1438.23亿元,比2023年增长22.22%。其中:①在建项目65个,与2023年持平;总投资630.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5.15亿元,比2023年增长4.9%。②预备项目121个,比2023年增加38个;总投资808.11亿元,比2023年增长48.3%。65个区在建重点项目中,①交通项目4个,总投资22.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9亿元;②农林水利项目2个,总投资2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亿元;③社会事业项目22个,总投资26.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62亿元;④城乡建设与生态环保项目20个,总投资403.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07亿元;⑤工业项目7个,总投资47.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48亿元;⑥服务业项目10个,总投资103.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99亿元。
2024年,我区将力争按计划完成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确保新开工项目25个以上,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29个以上。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抓好2024年65个在建重点项目,力争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45.15亿元以上,支撑实现2024年出产能、出效益的赶超目标计划。二是盯紧项目前期。抓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对一些闲置项目,找准项目定位、招商方向,主动靠前服务,全程无缝衔接,有效缩短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周期。三是攻坚项目征迁。继续实施征迁攻坚专项行动,江南新区要重点聚焦江南展城西片区、江南乌石滞洪湖片区等项目征收,古城要做好原八一酒店用地改扩建(南侧地块)、元妙观周边等项目征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征迁及安置补偿方案,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组团式推进,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相关征迁任务。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顺利完成202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推动鲤城全面建成高质量“品质名城·现代都市”继续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