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1-02-14 00:00 浏览量:1

政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14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永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鲤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大局,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好地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这五年,经济实力越来越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236.79亿元、14.22亿元、7.23亿元、55.06亿元、122.9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01.1%、102.58%、98.4%、192.2%和185%。“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出口商品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16.18亿美元和4.34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32%和59.9%。以总部经济、创意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以太阳能光伏、微波通信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速高达43.12%,产值比2005年增长近6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04.01亿元,年均增长17.8%,总量比2005年增长130%,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36家、比2005年新增24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3家、比2005年新增16家。上市企业达5家。这五年,城市面貌越来越美。五年来共实施城建项目108个,完成投资78.7亿元。着力拓展城市内涵发展空间,全力打造精品城区;投入5923万元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扎实抓好“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大工程,成功摘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两项桂冠。江南新区“三化三转变”大步迈进,一批道路桥梁、防洪排涝、供水供电、学校、住宅小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相继竣工投用,“一园两城”建设如火如荼,新区面貌焕然一新。古城区在保护、利用、改造中持续更新,“三旧”改造项目的深入推进为古城繁荣腾出了发展空间,新兴三产的蓬勃兴起为古城注入了生机活力。鲤城城市形成“古城繁荣”与“新区跃升”交相辉映的良好发展格局。这五年,群众生活越来越好。201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4万元,比2005年增长68.2%。全区财政累计投入9.8亿元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累计投入2.2亿元组织实施11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就业人员7.6万人。共解决来鲤创业务工人员子女就学3.35万人次。累计投入20.17亿元建设安置房小区,建成和购置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87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73.57万元。以医疗救助、生活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平安建设扎实有效,综治“三率”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五”期间平均数逐年下降2%以上。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2%。先后荣获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18项国家级荣誉和9项省级先进。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两个加快,推动跨越发展”战略思路和“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三大转变、四个致力”发展战略,坚持落实“六个继续推进”工作思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1.攻项目,五大战役成效显著。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特别是省、市关于“打好五大战役”决策部署后,我们趁势而为、借势推进,及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订周密的工作推进方案,突出抓好资金、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通过赴外学先进、找差距,采取健全月督查、月点评、月通报和设立表扬台、批评台等工作方式,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举全区之力打好五大战役,组织实施8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5.49亿元,一批谋而未动的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在建项目乘势快速突破。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共安排项目31个,总投资141.62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24个,完成年度投资27.77亿元。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着重组织实施好“一园一带两城”的规划建设,为推动鲤城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新平台。城市建设战役,共安排项目18个,总投资12.7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04亿元。“三旧”改造战役,共安排项目9个,总投资42.5亿元;已动工建设8个,完成年度投资6.12亿元。民生工程战役,共安排项目22个,总投资7.2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5700多万元。

    2.调结构,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光伏产业裂变发展。集中优质资源全力保障光伏产业做大做强,从用地、资金、服务等方面扶持钧石能源加快垂直产业链建设。钧石能源全年完成投资7881万元建设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产能达300兆瓦;销售5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创税达2.16亿元、比增460%;全区6家光伏企业实现产值22.83亿元、比增180.7%。在光伏产业的支撑带动下,高新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实现产值33.64亿元、比增73.02%,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同比提高5.35个百分点,创税3.4亿元、比增128.62%,成为我区第二大产业。现代三产持续拓展。创意经济渐成亮点,编制《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暂行规定》,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发展工业设计、动漫等;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引进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等50多个项目;成功举办泉州首届创意文化节。总部经济发展加速,积极推动总部型企业扩大连锁覆盖面,10家总部企业创税1.7亿元。现代商贸街市旺盛活跃,南环路汽贸走廊日益繁荣,共集聚汽车销售企业66家,年销售额25.54亿元、比增28.4 %;工矿汽配城、万祥商城、金泉钢材市场、大中金属材料市场、名门·时尚购物休闲街建成运行,聚鑫数码商城等项目正在招商融市,海西(福建)汽车汽配城已动工;侨乡电子电讯商品街和恒信水果批发市场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商业街和特色专业市场。

    3.促跃升,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把加快建设“一园两城”和“三旧”改造作为推动城市跃升的新引擎,优化配置城市资源,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为跨越发展奠定了更加厚实的基础。园区建设跨越提升。江南高新园区“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扎实推进,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动建企业28家,新增投产企业3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比增51%,创税6.42亿元、比增58%,被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座新城”初露端倪。江南新城,一期市政道路和笋江花园城等全面完成,锦美安置区、新天城市广场动工建设;二期1200亩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基本完成,江南学园、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抓紧手续报批和土地征用;文体活动中心着手进行钻探、方案调整及相关手续办理。滨江新城,滨江总部经济区确认首批入驻总部单位12家,一期9个地块已完成“招拍挂”;滨江商住区房地产项目正式启动,鲤景湾加快建设,辉映江山一期景观配套即将完成、二期正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快速突破。龙头山片区、东浦片区全面完成拆迁工作,温陵商贸中心、高山片区基本完成协议拆迁,旧浮桥街片区的协议拆迁接近尾声;以上5个片区规划设计及报批工作已基本完成。南俊巷北拓及米仓巷危旧房改造已开工建设43幢安置房,其中39幢建筑主体封顶。城管水平日益提升。创卫成果得到巩固,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取缔、整顿第一批小流域范围内的21家“三无”、“五小”企业,认真落实重点污染单位环保主体责任自查自律年活动,完成62家企业环保等级评定。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八卦沟截污改造等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江南新区污水收集输送量达到1.2万吨/日以上;全面完成生猪养殖整治工作,拆除猪舍面积3.38万平方米。投入1268万元对11个重点社区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绿化工作富有成效,植树造林569亩,新增绿地面积约8.92公顷。“两违”现象有效遏制,拆除违法建设586宗5.55万平方米。集中整治各类广告牌8028块,道路交通整治扎实开展。

    4.抓统筹,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自主创新支撑有力。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项扶持资金3382万元、拨付区科技三项经费2135万元,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工作。成功承办全国性微波通信产业与技术发展论坛,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合作构建我区第1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认定1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0家;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实现项目、技术对接73项,总投资10.77亿元。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各类科技项目96个(其中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21个)、技改项目20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企业或个人荣获省市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庄昆杰教授荣获福建省第二届杰出科技人才奖,钧石能源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唯一的科技重大贡献奖。文创太阳能公司成立全区首个、全市第二个院士工作站;21家微波通信企业成立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市工作有新进展,修订完善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实施意见,铂阳精工于香港主板配股筹资。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区财政投入教育经费1.98亿元,比增20.7%。各类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完成泉州四中与泉州八中的校园置换,并整合为泉州七中金山校区;完成公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三牌合一”整合工作,13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评估验收,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高度重视外来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12578名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占全区学生比例的41%。教育系统项目建设和“校安工程”顺利推进。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待遇,实现教师平均工资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持平。文体事业再创佳绩。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杨阿苗民居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路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泉州拍胸舞”参加上海世博会福建周《中国龙》演出巡游活动。非遗普查工作荣获全省先进单位称号。普及推广“闽南特色广场健身舞”,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4枚。鲤台交流卓有成效。举办了“泉州首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第二届“温陵妈祖会”等文化交流活动,交流规格、规模创我市新高;组织经贸文化、民间信仰等12个交流团赴台,加强了文化交流和产业对接,百脑汇项目有望落地。计生工作扎实有效。全区人口出生率8.42‰,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7.15%,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荣获“全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区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示范站”。其他事业统筹发展。第三届(2009-2011年度)省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居全市城区第一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离退休干部服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会、审计、物价、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信息化建设、双拥优抚、国防动员、支前、民兵预备役、防震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5.优民生,社会局面安定有序。认真落实省市部署的关系群众利益的十项民生工程,总投资5500多万元的2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就业保障不断强化。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6%以内。五险统征工作扎实推进,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增加2.84万人次。发放低保金553万元,救助低保对象1053户2447人。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社区医生进家庭工作,浮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整体搬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疾病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医疗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救助医疗困难对象4399人次120.48万元。荣获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款229.91万元,惠及691户1900多人。江南经济适用房项目加快推进,一期工程852套已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已动工建设。社区建设投入加大。区财政增加街道运转经费2988万元,消化街道债务4491万元,增加社区运转经费300多万元。修订出台《社区工作者社会保险暂行规定》。投入329万元建成15个社区服务中心(站),投入152万元抓好18个省级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建设。平安建设深入开展。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三项重点工作,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整治,全区102所中小学、幼儿园共配备保安员351名,配备率达100%。抓好信访工作,开展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活动8场,信访积案基本得到妥善处理,越级访、重复访大幅减少。基本完成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狠抓防台度汛、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6.提效能,政府建设得到加强。法治建设规范有序。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配合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开展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办结率100%。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规范性文件目录数据库,主动向区人大报备规范性文件15件。推进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提高行政公信力。“五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效能建设成效明显。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出台实施14项制度、举措,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增强政府执行力。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区行政服务中心压缩审批时限110项754个工作日,简化审批流程40项,减少申报材料7项;服务不到位、作风不严谨等行为受到从严处理,26名干部被告诫性交流轮岗,12名股级干部被降职“下岗”,38名相关责任人被效能问责。今年来通过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为企业解决问题256件。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加强警示教育力度。出台《建设项目预算外增项增资问责暂行规定》。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政府投资审计和招投标流程监督,减少财政资金支出9316.62万元。继续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立案17件,涉及科级干部2人,开除党籍5人,开除公职3人,挽回经济损失83.42万元。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全区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驻鲤省市属单位、驻鲤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来鲤创业务工人员及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区人民给予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比不升反降,增速仍然低于第二产业。高新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依然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需加快。二是人才、劳动力、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三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历史欠帐多,江南新区城市建设滞后,城市辐射带动力仍有待提升。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仍需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交通出行等方面仍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和新要求。五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仍有隐患,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六是政府职能还要进一步转变,个别机关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乃至腐败行为依然存在。“十一五”规划中结构性、约束性等指标完成情况不够理想。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18项任务有3项尚未完成。对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鲤城进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牢牢抓住新机遇,有为应对新挑战,全面落实新要求,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提请大会审议的《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总结了“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十二五”的宏观环境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和各项措施。

    根据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规划(草案)》提出了我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好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海西应先行、泉州走前列、鲤城再提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区、加快提升城市品位、推动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重点实施城市功能提升战略、产业层次提升战略、文化引领力提升战略、创新能力提升战略,努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城市承载能力、自主创新能力、高端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鲤城建设成为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城市更加文明、环境更加友好、生活更加富裕的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

    在综合考虑未来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区情实际的基础上,《规划(草案)》提出我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经过五年的奋斗,经济要实现大跨越。围绕经济强区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商贸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机械汽配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特别要做大做强以光伏微波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145亿元,年均增长33%左右。要组织实施龙头、上市、品牌、创新、营销、载体六大支撑工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1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3家产值超三十亿元企业,10家左右上市公司、1~2个国际级名牌、3~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区。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420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8万美元,在2013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16%。经过五年的奋斗,城市要实现大跃升。围绕建设宜居城区,积极融入泉州市“980”环湾区域建设,强化环湾区域的核心地位,实施110个重点项目,从城市格局、城市功能、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古城保护、“两城”建设和“三旧”改造。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左右,涵盖全区近98%人口。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以上,城区绿地率39%,人均公园面积11.3平方米以上,净增森林面积1000亩,森林覆盖率20.31%以上。经过五年的奋斗,社会要实现大进步。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按照“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实现新跨越,突出在建设健康城区、健全就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建文明城区等方面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2015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万元、年均增长9%。

    三、2011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突出抓好三旧改造、结构调整、文化创意、民生改善、履职效能五大重点工作,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努力增创鲤城发展新优势,确保开好局、起好步。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增13%,财政总收入比增18%,一般预算收入比增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2%,其他各项指标也作了相应安排。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自加压力,深挖潜力,能好则好,能快则快,按照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增长20%的一揽子指标来努力和考核。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五大战役为抓手,增创跨越发展新优势

    要继续实施“五大战役”,深化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年”确定的项目,强化月通报、半年和年终考核等督查机制,力求“五大战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使之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初步安排“五大战役”项目106个,总投资360.78亿元,年度投资44.64亿元。其中,重点项目建设战役:要实施68个项目,总投资358.05亿元,年度投资43.4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3个,总投资124.88亿元,年度投资18.02亿元。着重抓好17个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7个项目开工建设,7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力争建成33.42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19.24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小区和4.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小区。城市建设战役:要实施25个项目,总投资71亿元,年度投资7.27亿元。着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启动爱国路拓改项目,争取年底前动工;站前大道(鲤城段)、池峰路七支路要动工建设,浯江路、池峰路二期A标段、火炬路一期等项目要竣工通车。“三旧”改造战役:要实施17个项目,总投资105.89亿元,年度投资6.05亿元。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要实施47个项目,总投资279.25亿元,年度投资31.11亿元。民生工程战役:要实施43个项目,总投资18.11亿元,年度投资2.97亿元。

    (二)以产业提升为引擎,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整体产业素质,力争新增纳税超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家。一要做大光伏微波产业。加快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微波通信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其尽快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光伏产业基地,要全力扶持钧石能源做大做强,力促其逆变器、ITO靶材、铜铟镓硒(CIGS)等生产制造项目和总部及研发基地、生活配套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努力完成部分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支持总投资15亿元的半导体研究院的规划建设,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民营工程研究院。全力扶持文创太阳能公司加快低碳产业园建设,鼓励其加强电隔离光伏和新型光伏交流并网组件等项目的研发。微波产业基地,要实施国家创新基金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试点,引导福建光微、泰克通信、泽仕通等龙头企业重点开展“射频微波系统芯片研究”、“微电子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研究”、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及“物联网”的课题研发,大力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化,打造全国重要的微波设备生产制造和展示销售基地。要支持火炬电子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大容量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悬浮式薄膜流延法”工艺,努力在质量控制、关键工艺等方面实现突破。同时要加大一批中小型高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其发展壮大。二要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引导纺织鞋服和机械汽配产业对接产业振兴69项优惠奖励政策,努力在先进设计与制造、信息化、品牌化等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促进格来德工业园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空间受限、经济效益不高的企业“退二进三”,建设研发销售中心,推动传统产业由低端、低附加值环节逐步向高端、高附加值环节提升。三要加快发展现代三产。筹建创意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力争与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古城新区创意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抓好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的运营管理,力争六孔井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5月1日前、“T淘园”年底前建成开业。重点扶持功夫动漫等动漫企业发展壮大,引进一批工业设计工作室,拓展创意设计产业链;积极推动创意文化宫等项目落地。积极培育和扶持发展会所经济,集聚一批富有特色的会所,吸引更多的社会名流、商务精英、艺术大师、专家学者等前来我区。要培育金泉钢材市场、大中金属材料市场、恒信水果批发市场、万祥商城、工矿汽配城、聚鑫数码商城等一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加快金银珠宝城、海西(福建)汽车汽配城建设,做大幸福网店商城,积极发展社区连锁便利零售网点,改造提升传统特色商业街市,打造大泉州商贸服务中心。要整合名城文化旅游资源,着重培育人文史迹游、宗教朝圣游、闽南文化游等旅游品牌。加快“安福山庄”农业综合开发及旅游观光等项目建设;做好闽南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争创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建筑文化示范区。支持中侨集团抓好开元寺旅游配套停车场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鲤城旅游吸引力。四要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做好国家高新区“十二五”提升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创业投资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园区产学研体系和商务、金融、生活、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打造资源集约化、管理现代化、产业生态化的高新园区。

    (三)以改旧建新为支点,增创宜居城区新优势

    要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以大规模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以大范围更新提高城市品位,以大力度整治改变城市面貌,全面提升宜居城区创建水平。一要在改“三旧”上求突破。用好用活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的政策,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三旧”改造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三旧”改造实施意见。加快龙头山、温陵商贸中心、高山、东浦、旧浮桥街片区等“三旧”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启动城南片区二期、泉州大桥拓宽片区改造工作,争取启动亭店-登峰片区、常泰路一期片区、华塑片区、坑头-赤土片区等改造工作,抓紧做好县后街危旧房片区、锦美社区片区、古店和罐头厂片区等项目改造的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南迎宾大道拓改工作。全力支持中侨集团加快建设泉州中侨商务中心、泉州新中市场、泉州包袋材料中心市场等项目建设。今年“三旧”改造项目计划拆迁10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50.84万平方米。二要在建新城上求突破加快建设滨江新城,按照“一环、一心、两轴”的规划要求,加快滨江总部经济区一期9个地块入驻企业规划建设步伐,努力吸引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和鲤籍在外商会、企业等在鲤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积极打造滨江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滨江商住区鲤景湾、金色外滩、辉映江山二期、延陵安置区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打造集山水特色与闽南风情为一体的滨江繁荣带。加快建设江南新城,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快建设包括高尚商住区、星级酒店、大型商场、城市中心公园、安置居住小区、学校、医疗机构、文体中心等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形成江南新区的核心区。加快推进锦美安置区、新天城市广场等项目建设,动工建设江南学园、市中医联合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项目,逐步改变江南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对外辐射力和吸引力较弱的现状,增强新区城市魅力。三要在强管理上求突破。发挥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的作用,深化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快城市卫生考评中心建设,探索“数字城管”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六乱四摊”等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市容环境。试行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加强全日保洁;加快完善环卫设施,完成301线垃圾中转站建设,新建和改造公厕20座。扎实推进南环路等立面景观改造项目和西湖路、南俊北路等4个电力线路缆化项目;组织实施6条小街巷路面翻建和28条小街巷路灯改造。要坚决制止“两违”建设行为,重点打击占地违建、加层扩建、非法搭建等行为。

    (四)以稳外扩内为重点,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一要提高选资质量。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利用“三旧”改造和新区开发盘活出来的发展载体,突出第三产业招商,积极引进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新兴三产项目。要健全项目跟踪落实服务机制,重点跟踪“6.18”、“9.8”等已签约项目的履约报批和落地,争取百脑汇尽快落地。继续抓好辖区内闲置资源的“二次招商”工作,积极探索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渠道和领域,争取在引进央企项目上取得突破。二要开拓内外市场。引导企业在国内主要城市拓展专卖店等内销平台,推广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要继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用足出口信用、境外参展等外贸促进政策,推动加工贸易,从初加工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三要深化鲤台合作。主动承接台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转移,力争在引进台湾大财团、台资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推动我区有条件的企业入岛投资,开展互补性产业合作,重点鼓励宝峰鞋业、“源和堂”蜜饯、“春生堂”酒等入台设立专卖店;充分利用天后宫、关岳庙等民间信仰交流载体,推动鲤台民间文化交流往来。

 

    (五)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创科教人才新优势

    一要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争取新增2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家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各类市级以上技术中心5个,实施20项重点技改项目。二要强化品牌带动。完善品牌的培育、激励、推介、保护工作机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档次和质量,进一步打响“鲤城制造”的知名度。要引导优势产业的关联企业分工协作,整合行业资源,组建机械汽配产业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参与修订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品牌和商标5个。引导已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或“福建老字号”的企业打响自主品牌。同时要推动海天科技、火炬电子、文创太阳能和泽仕通科技等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1-2家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三要优化教育发展。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教育强区”创建工作,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江南新区4个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常泰中心幼儿园和浮桥中心幼儿园改扩建项目。逐步推进江南新区小学整合,加快延陵小区配套小学等3所小学建设步伐。稳妥做好朝晖小学、新村小学整合迁址工作;加快通政小学拆旧建新和开智学校迁址重建。确保10所小学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加快江南学园建设,支持泉州十五中、泉州六中高中达标创建活动,建设泉州七中金山校区综合实验楼、明新中学宿舍综合楼、凌霄中学综合楼。提升明新华侨职校等职教内涵,尽快形成职教品牌专业。全面实施“校安工程”,投资1290万元新建、重建和加固校舍4.6万平方米。四要建设人才强区。坚持高端人才与实用人才并重、引进与培养并举,积极开展优秀人才的评选工作,加大“六支人才队伍”培训工作力度。要营造有吸引力的引才聚才用才环境,探索制定出台安居、保险、创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

    (六)以民生优先为根本,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

    一要改善群众生活。扎实推进24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突出稳定物价,抓好“菜篮子”工程,治理“餐桌污染”,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增加居民生产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普惠型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区参加养老保险5.45万人、职工医疗保险4.3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05万人、失业保险4.09万人、工伤保险4.54万人、生育保险4.87万人。深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加快建设江南颐乐园。推进江南经济适用房二期和延陵、后坑、锦美、华星等安置小区建设,建成经济适用房436套、廉租住房273套。二要建设生态鲤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全力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继续推进重点流域、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加大沟渠和工业污染源(点)整治力度,保质保量完成第一批小流域、污染源(点)的集中专项整治任务,建设污水管网9公里。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完成“三沿一环”654亩造林绿化任务。三要强化社区建设。落实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快街道“三个中心”和社区“七个一”建设的实施意见》,提高和谐社区创建水平,老城区4个街道全面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平台;新建25个社区服务站。抓好省级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建设。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一卡通”建设任务。四要维护安定稳定。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平安鲤城”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巩固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工作成效;认真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五要发展各项事业。加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完成区域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备战市第九届运动会。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着重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疾病的防治。继续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3-11.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5.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在正常值范围。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深化基层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城区创建水平。同时要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大力支持驻鲤部队建设。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继续抓好外事、侨台、民族、宗教、史志、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等工作。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执政之要在为民,发展之本在惠民。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开放创新的举措,更好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一要科学谋事。把科学的理念、制度、方法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加强对宏观形势的分析研究,顺应形势、发挥优势。要建立完善重大事项集体研究、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求真务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摆脱文山会海,腾出更多精力谋大事、谋发展,以思想解放的闯劲、攻坚克难的干劲,在更高层次上谋求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依法办事。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区工作;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推进政务信息化工作,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三要高效做事。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各项工作从头抓紧,重大事项跟踪问效,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效率,推行一线服务、上门服务;持续破解“熟人经济”,努力打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落实好实名制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四要勤廉干事。要勤政为民,视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切实为民排忧解难,推动实现包容性增长,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清正廉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人员的监督和制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要树立行政成本效益观念,坚持勤俭办事,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群众生活上。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齐心谋发展,奋力促提升,为推进鲤城“三个加快”、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总部经济(P2):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得到最佳有机结合,以及由此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2.创意经济(P2):又叫创意产业。指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能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取用,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产业。

3.“一园两城”(P2):“一园”指江南高新园区,“两城”指滨江新城和江南新城。

4.“三旧”改造(P2):指旧城区、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5.18项国家级荣誉(P3):指的是鲤城“十一五”期间新获或通过复查的国家级荣誉,包括2006年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典型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先进单位,2007年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08年的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单位、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2009年的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查)、全国文化先进单位、2007-2008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首批全国妇联组织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6.9项省级先进(P3):分别是福建省首届文明城区、全省首家以优秀等级高分通过教育督导评估、福建省首批“平安县(区、市)、福建省省级文化先进区、福建省2005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区、第三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城区、福建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二届文明城区、福建省双拥模范城(县)。

7.实施两个加快,推动跨越发展(P3):是指我市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推动泉州跨越发展的决定。

8.三大转变(P3):指将产业发展顺序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将并重打造“四个百亿产业”转变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两个百亿产业”;将城市零星分散开发建设转变为成片滚动开发建设。

9.四个致力(P3):指致力提升三产水平、致力发展高新产业、致力打造滨江新城、致力构建和谐城区。

10.六个继续推进(P3):指继续推进结构调整、项目带动、新区开发、古城保护利用改造复兴、和谐鲤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六大重点工作。

11.五大战役(P3):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实施“五大战役”的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三旧”改造战役、民生工程战役(我区五大战役具体名称系结合鲤城实际提出,个别战役名称与省、市的名称有所不同)。

12.一园一带两城(P3):“一园、两城”见附注3,“一带”指文化创意产业带。

13.首批入驻总部单位12家(P5):指鲤城区总商会、北京市泉州市区商会、南京侨乡投资企业协会、长沙市泉州商会、新疆泉州市区商会、银川泉州商会、福建格莱德服饰实业有限公司、泉州天地星电子有限公司、超越服饰(中国)有限公司、福建神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泉州中闽百汇购物有限公司。

14.“三无”、“五小”企业(P5):“三无”企业指无合法公司名称、无固定经营场所、无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五小”企业在我区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

15.11个重点社区(P6):指登峰社区、火炬社区、乌石社区、岐山社区、黄石社区、田中社区、后坑社区、赤土社区、五星社区、新塘社区、上村社区。

16.新认定15家高新技术企业(P6):指华鸿电子有限公司、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蓝蓝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协高微波电子有限公司、文创太阳能(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佰源机械有限公司、远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大昌纸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万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飞捷电子有限公司、卜硕机械有限公司、鸿星沃登卡集团有限公司、欧讯电子有限公司。

17.21个列入国家级的科技项目(P6):指通讯电源设备专用太阳能电源(文创科技电子有限公司)、低损耗高选择性大功率多腔滤波器(雷克通信有限公司)、数字微波传输设备(运通通讯设备工贸有限公司)、高效环保节能生活垃圾焚烧炉(黄石机械有限公司)、射频/微波用高频电容(火炬电子有限公司)、全伺服高速尿裤自动化软包装一体机(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型微波设备电源(桑川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陆地移动通信—语音数字加密无线对讲机(旭辉电子有限公司)、TM-FZD03远程视音频多功能防遮挡报警器(天马电子有限公司)、基于TD-SCDMA网络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七洋机电有限公司)、低插损高抗扰多系统合路平台(佳思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小型移动通信中继站太阳能供电系统(劲达电池有限公司)、HFMD微波谐振传感用极高频双工器(恒劲科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TD-SCDMA远程防盗报警监控系统(隆泰安防科技有限公司)、TD-CDMA信号发生仪(发达电子有限公司)、微波通信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源连接器(联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铜铝熔合无源器件振子(田中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移动多媒体GPS一体装置(宝通科技有限公司)、基于3G网络远程控制的LED全彩屏(科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McWill宽带无线接入中继系统(泰克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ICS无线数字直放站(联合微波有限公司)。

18.技改项目20个(P6):指精实生产(LEAN)全线改造(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鞋服生产线及纺织机投产技改项目(超越服饰有限公司),高档针织用纱技改—形成纺纱、针织、服装产业链(益龙纺织有限公司),海天国际运动服装产业基地(海天泉州发展有限公司),高效持久抗菌针纺织内衣裤设计技术改造(格来德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车辆智能防抢、防盗系统(万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DTMB无线地面数字广播接收机项目(飞捷无线电厂),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改项目(文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动漫研发中心技改项目(视通光电网络有限公司),TD-S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产业扩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TD-SCDMA场强覆盖传输系统技改项目(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LED数字电子显示屏节电技术改扩建生产项目(科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技改项目(桑川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多用途太阳能充电站(森隆电讯有限公司),金刚石布拉磨具技术改造项目(金山石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新厂房建设及设备更新改造(通成机械发展有限公司目),工程机械四轮一带技改项目(盛德机械发展有限公司),50万支汽车推力杆建设项目(田中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环保回收型超薄注塑全密封食品容具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20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钧石能源有限公司)。

19.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三牌合一”(P6):指省级重点职校泉中职校从泉州六中分离与明新职校进行整合,凌霄职校整合到明新职校,区职教中心迁址整合到明新职校,实行“三校合一”。

20.13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评估验收(P6):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的通知》,明确一类县(市、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2年应全部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包括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食堂和宿舍、教师队伍、教育管理和质量等五大A级指标要达到省颁标准。13所学校分别是,泉州六中、泉州七中金山校区、泉州十五中、凌霄中学、明新中学,鲤城区实验小学、立成小学、西隅中心小学、东门实验小学、明新中心小学、华岩小学、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新华中心小学。

21.校安工程(P7):校安工程即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其主要任务是: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22.“十项民生工程”(P7):加快便民商业网点和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公交服务、加快城乡绿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中小学布局、加快幼儿园发展、建设村级综合服务场所、抓好公厕建设、做好救灾避险。

23.15个社区服务中心(站)(P8):包含鲤中、临江2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13个社区服务站,分别是金山社区、新门社区、伍堡社区、溪亭社区、和平社区、新峰社区、升文社区、东升社区、梅峰社区、刺桐社区、坂头社区、西湖社区、新塘社区。

24.18个省级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P8):指梅峰社区、红梅社区、西湖社区、东升社区、和平社区、新峰社区、升文社区、东华社区、笋浯社区、金山社区、溪亭社区、伍堡社区、锦美社区、霞洲社区、延陵社区、坂头社区、古店社区、新塘社区。

25.安全生产责任“三年行动”(P8):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方案》(泉政文〔2008〕105号),区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全区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简称“三年行动”。

26.14项制度、举措(P9):指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新上岗干部教育培训,开展科级以下工作人员交流轮岗,加强机关考勤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工作,实行机关、街道周例会和讲评工作,实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实行机关效能建设8条禁令,实行机关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机关效能建设三级督办制度,进一步加强服务企业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区领导挂钩联系(分管)街道、学校、规模以上企业、重点项目、社区、特困职工、老干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27.“一环、一心、两轴”(P16):指滨江区域生态循环、滨江核心区、绿化景观轴和生活主轴。

28.“六乱四摊”(P16):“六乱”指乱搭乱建、乱吊乱挂、乱堆乱放、乱靠乱停、乱洒乱漏、乱贴乱画,“四摊”指倚门设摊、占道设摊、流动设摊、集中设摊。

29.“六支人才队伍”(P19):指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30.“三沿一环”(P19-20):指沿路、沿江、沿海,环城。

31.街道“三个中心”(P20):指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

32.社区“七个一”(P20):指一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一个社区服务站、一个社区幼托所、一个社区多功能活动室、一个社区综治服务室、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户外活动小广场。

33.三个加快(P2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区、加快提升城市品位。

 

 

 

 

 

 

 

 

 

 

 

 

 

 

 

 

 

 

 

 

 

 

区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秘书处              2011年 2月12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