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3-12-28 16:47 浏览量: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31228在泉州市鲤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阳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鲤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今年政府工作回顾

  今年来,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和零地增长、高基数增长的压力,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顽强拼搏,迎难而上,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基本完成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GDP211.26亿元、增长10.5%;工业增加值74.16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5亿元、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7.05亿元、增长17%,增幅保持全市前列;公共财政总收入20.65亿元、增长0.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8亿元、增长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84亿元、增长15%;出口商品总值7.33亿美元、增长8%;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均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致力于应对挑战,经济发展难中求进。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个别龙头企业产值税收锐减的压力,我们全力以赴保稳、求进、攻坚。拓宽发展思路。开展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高质量完成38个重点调研课题,共征集到140多个金点子,形成43个成果项目,为我区保增长谋长远提供了新的思路举措强化监测调度。每月召开一次经济分析会;对财政收入等弱项指标实行每周一分析、一调度,盯紧目标、落实责任,及时出台了增量税收奖励、街道增超收分成奖惩办法激励街道拼税增税,弥补缺口,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促使财税指标顺利扭负为正、逐步回升。尽力服务企业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共申报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市循环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19项,列入各级科技项目46个,获得各级扶持资金3908万元。推行“月嫂式”专业服务,通过7场较大规模集中调研,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10项,解决196项;对重点企业困难问题采取“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引导企业在规划、安全等政策允许范围内改造现有厂区厂房,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需求20亿元、劳动用工1.2人。经过不懈努力,10个主要经济指标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6个指标顺利完成预定目标;但受国内外经济下行、近三分之一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大幅下滑影响,以及我区自身发展空间制约,GDP、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总收入4个指标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若扣除4家波动较大的龙头企业,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分别可达7.8%12.6%

  (二)致力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趋好向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42.457.5工业走向规模化、高新化。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51亿元、增长12%;其中6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产值22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8%。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3%,电子信息业在工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率先回暖,完成产值65亿元、增长17.8%,产品出口7020万美元、增长24.8%。科技创新成绩斐然,以各项综合指标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成绩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微波通信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全省率先升格为国家级创新联盟;列入省科技重大项目立项2个、占全市一半,市首批新型科研机构研究院4家、占全市三分之二;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市级科技小巨人22家。36个重点技改项目已投产23个。三产加速扩体量、提质量。深入开展“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三产增加值对GDP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新兴三产加快发展,金融业:在高新区成立全市首个以民间金融为主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入驻19家金融、类金融机构、13家中介投资服务机构;成立泉州市首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科技银行,东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即将开业上线交易。文化创意产业:源和1916申报国家级创意园,T淘园等6个项目列入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海上丝绸之路文创旅游综合体、古城牛庄文创园等项目正在洽谈。旅游业:策划生成了侨乡自驾游中心项目,紫帽山农业观光生态园一期农业观光部分完工;全年旅游总收入36.94亿元,增长12 %现代商贸服务业:万祥商城建成全省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幸福网店商城创办全国首家天猫商城供销平台试点,网商创业园实现销售额34亿元;滨江总部经济区11个地块全部动建。

  (三)致力于项目运作,增长后劲接续有力。重点项目提速推进。实行重大项目月调度制度,区主要领导每月都到现场办公,区分管领导到一线督促协调;召开全区性项目推进会6场,专题协调会近百次。着力化解供地、融资难题,15个项目通过市用地联席会、8个项目通过市地价会研究,5宗土地推出“招拍挂”;以高新区为平台拟发行15亿元城投债券,目前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核;加强督促检查,对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进行周督办、周通报,保障项目快速推进,112个“五大战役”项目和105个“城市建设管理年”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3亿元、29亿元,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项目招商成果丰硕。策划生成了总规划面积近万亩的滨江“一纵一横”片区改造,吸引了许多知名企业前来洽谈,世茂、南益、润丰、宝龙等已有合作开发意向,建发等参与开发的项目已动工,江南新区城市化进程提速组织企业参加6·18 9·8和民企对接等招商活动,共对接项目80个、总投资47.58亿元。强化楼宇招商盘活闲置楼宇44.5万平方米,引办企业572,可望创税近6000万元。项目管理凸显效益。推行区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完善征拆补偿资金和项目增资增项管理办法,提高项目专业化运作水平,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一些相邻项目地块整合、捆绑出让,提升土地价值;对部分已竣工项目的闲置房产、店面等存量资产进行包装策划激活,共回笼资金1.2亿元。

  (四)致力于建管并举,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两大建设”有效突破。着力解决安置房建设问题,出台安置房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启动延陵安置小区等9个安置区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目前已竣工2个,还有3个即将竣工;同时统筹调配、盘活闲置房源。下力气解决市政设施历史欠账问题,会同市规划局修编《江南池店组团市政工程规划》;成立江南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分期分批实施城市排水排污管网、市政道路设施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13亿元,目前已启动15个、完成投资3亿元。“四城”联创成效明显。17名督导员,建立79名由副科级后备干部组成的“四城同创”督导队伍,投入3000万元用于薄弱环节、重点部位整治,充分调动人力财力,全力抓好各项创建工作。在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列全国提名资格城市第一名;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复评;国家生态区创建获得省级生态区命名、已向国家环保部申报验收,建成2个省级生态街道并通过国家级生态街道审核,建成1个省级生态社区和5个市级生态社区;“美丽社区”建设首批26个试点社区投入830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218个,培育了龙岭、伍堡等一批全市先进典型。数字城管有序推进。区级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建成投用,覆盖老城区8平方公里、13个工作网格;江南新区已有30平方公里数字化城管完成行政区域确权及外业部件普查工作。同时,有力遏止“两违”现象,依法拆除违建734宗、5.58万平方米。

  (五)致力于民本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今年财政增收压力空前的情况下,优先安排近6个亿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市里涉及我区的15个和我区2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就业工作,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5%以内;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社区”7个,劳动监察网格化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90元,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提高到10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2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巩固提升;江南老年颐乐园即将完工试运营。完成江南经济适用房配售工作,按时完成市里下达的579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稳定工作,认真落实信访“路线图”,及时处置欠薪案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综治“三率”保持领先,特别是上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社会治安满意率全市第二、党政重视率全市第二、全省第十,刷新纪录;社区网格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积极创建“安全发展城区”,安全生产4主要指标呈两位数下降,是全省首个所有街道均为省级安全社区的县(区)。

  (六)致力于统筹兼顾,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教育事业,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获评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校安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江南学园第二实验幼儿园明年秋季可正式招生;第三实验小学已动建、明年底将完成基本建设。文体事业,打造“刺桐文化广场”群艺平台,建成10个省级激情广场群众文化示范点和3个省级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区图书馆再获“国家一级馆”;杨阿苗古民居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项目被列为第七批市文物保护单位;拍胸舞代表我省在央视直播。卫生事业,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等指标名列全市前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浮桥街道、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获评“全国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生工作,继续走在省市前列,2013年度综合考评成绩全市第二,自然增长率、政策符合率、出生性别比等指标排名全市第一,是全市唯一满分通过市对区年度现场考核的县(区)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建成66个社区服务站,伍堡社区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同时,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外事侨台、方志、档案、防震减灾、慈善、关工委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七)致力于规范运作,政风建设得到加强。厉行节约,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同比大幅下降,其中出国经费下降47 %、接待费下降72 %、公务用车运行经费下降9 %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9件、政协委员提案146件。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依法行政绩效考评名列全市前茅勤政廉政,抓好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窗口即办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专项活动,不断完善“515”绩效考评模式;强化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绩效,审计核减工程价款6105万元;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扎实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和制度廉洁性评估,严肃查处案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人。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经受了异常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在区委领导下全区人民上下齐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鲤省市属单位、驻鲤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和来鲤创业务工人员,以及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任务依然繁重。电子信息、微波通信等高新产业支撑带动作用不明显,纺织鞋服等传统优势产业支撑高增长的动力弱化,部分指标的完成过多依赖于个别龙头企业;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三产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新增长动力尚未真正形成。二是城市更新升级亟待加大力度。古城面临弱化趋势,保护利用改造复兴要加大力度;新区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承载功能仍然较弱。三是为民惠民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机关作风仍需改进。对这些困难问题,我们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尽最大努力予以克服和解决。

  二、明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

  新的一年,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全委会要求,抢抓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东亚文化之都两大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政府转变,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城市升级版和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更高起点上建设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

  明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 %;工业增加值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和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与今年持平;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明年的财政收入要有个更高的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都要按照增长12%来努力和考核。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打造经济升级版来增创新优势

  工业要立足集群化、抢占制高点。落实我区出台的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意见,着力打造产值超200亿元纺织鞋服、超100亿元电子信息、超50亿元机械汽配产业集群突出抓大带小。抓好11个重点工业项目和35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助推辉锐触控项目达产达效、文创光电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等尽快竣工投产,力争上述2家企业明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新增税收3500万元以上;支持28上市及后备企业打造行业龙头,力争火炬电子等成功上市;同时,深入开展“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推动32家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协作配套,形成优势产业的规模效应,提高亩产效益。突出创新引领。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重点抓好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主导研发项目,确保区级重点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于2%力争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实施“蓝火计划”,提升现有16个公共技术平台和7家产业创新联盟,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支持企业主动对接科研机构,承接科技成果转移。突出人才集聚。实施“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进计划,加强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3家院士工作站建设,力争全年引进培养10名以上行业技术领军人才、250名以上企业家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三产要发展新业态、壮大增长点。大力发展金融业。把金融业作为重要增长点和重大突破口,着重抓好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推动5家意向签约企业尽快入场落地,推动15家入驻企业全面挂牌营业,发展壮大海峡科技支行、金钥匙控股和3家小额贷款公司,促进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扶持东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迅速做大、快出效益;拓展民间金融试点,加大向上协调力度,争取已上报的6家准金融企业及早获批;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吸引境内外优质股权投资基金落户鲤城;引导相关企业到“新三板”和“海交中心”挂牌融资。力争明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8 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5%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创建泉州市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与现代并举”,抢占网上市场份额;支持知名物流企业投资建设专业电子商务仓储中心,运作好网商创业园项目、加快二期基地建设,做大幸福网店商城,抓紧建设海峡时尚电子商务园区,培育和引进交易额超过5亿元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市场占有率超20%垂直类行业电子商务平台1家、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5家。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着重加大温陵路一侧的开发力度,加快温陵商贸中心建设,力促美食街海西文化工艺城项目尽快落地,吸引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等高级商务服务机构进驻,使黄金地段产出“黄金效益”;要壮大总部经济,继续扶持现10家总部企业发展,促进滨江总部经济区9家总部大厦出地面、出形象,年底前动建国际机械装备商会和聚源国际总部大楼。培育壮大万祥商城、海西汽车汽配城、工矿汽配城、水果批发市场,动建百脑汇、开元庙会项目,打造一批效益高、辐射力强的新专业集散市场;支持老字号企业扩张,带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

  外贸要加快转方式、多元化经营。继续用好出口信保、出口退税等扶持外贸政策,引导36家重点出口企业加强自主创牌,提高电子信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份额。引导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设立境外营销网点;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知名展销会、博览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以打造城市升级版来培育增长极

  推动新一轮跨江发展。一方面,要提升规划站位。积极争取市里按环湾主城区的功能定位,尽快启动江南新区控制性详规新一轮修编,优化完善各专项规划,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高水准的发展,再通过35年的大开发、大建设,使新区从城市形象到精神内涵都发生质的飞跃,展现现代化城市的新风采另一方面,要提速片区开发。着重推动笋江路两侧片区、滨江“一纵一横”和紫帽山乌石片区开发建设,培育鲤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笋江路两侧片区:要力促总投资近80亿元的中骏四季阳光、新天城市广场等4个高尚住宅小区及片区内大型商业、学校、医院项目加速建设。滨江“一纵一横”:重点抓好以下5大块的规划建设,站前大道(鲤城段)片区要加快一期建设20141月底前再推出2宗地块“招拍挂”;滨江(金塔段)北片区要抓紧概念性方案设计、规划用地手续办理,明年启动一期建设;江滨南路南侧(延陵、坂头、新步)片区、兴贤路北侧片区、华塑片区改造明年全面启动征迁工作紫帽山乌石山片区:以打造成泉州中心城区会客厅为目标,重点抓好闽南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龙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动建。

  推进古城繁荣复兴。主动对接融入市里推动古城复兴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古城保护利用改造复兴工程。要选点突破。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思路,引进大型专业运营商,做好历史街巷的保护性开发,配合市政府抓好西街保护整治,着手改造旧面粉厂等部分区域;加快推进龙头山、县后街、向阳新村等片区开发,稳步推进西郊新村等石头房改造;抓紧对中山南路、聚宝街等古街巷进行业态更新升级,通过串点成片,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充分展现古城个性。要完善配套。积极对接市政府古城市政管网整治提升计划,争取投入1100万元配套完善古城区内沟河周边排水排污系统;集中解决一批小街巷路面破损、路灯缺失问题,提高居民对古城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要强化保障。争取市里牵头成立古城复兴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古城复兴实施方案;争取省市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设立古城保护复兴基金;同时,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多渠道投入”的投融资机制,为古城保护复兴注入资金源泉。

  开展生态文明推进行动。以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目标,强化生态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实施环境监管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近海流域、重点流域、小流域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完成兴贤路排水管沟等配套管网改造和建设,确保全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年造林绿化300亩、新增绿地1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0.31%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数字城管”,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抓好市容市貌、两违制止等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

  (三)以攻坚大项目来带动大发展

  实施重点建设项目94个、总投资522亿元,超5亿元15个;其中在建项目48个,年度投资42.6亿元。

  引进一批龙头带动项目。要突破载体制约。抓住泉州作为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摸底调查,策划生成一批招商载体,集约开发一批低效用地;制定我区产业退出和产业转移规划,运用“三旧”改造政策,开展二次招商,实现二次创业。要力求招大引强。扩大招商领域,坚持“三维推进”,加强与台港澳等地合作,紧盯大企业大集团,促成12个在谈重大项目履约,推动世茂、润丰、宝龙等一批重量级品牌企业尽快落地,力争引进投资超10亿元项目3个、超20亿元项目1要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直达服务制度,对有明确投资意向的重大项目,第一时间启动“三个一”工作机制,从策划生成、招商推介、签约落地都有专人跟踪、专业服务,让大项目进得来、落得下、能发展。

  建成一批功能提升项目。实施三大提升工程,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道路设施提升工程:推进总投资2.65亿元的11项市政工程,继续加快站前大道鲤城段、新延路等项目建设,确保明年基本完工或建成投用;加快浯江路二期,繁荣大道(一期)延伸段等项目进度,完善城市慢道,畅通路网链接。排水排污排涝提升工程:运作生成总投资近亿元的3个排水防涝设施项目,加快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高标准建设地下管线系统生活设施提升工程:高标准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等规划布局,集中更多资金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和优质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承载功能。

  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进一步破解安征迁和融资难题,安征迁方面:要实行组团式推进、集团式攻坚办法,把征地拆迁与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手续报批和安置房等有机结合,着力抓好10个安置房项目建设,确保4个项目上半年动建、3个项目年底前竣工。融资方面:要着重抓好土地出让金的回笼工作,继续策划推出一批成熟地块“招拍挂”出让,缓解财政压力;争取15亿元城投债券发行尽早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时提前做好资金拼盘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以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来提升软实力

  着手激活历史文化。要加强宣传推介。以深入开展“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为契机,深度开发“海丝”文化、宗教文化、闽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精心包装策划,全方位展示推介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要壮大文化产业。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创旅游综合体、古城牛庄文创园等项目落地,加快儿童创意体验园建设,整合提升华侨新村1955时尚创意街区;支持源和1916、门里博物馆争创国字号品牌。要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旅游;动建侨乡自驾游中心,抓紧笋江文化休闲广场、石笋宗教文化广场等项目前期工作,鼓励利用古大厝、古民居培育发展家庭式旅馆、茶馆、小型南音南戏艺馆等新业态,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传承创新民俗文化。要加大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力度,结合县后街改造,加大区域内文保单位、全国文物普查点、古寺庙旧址的保护利用。打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品牌,深化闽南少儿创意花灯展、“国字号”非遗技艺展示传承、关帝文化和南音南戏对外交流往来等系列主题活动,支持非遗协会等民间艺术团体开展工作,继续推动各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传习所、展示点的申报,通过拓展提升相关活动内涵,促进非遗文化“动态展示、活态传承”。

  均衡发展公共文化。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备战市第十届运动会,举办首届全民健身暨职工运动会;确保文体活动中心竣工投用;加快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浮桥、江南、常泰3个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社区文体设施,促进机关、学校、企业内部文体设施对外开放。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评选表彰区第四届道德模范和第三届美德少年;完善城市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创建工作,确保荣获省级文明城区四连冠、力争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

  (五)以深化各项改革来激发创造力

  深化民营资本投资体制改革。主动落实好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条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深入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在外鲤商回归创业、参与城市片区开发建设。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技术管理经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新一轮区对街道财税体制,提高街道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将房地产企业税收按属地原则下放给各街道,实行增超收分成;采取“季度预结算,全年总清算”的管理办法,按收入完成序时进度兑付分成款,并适当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定额,进一步调动街道培植税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修改完善我区规范国有资产监管实施意见,狠抓管理薄弱环节,严把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出售审批关;着重包装策划盘活笋江花园城等剩余房产,以及国有企业区外闲置土地招商合作开发的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区属国有企业薪酬职务消费行为管理办法,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一个中心、三大公司”运营效率。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抓好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落实我区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人员暂行规定,规范国企人事用工管理,激发国有企业人员活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从优秀社区主干中考录公务员工作。

  (六)以拓展惠民空间来提高幸福感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巩固提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及省级“教育强区”发展内涵,做优“组团式小片区”管理品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江南学园建设,确保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第三实验小学如期竣工投用。规范发展民办教育,统筹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人员和新增劳动力就业,推进街道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继续争创一批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强化劳务合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推进“五险”统征扩面工作,积极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深入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面实施居家养老提升工程。强化住房保障,完成42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

  强化卫生计生服务。整合放大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1243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疾病防控、妇幼保健水平;深化省级健康教育试点区建设。落实人口计生新政,加快“数字人口”建设,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启动建设二批30个“美丽社区”,扎实推进社区场所“七个一”配套设施。加强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社区各项服务网格化管理。保障社区建设和工作运作经费,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深化“平安鲤城”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和“六五”普法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加强劳动仲裁队伍建设,严厉打击欠薪行为。扎实创建“安全发展城区”,开展各类安全整治,争创一批国家级“安全社区”和安全标准化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让群众吃得放心。

  同时,要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障好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抓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台、老龄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红十字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形成共建和谐的合力。

  (七)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来加强政府建设

  建设法治型政府。依法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都要坚持调查研究、集体决策,不断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上,持续简政放权,将部分审批权限下放至街道。大力推进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力争所有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对现场踏勘类、一审一核类办件实施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另一方面,要把政府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期盼的,再小也不轻视;群众认可的,再难也不止步,全力完成好19个市级和20个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

  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规定》等,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公务接待标准,严格管理公务用车,降低行政成本,勤俭办一切事业。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制定常态化督促落实的办法,完善责任追究制和通报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努力打造一个政治坚定、改革创新、高效作为、清正清廉的政府团队。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鲤城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奋发的朝气、开拓创新的勇气,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创造鲤城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零地增长(P1: 指无新增用地而靠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

  2.第三产业发展年(P3):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区深入开展“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主要任务是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引导第三产业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发展,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科技小巨人(P3):指在省市技术水平领先、发展潜力较大,并达到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企业。

  4.五大战役(P4):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实施“五大战役”的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三旧”改造战役、民生工程战役。

  5.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P4):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工作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深入实施以“大规模城市建设、大范围城市更新、大力度城市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

  6. “一纵一横”片区(P4一纵”指站前大道(鲤城段),“一横”指江滨南路;“一纵一横”片区即指沿江滨南路及站前大道(鲤城段)两侧片区。

  7.四城(P5):指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区、美丽社区。

  8.数字城管(P5):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9.综治“三率”(P6):社会综合治理的社会治安满意率,党政领导重视率,平安建设知晓率。

  1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P6):指社区居民到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主免费签约,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就诊、电话咨询、健康咨询、上门随访、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服务。

  11.“八项规定”(P7):2012124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内容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

  12.“三公”经费(P7):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13. 515”绩效考评模式(P7):指实施实绩考评、公众评议、民主测评、创先争优、察访核验等“五大”项目考评,创建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年度绩效综合目标管理考评系统,突出指标设置实效化、督查考评一体化、考评过程透明化、结果运用综合化、整改提升优质化等“五化”考评特点,对各单位绩效进行全覆盖管理考评。

  14.“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P9):根据市政府《泉州市开展“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方案》(泉政办201395号)要求,我区决定开展“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通过推进我区企业抱团发展、协作发展、创新发展,培育大而强的产业集群。

  15.蓝火计划(P9):教育部推出的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及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高校赴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系列行动。

  16.“新三板”(P10):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高新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

  17.“海交中心”(P10):即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兴业证券等地市国有投资机构及有台资背景的海峡富国基金共计9家企业发起设立,构建了股权交易、债券交易、登记托管、投融资、综合服务五大业务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

  18.出口信保(P11):指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

  19“三维推进”(P13):即在招商工作中,加快推进与中央企业、民营企业、港澳台侨外资企业等三个维度的项目对接。由于历史原因,福建长期以来重大项目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人称“满天星星、不见月亮”。为此,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推进与央企、外企、民企三个维度的项目对接,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调整振兴重点产业。

  20“三个一”工作机制(P13):即一个项目、一个分管领导、一个跟踪服务小组。

  21.“回归工程”(P15):指以乡亲乡情为纽带,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发动异地鲤商以总部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等方式,在鲤城辖区投资创业的投资行为。

  22.“一个中心、三大公司”(P16):一个中心指鲤城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心;三大公司指鲤城区商业发展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鲤城区物资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及鲤城区经贸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23.“组团式小片区”(P16):以片区内的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周边其他学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推动老城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4.“五险”(P16):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5.“数字人口”(P17):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我区作为国家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新机制试点单位,将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

  26.“四风”(P18):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