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3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阳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鲤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打造“两个升级版、一个核心区、两个先行示范区”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深入开展“三比一看”活动,全力“保稳、求进、攻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9项可完成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调整后的目标任务。其中预计实现GDP255.52亿元、增长6.5%;工业增加值92.55亿元、增长4 %;第三产业增加值145.65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94亿元、增长10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28亿元、同比下降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4亿元、与去年持平(若加上区外企业收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0.92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29亿元、增长10.5%;出口商品总值6.31亿美元、同比下降30%;实际利用外资3756万美元、增长40.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万元、增长5.5%。一年来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攻坚突围,发展态势难中有进
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态势,我们振奋精神,竭力推动经济尽快摆脱困境、向前发展。跟紧盯牢经济大盘。坚持每季度一次“促进项目落地、帮扶企业发展”活动周、每月一次重点项目调度会、后进街道指标督促会和财税分析会,及时分析困难、研究对策,今年来共集中调度重点项目20次、解决100多个项目存在问题。经过努力,财政收入负增长趋势逐月收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速从年初最低的-14%提升至-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从年初最低的-20.3%提升至与去年持平。逐一排解工业下行压力。针对年初工业经济大幅下滑的问题,我们把企业、项目分类排队,对症下药,实施多项惠企政策,出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等稳企助企措施,全年财政预算支出各项扶持企业资金1亿元、增长17.6%,其中向上争取企业帮扶资金5016万元、增长55.5%,帮扶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问题200多项;推荐203家小微企业纳入“万家企业成长工程”。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等11场国内外重点展销活动;鼓励企业创新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化解库存压力。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品产销率达98.1%,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年初最低的-3.4%提高到4%。
(二)保稳促调,发展效益趋好向优
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做好调结构文章,力促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工业向高新化智能化转型。落实“泉州制造
(三)建管并举,发展基础更为坚实
项目攻坚取得突破。扎实推进“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项目征迁破难专项行动,全区58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1%,增长26.4%。其中总投资近70亿元的笋江新城12个项目部分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站前大道两侧片区(一期)四个地块正抓紧征地拆迁并同步推进招商工作;滨江片区(金塔段)与葛洲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4个项目用地通过市用地联席会、9个项目通过市地价会,3宗地块成功出让。新增项目融资4.37亿元,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重大项目专项基金7500万元。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深入开展占道经营、渣土车等五大专项整治,处置城市管理问题近十万件,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继续实施“美丽社区建设”五年行动,有53个社区完成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拆除“两违”39.2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51%。严格落实全日制卫生保洁等管理制度,安排财政资金4153万元用于卫生保洁、环卫设施建设。生态创建卓有成效。深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投入2010万元实施8个水环境整治项目,完成兴贤路西段排水管沟等11个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实施污染防治计划,淘汰6家落后生产线企业和840辆黄标车,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4%。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清理环保违规建设项目319个。连续四年区长环保责任书及减排工作全市考核“双优”,各环境要素达到功能区标准,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96.3%。通过全区上下四年奋战,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建设5项基本条件、22项指标,顺利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区考核验收,为鲤城再添一张含金量十足的国字号招牌。
(四)以文兴城,发展活力日益彰显
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新海丝文化空间、东亚之窗等2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建成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个,功夫动漫被评为全国十大动漫企业。加快推进侨乡自驾游中心等生态旅游项目;认定首批50家“鲤城旅游特色单位”,2家企业获得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金奖。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获评首批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级
(五)改革创新,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金融改革方面,抢抓我区作为泉州市“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改革试点”的机遇,高标准建设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引进金融机构5家、创新型服务机构40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超过30亿元,该中心获认2015年全市唯一一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重视资本市场运作,鼓励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2家,推动火炬电子、众益太阳能等2家企业分别在A股、新三板上市挂牌。民综改革方面,大力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 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达77家,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2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全省首家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引进7家新型科研机构、6家科技创新中介机构、53家科技型企业,入驻项目68个。实行“先照后证”登记等制度,新增市场主体6000多家,增长40%。创业创新方面,培育了高新区创客梦工厂等8个众创空间。2家企业获评省级重点实验室,18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和泉州市科技小巨人;指导22个项目获得近千万上级科技项目支持。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3件,居全市首位。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
(六)为民利民,发展合力持续增强
惠民实事全面完成。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7.9亿元,增长23.5%,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全面完成2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就业1.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五险统征”持续提标扩面,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12万人、12.14万人,参保率分别达99.4%、96%。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91元。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成保障性住房1475套,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8%;推动总投资22.8亿元的东浦片区安置房等8个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东浦片区安置房、锦美安置区等5个项目已竣工。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深入实施中小学校布局与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江南学园等教育项目建设,区第三实验小学于秋季正式招生。启动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开智学校通过“省级特殊教育标准化验收”;社区教育获“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城镇居民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水平提高到380元。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一期主体工程通过验收、正抓紧二期配套设施建设。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通过全省灭蟑先进城区复核;计生工作持续保持良好态势,主要指标综合考评位居全市前列。社会保持安定稳定。深入创建平安鲤城,建立完善网上信访等制度,群众满意率继续保持中心市区首位。8个街道均成立军警民治安巡逻中队,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获评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区。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调处劳资纠纷案件130多起,有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出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生产四项主要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完成中期监测评估工作,地方志修编工作全面启动,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国防动员、港澳台侨和外事、双拥、档案、防震减灾、慈善、关心下一代、计生协会、对口帮扶、食品安全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依法治区,发展保障扎实有力
依法行政得到强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依法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全力配合支持区人大依法履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提案142件,办复率达100%。强化政府性投资合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加强行政处罚、许可行为监督,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按时报备制度,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顺利通过市“六五”普法检查验收。依法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在全市率先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5%的控编减编工作任务,事业编制控制在2012年底总量内、走在全市前列。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估验收,审批服务事项基本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群众满意率达99%。梳理并公开“三张清单”,全面清理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管住权力边界。各街道、部门“三公经费”全面公开。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强行政监察和效能建设,发出效能整改通知书20份,效能告诫2人。强化审计监督,核减工程造价、节约项目建设资金4815万元。落实廉政准则,反腐倡廉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2015年的工作成效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的平稳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勇攀新高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9.8%;每平方公里创造GDP近7亿元,土地经济密度位居全市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达到2010年的1.5倍,年均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6%。外贸出口突破36亿美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8家、实际利用外资3.42亿美元。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结构提质增效的五年。我们坚持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不断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进程。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21亿元,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4个,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集群。新认定及复审高新技术企业45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5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195个;现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3家。共有上市企业7家,其中A股1家、境外上市6家,场外挂牌3家。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1.3%,以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累计投入136.8亿元实施42个重点服务业项目,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变化显著的五年。我们积极融入泉州市“980”环湾区域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升级,先后启动推进南俊巷北拓、百脑汇、龙头山等一批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完成温陵商贸中心、源和蜜饯厂等改造项目,滚动推进滨江片区、笋江片区、站前大道“一纵一横”片区等新区重大项目开发,完成站前大道(鲤城段)、池峰路七支路等一批路网、管网建设,建成第三实验小学、区文体活动中心等一批教育文体项目。投入1.6亿元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社区”建设,建成近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事业再创佳绩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优先,投入资金4亿元,办成1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10320元,年均增长9.2%。在全市中心城区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经费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区运转更加规范。推动建成中医联合医院、江南老年颐乐园等民生项目,教育、卫生、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走在省、市前列,屡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全国法治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夺得省级文明城区四连冠、双拥模范城区六连冠和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等称号。
“十二五”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带领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监督、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鲤省市属单位、驻鲤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和来鲤创业务工人员,以及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十二五”规划确定的37个指标中还有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每千人床位数、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出口商品总值等8个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没有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由于外部发展大环境和内部零地增长制约,发展后劲仍显不足,好项目、大项目落地不多;古城保护力度不够,新业态有待培育;江南新区承载功能配套不够,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医疗、社会保障等距离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生产隐患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将正视这些困难和不足,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开启“十三五”转型跨越新征程
“十三五”是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请大会审议的《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总结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区面临的宏观环境和机遇挑战,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和各项措施。
根据区委七届九次全会的部署,《纲要》(草案)提出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城市、经济、文化升级版,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纲要》(草案)围绕主题,突出主线,提出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文化产业、城市建设、民生福祉、创新驱动、生态文明七大类37项主要目标,其中约束性10项、预期性27项。明确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双翻番;服务业占比和高新产业占比双提高;古城保护更新和新区开发建设双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双覆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这些目标体现质量、效益、结构、速度的统一,体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统一,体现先行先试和可行可为的统一,经过全区人民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纲要》(草案)分9章33节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归纳起来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打造生态宜居之城。进一步优化城区空间发展框架和功能布局。五年内计划投入200多亿元,实施32个城建项目,继续推进城市建设更新升级,在古城,实施古城保护提升计划,分级、分片区采取不同方法有序推进危旧房改造,重点推动西街片区、聚宝城南片区等的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西郊片区等石结构房屋及危旧房改造,提升古城的品位。在新区,加速新城区开发建设,重点要抓好江滨南路沿线、站前大道(鲤城段)两侧、笋江路两侧、南迎宾大道北侧等重要板块的开发建设;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持续完善路网、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
(二)打造都市产业高地。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优先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深入贯彻落实“泉州制造
(三)打造科技创新先行区。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的科技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创新型城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3%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件;省级以上工程(行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别达20个和2个;新增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行业、联盟标准14项以上;上市企业达10家,场外挂牌企业达10家。
(四)打造多元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着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传播,打造更具影响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人文交流新平台、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和中国国际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20年,全区年接待游客总量达800-90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业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五)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民生投入,致力补齐民生短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和谐,提高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2016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鲤城转型跨越的关键之年。新常态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打造经济、城市、文化升级版,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工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下;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6年的经济增长要有个更高的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按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来完成。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实施六大行动:
(一)做强产业,实施转型升级行动
突出产业创新提效益。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提升价值链,重点实施总投资13.89亿元的产业项目13个,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争创产业竞争新优势。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微波通信产业基地目标,加快总投资近30亿元的铂阳精工、火炬电子、钧石能源、众益太阳能等7个光电信息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扶优扶强泰克、铁通等微波通信龙头企业,努力扩大优势产能,提高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水平,力争2016年高新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着力构建新兴业态平台,以高新区金融服务中心和辖区各类商务楼宇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壮大海西金融超市、汇鑫小贷互联网金融试点等一批金融服务平台。以争创省级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创建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平台,推进总投资近20亿元的电子商务总部基地、海天时尚梦工厂、佰源互联网+智能综合交易平台、泉州市网商(虚拟)产业园鲤城分园区等电子商务园区建设,集聚培育一批优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力争全年全区限上电子商务零售额突破16亿元。强化政府引导,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的众创空间,精心培育中小微企业创业园、高新区创客梦工厂等,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打造泉州中心城区现代商贸服务中心,重点推进温陵商贸中心商贸区、开元盛世广场、中骏商城等现代商贸楼宇建设,加快滨江总部经济区总部楼宇建设;推进南环路汽车贸易走廊、水果批发市场、九一路IT一条街等专业市场做大规模、转型升级,加快新门街、中山南路、新华路等街区业态更新,努力构筑以核心商圈为主导、专业街市为特色、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为引擎的现代商业体系。
突出技术创新换空间。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工程,积极推进“泉州制造
突出模式创新拓市场。发展“私人定制”生产模式,鼓励纺织鞋服等传统优势企业运用好大数据面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服务创新,扩展产品消费市场;推广传统企业转型线上、平台企业布局线下、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鼓励鲤城产品在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和本土平台展示、展销,打造“互联网+”鲤城制造品牌,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兴配送模式,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创立自有品牌,提升电商企业跨境经营能力。
(二)做精城市,实施更新升级行动
加快城市保护开发。突出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坚持规划引导、特色彰显,持续深化古城新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总投资370亿元的61个城建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6个、预备项目25个。探索危旧房改造新模式,推动老城区渐进式更新,持续加大古城保护更新力度,着重抓好龙头山片区等项目保护改造,打造集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带动老城区繁荣复兴。滚动推进站前大道鲤城段片区一期、滨江金塔段北片区、兴贤路北侧、华星华塑等江南新区片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速推进建发·珑璟湾、新天·城市广场、鼎盛大观、旧浮桥街等一批在建项目,打造高端时尚、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产业新型城区。推进向阳新村安置区、高山安置区、旧浮桥街片区、延陵安置区(东片区)等7个安置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向阳新村安置区等项目年内竣工。
完善城市市政功能。加大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笋江路与兴贤路五岔路口和江滨南路连接线等城市次干道建设,争取南环路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海西汽配城二期周边道路等尽快投入使用。完善江南新区道路标识标线等交通配套设施,推进高新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配套工程(一期)建设。结合城区改扩建工程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所,逐步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改造27条小街巷。提高绿化管养标准,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认真落实创城常态化机制,巩固“四城同创”成果,争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示范街(路)创建,推动高新区市政设施属地化管理,严格市容市貌考评奖惩措施,实现管理考评全覆盖。深化“两违”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私搭乱建等城市管理顽疾。继续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牛皮癣”清理市场化运作。加强摊点保洁管理,确保摊收场清。提升数字城管智能化水平,及时处置道路破损、管网老化等问题。优化城市治理模式,探索推进城市治理向跨部门模式转变,切实提高公众参与度。
(三)做足文化,实施引领升级行动
建好海丝先行示范区。主动融入省市海丝先行区建设,抢抓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机遇,深入推进海丝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海丝”发展行动计划,大力传承弘扬、保护开发“海丝”文化遗产,加快“聚宝城南·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项目建设,推进首期非遗中心展馆及街区美化提升工程;加快泉州新门旅游文化休闲街区建设,突出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主题,打造泉州城市文化会客厅。
打响文化产业特色品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实施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一批文化创意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做大做强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三期、“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海滨动漫创意产业园等文创园区建设,配合市里抓好泉州美食城等项目。抓好一批生态特色旅游示范项目,加快侨乡自驾游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泉州中心城区文化生态休闲度假区。深入开展“国字号”非遗技艺展示传承及抢救性记录等工作,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工作。加强智慧旅游建设,积极开展“互联网+旅游”试点示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笋江月·闽南风”、南音南戏等具有历史传统、闽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社团组织、文化企业参与公益文化建设,推动“城市影院联盟”等公益文化联盟扩大影响力。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服务水平。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鼓励功夫动漫等打造一批独具鲤城特色的文艺精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社区文体设施,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打造公益文化品牌。支持地方文史文献研究和编撰工作。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四)做深改革,实施活力鲤城建设行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着力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持续抓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改革试点,推广知识产权、股权等质押融资方式,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和成本;探索设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加快发展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创新实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兴办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社会事业。深化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鼓励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推动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盘活运作,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深化“三维”项目对接,结合片区开发和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6·18”、“9·8”等招商平台,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前景好的税源型企业,推动葛洲坝公司合作项目对接落地。深入实施“鲤商回归”工程,发挥异地商会优势,更大力度鼓励和引导在外鲤籍企业回乡设立总部、分支机构等,实现产业、项目、资金、税源“四回归”。创新招商考核激励机制,深化全员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持续提升对外贸易层次,引导加强企业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鼓励企业自营出口,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打造成外贸新增长点,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职权配置。在积极承接上级行政事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简政放权”事项,全面梳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推行集群注册、虚拟产业园、“一址多照”等便利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当日办结率。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五)做优生态,实施美丽鲤城建设行动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鼓励企业更新技术工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性产业,支持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单位GDP能源消耗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严格执行“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治理工业废气等五大污染,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等级。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等循环利用试点,形成绿色低碳社会自觉。
争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持续开展“四城同创”,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美丽社区”和宜居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三边三节点”规划建设和“四绿”工程,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认真实施“河长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辖区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100%。推进江南片区2号污水提升泵站、南低渠及繁荣渠清淤工程建设,持续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87%以上。积极参与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重点实施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和紫帽山低效林改造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22.63%。
严格生态环境监管。认真贯彻执行新《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做到有案必立、立案必查、违法必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项目的资源环境准入门槛,落实环评“三同时”制度,全面清理未批先建项目。健全环境信息公布、企业环保失信追责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持续提升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严格控制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
(六)做实民生,实施幸福鲤城建设行动
实施总投资23.32亿元的17个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社会保障:实施居民收入增长计划,全面推进大众创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争取新增就业1.55万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建立劳动用工实名制,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稳妥推进职工“五险”、居民养老保险、医保提标扩面,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发展以康复护理、养身保健、健康管理为重点的健康产业,提高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水平。
教育事业:要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施中小学校布局及建设五年规划,加速推进泉州七中江南校区建设,力促珑璟湾配套幼儿园和新步小学教学综合楼等5个“薄改扩容”项目竣工投用,新增中小学学位1100个、学前教育学位270个。支持泉州十五中争创一级达标中学、泉州六中争创二级达标中学。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幼儿园片区教研共同体模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泉中职校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争创全省试点示范校。
医疗健康:要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年计划,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项目建设,争创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年内投入使用,加快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进度,确保尽早投用。稳步推进“全面二孩”宣传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继续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坚决治理“餐桌污染”,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安定稳定:要抓好新一轮“平安鲤城”建设,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试点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启动“七五”普法,深化“法治鲤城”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探索实施“智慧安监”,深化安全发展城区创建。抓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减轻社区负担、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同时,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水平,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升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抓好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和外事、妇女儿童、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红十字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加强自身建设、忠诚履职,努力建设法治、创新、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一要忠诚为民。要始终做到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贯彻执行区委作出的决策决定,切实把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立起来、严起来,圆满完成区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持续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化“四下基层”、领导干部挂钩基层等活动机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办好19件实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二要实干担当。倡导“尽职履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把心思和劲头放在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上,加快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项目的推进,坚持周通报、月调度、季总结,环环紧扣抓落实。政府全体成员要坚持雷厉风行干事业,认真研讨破解鲤城发展瓶颈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要严格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突出奖优罚劣,追责问责,倒逼谋事干事的精气神,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效,促进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完成,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
三要依法行政。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遵守法律、执行法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认真执行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认真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决策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公开透明。
四要廉洁从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一些。严格规范项目管理、政府采购、购买公共服务等环节,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从严控制公务经费使用,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健全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机制,坚持严肃教育、严明纪律、严格监督,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努力建设廉洁规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鲤城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始终激励着我们奋力开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鲤城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创新实干,砥砺前行,为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两个升级版、一个核心区、两个先行示范区(P1):指建设经济升级版、城市升级版,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海丝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三比一看(P1):指比落地、比促销、比服务、看实效。
3.O2O(P2):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4.规上工业(P2):规模以上工业的简称。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两化融合(P3):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6.数控一代(P3):指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与各行各业机械设备有机融合,能使机械性能发生质的飞跃,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泉州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数控一代”试点城市。
7.限上(P3):限额以上的简称。指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企业。
8.环湾规划建设年(P3):在此前接连开展三年“城市建设管理年”的基础上,泉州市2014年启动“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强化环泉州湾区域规划、建设、管理、项目等方面的统筹,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更加突出同城化。相比之前的“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其一是将活动范畴从中心市区拓展到环湾980平方公里,范围更大;其二是从此前的着重管理,延伸到前期的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提升泉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品位和水平。
9.两违(P4):指违法占地、违法建设。
10.河长制(P4):指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11.先照后证(P6):即给企业先发营业执照,再去办理各项许可,打破了原有的“先证后照”格局。
12.科技小巨人(P6):指在省市技术水平领先、发展潜力较大,并达到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企业。
13.五险(P6):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4.安全生产四项主要指标(P7):指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受伤人数、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金额。
15.三张清单(P8):指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16.三公经费(P8):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17.四风(P8):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8.“八项规定”(P8):指
19.众筹(P15):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20.首台(套)装备(P16):是指集机、电、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运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在原理、结构、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突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显著的节能和低(零)排放的特征,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成套装备或单机设备。
21.四城同创(P17):指同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区、全国卫生城市、美丽城区。
22.数字城管(P17):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23.PPP模式(P19):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24.“三维”项目(P19):即中央企业、港澳台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项目。
25.一址多照(P20):一址多照是指对无需前置审批并符合条件的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在鲤城区范围内的,可以申请在企业营业执照上加载经营场所地址,免于分支机构登记。也就是说同一地址作为二个及以上企业的住所登记注册,形成一个地址核发多个营业执照即所谓的“一址多照”。
26.“三边三节点”规划建设(P20):指山边、路边、水边,城市中心节点、市民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
27.“四绿”工程(P20):指绿色城市 、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个工程。
28.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P20):是以紫帽山朝城区一面山坡为载体,在疏林地、荒草坡、未成林地、裸露山体等薄弱地块,采用植被修复方法,运用生物技术,选择耐干旱、耐瘠薄的乔、灌、藤、草等植物组合,构成多树种、多层次和景观优美的森林通道,打造四季有花、五彩缤纷的景观效果。
29.“三同时”制度(P21):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30.“薄改扩容”项目(P21):指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城镇中小学扩容容量、扩充学位工程。
31.“双基”建设(P22):指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建设。
32.四下基层(P23):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33.“三重一大”制度(P23):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