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泉州中山路迎来“百年诞辰”。作为泉州历史上重要的传统商业街,中山路百年变迁记录着一段时代记忆。
中山路位于泉州古城的核心地带,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南洋式建筑精华,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要,成为历史上中西合璧的商业街建筑典范,是我国少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这里见证了泉州的商业繁华,也对泉州商品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流光溢彩的中山路(陈英杰 摄)
近年来,鲤城区委区政府以将中山路打造成具有“闽南味”“中国潮”“国际范”的海丝文化旅游街区为定位,高标谋划、因势利导,以精细管理、业态提升、活动引流为牵引,进一步释放百年街区“文化+商业+旅游”乘数效应,取得积极成效。12月,鲤城区主办的泉州中山路商业街百年庆典启动在即,老街迎盛事,中山路将迎来焕发新生的下一个百年。
泉州中山路商业街百年庆典活动安排
百年见证 泉州商业繁荣史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这是1960年董必武来泉州时留下的诗句,其中,“南北一条街”指的就是中山路。与伫立近千年的东西塔一样,中山路也是泉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在千年古城,百年中山路或许还很年轻,但这条贯穿整座泉州古城经脉的道路,是泉州古城的核心区域,见证着泉州从盛唐至今的文脉、商脉,从未中断。中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之一,早在宋元时期它就是泉州最热闹的街区,后经历代扩建延伸,形成至今北到泉山门、南至德济门,全长约2.5公里的街道。
20世纪20年代初,为改善泉州古城交通落后的局面,泉州拆城辟路,由知名华侨投资改造建成独具南洋风格的南北大街,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路”。作为泉州老城区第一条拓宽的马路,中山路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保护,让老城区“十字形城市框架”得以完好保存。
老时光里的钟楼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沿街廊柱式骑楼既有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了南洋式的建筑精华,是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自建成以来,中山路一直是泉州人气最足的商圈。20世纪50年代初,泉州市百货公司的成立,带动了百货商场商圈的崛起。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山南路
彼时,泉州名气大、上规模的百货业、图书文具业、照相业、甘味业、药业、金融业、制花业、电影业大多汇集在这条街上。黄同益绸缎纱庄、上海宝华鞋行、林万昌籍铺、南华泰洋货、广隆昌绸庄、董宝发华伦、健生新药房、上海大华书店、罗克照相馆、西方国工艺铺、大上海理发室……这些留存下来的“老字号”旧匾额,见证了中山路的繁华商业史。
1987年,泮宫内的中菜市(陈世哲 摄)
百年商业老街如何焕发新生?这几年,鲤城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实践,将中山路及周边商圈业态总体定位为文商旅深度休闲融合街区,通过鼓励发展中高端零售、特色餐饮和主题休闲娱乐业态,大力引进高品质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开设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等特色品牌店、体验店,改造提升店铺形象,开展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提升,促进中山路业态升级。
20世纪90年代,中山路花巷口
政策先行,鲤城区进一步完善《扶持中山路及周边商圈业态提升若干措施》,印发调整《泉州中山路及周边商圈经营项目目录清单(试行)》,照单实施“招商一批、优化一批、淘汰一批”,推动企业上规入库,构建品牌商业圈,提升人流客流。同时,复兴老字号,扶持源和堂、水门国仔、秉正堂等5间传统老字号店铺,引导老店招对应“老店面”标识,如大上海理发店、清真饭店、罗克照相馆、正骨医院等,让属于泉州人的老记忆慢慢回归;布局新兴业态,入驻瑞幸咖啡、宝人旗舰店、七栩钟楼酒店等,引进蔡国强艺术馆、侨批馆、文旅展厅等文创空间,引领前沿时尚新潮业态,打造泉州文化新地标;积极营节造市,举行闽南特色表演快闪、少儿南音快闪及歌吹漫步、非遗有“鲤”展销体验、“鲤享生活云购节”等活动,持续聚拢人气商气烟火气。
三度整治 保护泉州“文化符号”
“中山路就像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串起古城的重要文物史迹,走在这里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说起中山路,老泉州人如数家珍。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众多游客涌入泉州,感受“世遗之城”的魅力(王柏峰/摄)
贯穿古城南北的中山路,串起朝天门、泉山门、德济门等城门遗址或旧址;汇集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珍贵建筑,罗马式钟楼、大上海理发店、原为施琅后花园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中山路早已成为泉州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承载了泉州的商脉、文脉,特别是骑楼建筑,更体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体现了泉州人拼搏奋斗、爱国爱乡和包容开放的精神,是古城人民和海外侨胞记忆乡愁之所系。
然而,因年代久远,中山路两侧部分建筑出现外立面原装修层损毁严重等情况。保护好中山路,就是保护泉州的“地标”。200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决定,中山路保护整治工作正式启动。整治以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继承特色、保持完整风貌、沿袭历史文脉为原则,对中山路进行“洗脸式”“嵌牙式”的整修。时隔13年后的2013年,泉州第二次启动中山路整治工作,重点保护原有立面及修缮骑楼天棚。然而,因年代久远,中山路两侧部分建筑出现外立面原装修层损毁严重等情况。保护好中山路,就是保护泉州的“地标”。200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决定,中山路保护整治工作正式启动。整治以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继承特色、保持完整风貌、沿袭历史文脉为原则,对中山路进行“洗脸式”“嵌牙式”的整修。时隔13年后的2013年,泉州第二次启动中山路整治工作,重点保护原有立面及修缮骑楼天棚。
近年来,泉州着力古城保护。2018年年初,首个泉州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金鱼巷改造完成,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同年底,作为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七个一”工程之一的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正式启动,涉及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等方面,百年老街至此生机勃发。近年来,泉州着力古城保护。2018年年初,首个泉州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金鱼巷改造完成,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同年底,作为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七个一”工程之一的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正式启动,涉及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等方面,百年老街至此生机勃发。
2001年以来,泉州中山路先后获得了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荣誉。近几年,鲤城区委区政府也持续投入、精心挖掘,着力在古城保护发展中推进街区业态培育提升,解决了不少难题、实现了不少突破、取得了不少成果。2021年鲤城区西街—中山路商圈获评省级夜间经济示范区;2022年泉州中山路获评福建省特色步行街;2023年泉州中山路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活态传承 实现精细化管理
中山路藏着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而建筑成为过往岁月的承载物。如今,百年中山路再出发,行进在转型的康庄大道上。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陈英杰 摄)
为了呼应民众对骑楼建筑的关切,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将骑楼建筑保护纳入立法计划审议项目,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规范骑楼建筑的保护及日常维护管理,守好古城的“根”与“魂”。2019年元旦起,《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骑楼建筑保护从此有法可依。
建筑外各式各样的砖雕、老字号招牌嵌于楼体,时间这条主线串起了时代的遗珠(陈英杰 摄)
与此同时,作为辖区党委政府,鲤城区委区政府启动一体化模式,对中山路实施精细化管理。组建中山路精细化管理中队,坚持分线牵头、分块落实的工作思路,实行“划段管理、责任到人、吹哨报到”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做到线上有人抓、块上有人干。环卫保洁方面,由鲤城文投集团组建刺桐鲤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全面承接古城环卫保洁工作。同时,统一制作中山路—西街店铺招租标识,推行店铺业主招租标识统一化、规范化,印发《中山路店面招牌设置指引手册》,规范店招设置,完善审批流程,为业态有序规范提升创造条件。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泉州古城推出丰富多彩的夜游项目,让外地游客感受泉州夜间烟火气(陈小阳/摄)
今年12月,鲤城区委区政府将举办泉州中山路商业街百年庆典暨2023年“丝路友城”合作发展交流会,策划推出“8个一”,即一场展览、一场庙会、一场文商旅促消费活动、一场电竞音乐嘉年华、一场“潮T”时尚秀、一场街头艺术展演、一场文化交融活动和一个互动线上话题等,展现中山路百年芳华,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全场景、全业态、更具“烟火气”的商业街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