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传统文化建设的建议》(3061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鲤城立足“课堂渗透+实践延伸+环境浸润”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美育全过程,把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学生心田。
1.关于“走进校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我区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各学校发挥音体美等基础课程作用,注重课堂渗透,依托少年宫和课后服务活动,与高甲戏、南音、梨园戏等剧团实施“校团挂钩”,邀请本土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目前,全区已开设近10项闽南传统文化类课程,编撰“闽南优秀文化”系列校本教材近30册。泉州市第七中学编写的《南音合唱》等校本教材被遴选为福建省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中小学地方、校本美育教学材料;泉州市凌霄中学《以书刻艺术为载体开展美育与多学科融合新课程》案例荣获国家第二届跨学科主题学习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泉州市第六中学“泉州李尧宝刻纸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撷粹》。
2.关于“关注师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队伍建设”。区教育局与区进修学校联合开展“鲤城区中小学教师泉州花灯高级研修班”、“鲤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闽南民间舞蹈高级研修班”,强化专门教师文化特长培训和深造。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非遗知识和技艺,丰富教师技能,提高师资的整体艺术素养。在泉中职校开设“火鼎公婆传承人工作室”;泉州七中开设“泉州南音传承人工作室”;福师大泉州附属中学开设“泉州拍胸舞传承人工作室”;泉州六中开设“李尧宝刻纸传承人工作室”等。
3.关于“利用资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鲤城区还逐步探索将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延伸到校外,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了两个系列共15门课程,涵盖鲤城古城世遗文化和鲤城区外的世遗景点以及富有闽南文化的研学实践基地。各校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取得显著成效,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校园传承中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据统计,2023年,全区中小学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22次,近1万人次参与。
4.关于“依托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近年来,我区结合传统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策划实施了多场形式丰富、内容出彩的非遗主题活动,包括10期《泉腔鲤音》小小闽南语传承人培训班、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福运“泉”来?海丝非遗嘉年华、“城南庙会?好市拍报”专题活动、中秋国庆中山路非遗快闪、非遗展销等多场大型活动。通过学生排演拍胸舞、火鼎公婆、五祖拳、青狮、梨园戏、南音等非遗民俗表演,不仅展示了非遗进校园的成果,同时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更是为市民群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同时举办“福狮文化文创作品大赛”。举办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活动中推出的非遗元素“吉祥年幸福兔”、“十龙九子”艺术装置展览活动及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讨论热潮。
5.关于“齐心协力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我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推进非遗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并给予项目相应政策扶持。每年组建两个新型文化空间,每个空间给予20万的建设经费,目前有“索罗莲非遗展馆”“区侨批文化馆”“霞洲青狮非遗展馆”“浮桥闽南民俗文化馆”“24小时百姓书房”等,并举行“刺桐文化广场”进社区、进校园等常态性的公益展演活动,推动区级优秀传统文化展馆、传习所建设,支持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带徒授艺活动,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保障,以此培养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内驱动力。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后,我们将积极收纳您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挖掘利用地域和资源的优势,探索创新培养教育模式,加强地方课程载体支撑,在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形成参与守护、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
领导署名:吴燕孺
经办人员:陈力力
联系电话:22398290
泉州市鲤城区教育局
2024年7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