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1101-0300-2024-00010
    • 备注/文号:泉鲤政办〔2024〕16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4-26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火之城·鲤享民宿·世遗人家”鲤城区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4-05-11 17:47

    高新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烟火之城·鲤享民宿·世遗人家”鲤城区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第47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烟火之城·鲤享民宿·世遗人家”

    鲤城区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规划

    2024年4月

     

    前 言

      古城浪漫,朝野多欢,一边是千年古塔,一边是市井烟火,往前一步是喧嚷闹市,留宿一晚是静谧闲适,这是专属于鲤城民宿的浪漫。

      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现已纳入世遗缓冲区,为培养民宿经营者主人翁精神,推动主客共建共享,共同营造宁静、雅致和文明的全域旅游生态,以优质的品质和服务礼遇各方宾朋,把特色民宿打造成为海丝旅游精品产品,把鲤城区建设成为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遗产保护典范核心区、展示面,并进一步规范鲤城旅游民宿发展,提升鲤城旅游民宿的整体发展水平,以“民宿姓民、民宿有主、民宿要融、民宿重情”为导向,重点引导发展“世遗人家”品牌民宿,提升民宿文化韵味,使鲤城民宿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特制定《鲤城区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为鲤城区域范围内的民宿业总体发展规划,是《鲤城区促进民宿加快发展实施意见》的补充和延伸。规划重点解决鲤城区民宿产业总体发展战略、民宿产品的布局、品牌体系构建、管理与营销,以及实施保障措施等,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民宿开发提供依据。将向更多渴望“诗与远方”的市民游客,解锁“向往的生活”。

      本规划期限为2024-2026年。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论................................................................6

      一、政策背景..................................................................6

      二、概念释义..................................................................7

      三、规划总则..................................................................9

     第二章  现状分析................................................................11

      一、发展基础..................................................................11

      二、市场概述..................................................................14

      三、综合评价..................................................................19

     第三章  规划布局................................................................22

      一、总体思路..................................................................22

      二、空间布局..................................................................22

      三、发展指标..................................................................23

      四、总体定位..................................................................24

     第四章  品牌规划................................................................26

      一、品牌愿景..................................................................26

      二、品牌分级..................................................................26

      三、品牌提升..................................................................30

      四、品牌工程..................................................................31

     第五章  发展举措...............................................................33

      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培育展现“文化古城”的宿集新风貌........................33

      二、走品牌化建设之路,持续擦亮“世遗古城”的宿业新窗口........................34

      三、走特色化创新之路,全面提升“深度古城”的宿+新体验.........................36

      四、走专业化规范之路,积极探索“品质古城”的宿服新水准........................38

     第六章  保障体系................................................................41

      一、强化规划引领...............................................................41

      二、保障用地需求...............................................................41

      三、鼓励创新发展...............................................................41

      四、统筹民宿监管...............................................................42

     附件一:鲤城区住宿载体(民宿类)基本信息汇总表....................................43

     附件二:鲤城区住宿载体(酒店类)基本信息汇总表....................................57

     附件三:鲤城区已通过联审备案的民宿名单............................................58

     

    第一章  规划总论

      一、政策背景

      (一)国家层面:国家出台政策规范和扶持民宿产业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持续支持民宿业的发展,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首次点名提出有规划地开发特色民宿,到2017年国家旅游局首个“民宿标准”出台,再到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城乡居民可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以及在全国文旅厅局长会议上,也将推动民宿发展作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

      (二)省级层面:福建旅游民宿多渠道探索发展途径

      自2005年至2022年,福建旅游民宿实现了从分散到规模、集聚,从规模化到精品化,从大众化到多元化,从制度政策滞后到全面施行备案制,从无序发展到规划引领、放开市场准入的稳步推进的发展历程。经过厦门、平潭、漳州、宁德等地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形成了民宿备案、集群发展、等级奖励、产业扶持、在地融合等特色发展模式。2022年7月4日,福建省政府发布实施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宿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解决了如何备案民宿、如何服务和扶持民宿经营主体、如何管理民宿等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三)市级层面:泉州加快培育和扶持民宿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因未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制约了民宿的发展,服务标准、卫生环境、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参差不齐,不利于形成优良的旅游环境,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全国首部聚焦文化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通过推送重点民宿情况、展示入住体验,传播精品民宿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品牌价值,让民宿行业真正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口。

      (四)区级层面:鲤城民宿产业发展面临新时代机遇

      自2022年8月起,鲤城实施民宿管理备案制,通过备案的民宿将获得“鲤城区民宿经营资格证”,并由属地公安派出所申请接入旅馆业(民宿)信息管理系统,区民宿办每季度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随机抽查,确保民宿长远健康发展。2023年4月,泉州鲤城古城文旅住宿产业协会升格变更为泉州鲤城住宿产业协会,并成立泉州鲤城住宿产业协会民宿分会,有效提升鲤城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住宿业在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23年5月,鲤城区出台《鲤城区旅游住宿载体扩量提质工作方案》,建立以星级饭店为龙头,商务酒店为基础,精品民宿为补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旅游住宿接待服务体系。

      二、概念释义

      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9)于2019年7月19日起实行,其对旅游民宿的定义为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2022年7月4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宿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22〕36号),其对“民宿”的定义为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GB/T41648-2022)于2023年2月1日起实行,其对旅游民宿的定义为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结合已有民宿定义及对鲤城实际考量,将本规划中的“旅游民宿”定义为位于旅游度假区、金牌旅游度假村及周边,经营者利用城乡居民自有住宅、集体用房(不包含住宅小区、商品房和商业综合体的住宅部分、SOHO)等闲置资源,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和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为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当地风俗文化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处所。

      经营规模方面,根据《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要求,民宿经营用客房数量为5至14个标准间(或单间)、最高4层且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产权证明方面,要求民宿的产权清晰,应具有合法的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不动产权证、房产证、土地证、宅基地证等),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善手续。

      住房安全方面,依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6部门《关于加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的通知》(〔2023〕11号)精神,自建房转为经营民宿用途的,在办理相关经营许可、开展经营活动前,民宿经营者应依法依规取得房屋安全鉴定合格证明。

      消防安全方面,用于经营民宿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要求,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

      三、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

      借助“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入选世界遗产的有利契机,结合鲤城区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扩充旅游住宿产品类型,进一步拓展旅游民宿产业链,促进鲤城民宿产业长远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鲤城区8个街道(开元、鲤中、海滨、临江、江南、浮桥、金龙、常泰)。

      (三)规划期限

      为使本规划与《关于促进泉州市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鲤城区旅游民宿经营管理实施细则》《鲤城区促进民宿加快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泉鲤政办规〔2022〕》5 号)等文件相协调衔接,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规划弹性,将规划期限界定为2024年---2026年,并分为以下两个规划阶段:

      1、近期(2024——2025):重点开发与加速发展期;

      2、远期(2025——2026):深度开发与全面发展期。

    第二章  现状分析

      一、发展基础

      (一)总体规模

      作为“世遗之城”,泉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成为大众的出行首选,而吃在古城、游在古城、住在古城也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旺盛的市场需求,加之政策的大力扶持,鲤城民宿业持续蓬勃发展。

     

      截至2024年4月8日,通过住宿载体“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摸底得知,鲤城区现有各类住宿载体439家,房间7174个,床位9643个。其中小型住宿载体有377家,房间2313个,床位数2768个。(详见附件一、附件二)

      (二)经营概况

      鲤城区的小型住宿经营主体构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多数经营者以本地人为主,既有由自家古厝改造而成、参股经营,也有经营者特意寻访租下合适建筑加以改造运营。

      数据显示,2023年鲤城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37.1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6.67亿元。越来越多游客从“路过泉州”向“住在泉州”转变。从销售渠道来看,大多数的住客通过线上渠道进行住宿预订及消费,包括OTA平台(携程、美团、去哪儿、飞猪等)、住宿平台(途家、蚂蚁、小猪短租等)、自媒体平台(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微信、QQ等);从价格看,每间平日价为100-400元的民宿最多(44.66%),400-600元占12.60%,600-800元占6.2%,800-1000元占2.2%,1000-1800元占8.9%,1800元以上的占18.1%(基本为整租价格),其余6.54%为低于100元的青年旅社(多人间);此外大部分在节假日期间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10%-35%间随市场变化波动。综上所述,鲤城小型住宿的房型以中档及经济型为主,等级划分呈金字塔形结构,顾客满意度普遍较高,假日经济较为繁荣。

      (三)类型分类

      1.古厝精品类

      在古城范围内,历史建筑不能随意拆除,因此,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的小型住宿逐渐演变出一批各具风情的特色民宿。这些大多深藏于大街小巷中,在保留闽南古厝、番仔楼等传统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内部重新装修,注入更多创新性的美学设计,既能体现历史文化,又具现代创意和特色,周边也有相应配套的文化艺术空间、咖啡馆、酒吧等配套服务设施,日常入住率在50%至70%,如逢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2.青年旅社类

      以年轻背包客为主要客群,能为提供简单便捷的住宿接待设施(上下铺的多人间),价格较低,有较好的大型公共活动区域。

      3.家庭旅馆类

      以休闲观光游客为主要客群,客房内各类设施舒适性较好,价格适中,能够可以和房东居住一起,充分体验在地生活的如家旅馆。

      4.城市公寓类

      面向家庭、情侣、朋友为主要客群的现代住宿类型。有居家的格局和良好的居住功能,有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配有全套家具与家电,周边有各类商服配套,价格适中,重点突出私密性和居住氛围。

      二、市场概述

      (一)市场需求

      1.供给端

      “小而美”——小在规模,房间数量通常在八间左右。小在精细化的运营方式。房间数量少,可以集中精力用工匠精神打磨庭院、房间每一个细节。美在设计,美在器物,美在景观,美在人文,美在服务,美在生活态度,美在笑容。

      “人情味”——无论是民宿主人还是员工,在与客人交流相处过程中,传递温情,不再是酒店“冷漠”、“标准化”的交流沟通。

      “非标准”——根据客人个体特征不同而提供个性化服务。设计非标准化:在设计过程中,从用料到风格,体现着个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等。

      2.需求端

      品质需求——要求民宿有较高品质的人居生活环境,方便温馨的设施配套,富有地域特征的真实生活和获得成长的体验内容。

      个性需求——通过环境的营造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消费者身心舒展、感受到有别于日常生活的个性化旅游体验。

      消费需求——以民宿为圆心,寻求周边性价比较高的各类餐饮、购物、旅游等在地旅居体验。

      (二)客源市场

      根据鲤城小型住宿市场现状及其发展潜力等分析,并依据地理空间、消费时长、消费层次,得出下表结论:

      (三)口碑评测

      从消费者关注的维度来看,消费者在民宿位置方面的关注度最高,远高于其他细分维度,“地理位置好找”为消费者选择民宿的重要因素;从表扬率来看,消费者普遍吐槽民宿的客房噪音,表扬率最低。

      从消费者关注度变化最大的细分维度来看,家具关注度上升幅度最高;周边环境、客房噪音关注度下降明显。在消费升级和民宿行业升级的双重背景下,消费者对民宿项目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增值魅力需求,例如古朴家具、有无早餐、环境氛围等。

      从民宿表扬率变化最大的服务维度来看,楼梯/电梯卫生、电器卫生、窗户卫生等维度表扬率上升明显;房门、厨房等维度的表扬率下降明显。

      点评是消费者对民宿服务最真实的反馈。一方面反映消费者对民宿提供服务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反映民宿在营销中的“有形展示”是否做得到位,是否做好了客人住店的每一个流程的服务设计,为客人留下记忆点。从全年不同出行目的的消费者点评数占比来看,以商务出差为目的的消费者点评数占比最高。

      从表扬率来看,除以情侣出游为目的的消费者外,其他出行目的消费者表扬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以朋友出游为目的的消费者表扬率上升涨幅最高。从不同出行目的消费者点评数月度变化趋势来看,以商务出差为出行目的消费者的点评数在2月断崖式下降,3月达到顶峰,随后一直下降;以家庭亲子为出行目的的消费者的总点评数在2、5、7、10月出现波峰,并在7月达到最高值;以朋友出游、情侣出游或独自出游为出行目的的消费者的点评数月度走势基本相同,5月、7月、10月不同程度向上凸起,并在5月出现最高值。

      通过对消费者点评的文本分析可以“透视”当前民宿需求的趋势和焦点。借助词云分析工具,得出与“服务”“环境”“位置”“价格”“交通”“设施”等相关的点评占比最大,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

      (三)缺口预测

      随着“流量”变“留量”,相比游客增长,古城区域的住宿压力日趋增大。旅游旺期古城住宿一房难求。虽有相当数量的游客游在古城,但宿在外县区。

      据统计,2023年鲤城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37.19万人次,各类床位约为7900个,结合旅游治安管理系统入住情况日报表分析,日均入住率为80%,则推算出2023年约22%的游客在鲤城过夜。

      若2026年游客量达到1380万人次(增幅为10%),过夜需求按25%计算的话,则全区日均过夜需求量为9452人,床位应达到11800个,从而测算出当前的住宿动态缺口约为2200个。

      考虑到酒店为主要增量载体,民宿作为有益补充。当前,民宿的床位增长亟需管控增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实现有计划的高质增长。短期内的不足床位可向丰泽区辐射拓展和分流,共享住宿设施。

      三、综合评价

      (一)主要挑战

      缺行业认知与个人态度——随着流量红利的到来,参与者太多,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做好、做优的民宿运营者不多。很多外行人的盲目跟进造成整体服务良莠不齐,千宿一面的弊端。此外,个别运营者或房东只重眼前利益,推动房租金等成本攀升,从而影响投入与定价,滋生出价高服务差的经营主体,恐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缺实际考量与指标创新——因泉州古城特殊性,有相当部分的民宿是由古大厝改造,有50%以上的民宿房屋是石结构、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等,房屋结构可靠性鉴定报告及抗震鉴定能达到Ⅱ级以上的占比不高,房屋使用功能及房屋存在违建情况,且当前执行的旧式标准,不匹配新兴民宿的发展,导致多数沉睡民宿资源无法被唤醒。

      缺顶层设计与规模发展——鲤城民宿业态急需树立起“世遗之家”的整体品牌,主张城市主人翁情怀,不可照搬酒店的管理模式,应当更多走亲民路线。目前,鲤城尚未就民宿发展的上下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各类民宿分布零散,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且经济带动作用不强。

      缺行业标准与专业人才——民宿行业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理念和创新方面相对不足,尽管民宿主热情好客,但缺乏统一服务标准,且整体民宿经营方式和产品都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发展高端民宿,培养专业旅游业人才也成为民宿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任务,尤其是在民宿运营,管理,营销经验丰富的管家。

      (二)发展诉求

      产业集群——民宿可以联动周边景点及各类商服、餐饮等旅居配套,从而促进鲤城全域旅游大发展,使旅游地目的的集群化特征更加明显。“民宿+”具有鲜明的空间集聚特征,更容易通过能量叠加破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管理精进——民宿管家直接接触住客,传递人文关怀,是民宿与住客之间的桥梁,也是民宿设计理念的载体,更是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2022年,民宿管家正式成为人社部公布的18个新职业之一。

      品牌为王——以整体品牌形象参与市场竞争,依托品牌优势,充分进行自身资源分析、竞争分析、客源市场和游客需求洞察,找准定位和发展路径,以品牌战略为指引,形成民宿文化特征规范、准入机制和授权策略,从而实现更有序和长远的发展。

      科技赋能——运用AI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围绕民宿主题的多种边缘与衍生产品,进而提高民宿体验附加值,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民宿用户消费行为的精准画像,推送出与住客需求、个性更匹配的住宿产品。

      产品个性——个性化特征是完全建立在本地生活与文化底蕴基础之上的,民宿元素在“去泛在化”的同时,更能将“在地化”做到极致,甚至能够携带主人的独特生活与艺术品味。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民宿产品会细分出更精准的主题,实现个性化定制。

    第三章  规划布局

      一、总体思路

      围绕打造“世遗人家”的民宿品牌,通过“控增量、优存量、提质量”三向发力,坚持“宜游宜居、高点定位、融合发展”原则,紧紧围绕主客共享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活古城”“战江南”格局,推进古新协作,联动世遗文化点、商圈综合体、非遗展演、旅游景区、美食店铺等优质资源,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丰富民宿业态和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多层次、特色化、个性化住宿需求,引导优质要素聚集,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民宿产业价值链和盈利模式,共同营造“人在城中游、客来多停留”的好客包容泉州景象,以精品设计、精心建设、精细运营为手段,使其成为泉州市旅游度假新业态、新风尚、新标杆。

      二、空间布局

      综合考量,鲤城民宿空间布局应为“一核一集多层次”的结构。

      (一)一核

      “中山路-西街”核心区,亦为泉州古城景区内的重要区域,区内城市环境良好,文化氛围深厚,交通便利,拥有众多景区景点、寺庙院所、商业街区、城市街景等资源,是泉州民宿产业集聚区。

      (二)一集

      宿集是指由多家民宿品牌共同打造的民宿集群,以资源整合、业态激活、文化重塑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活化在地历史遗产和自然人文景观,形成“1+1+1>111”的集群效应,继而实现业务互补、协同经营、捆绑营销等一体化运营。

      “龙岭”宿集——积极开发龙岭社区,有效利用闲置空间与资源,采取对外宣传出租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道路交通等硬件设施建设。

      (三)多层次

      根据民宿所处地区,以及各自周边环境条件,分门别类对区域内的民宿进行归类,每类民宿分别有相应的建设管理模式,规划主题等,所有民宿在区域内形成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体系。

      三、发展指标

      力争3年促使全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旅游民宿发展格局。

      

      四、总体定位

      (一)发展定位

      闽南特色民宿旅游的标杆示范——泉州古城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需要借由民宿充分展示闽南韵味,特别是多元文化与风土人情,以展现泉州在闽南文化区中的地位与特色,尤其是营造古城古厝的文化氛围,引领闽南特色民宿旅游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国际商旅休闲时尚创意民宿引领——依托世遗之城的品牌定位,重点通过“民宿+文创+休闲+商业+社交”,发展新泉州时尚民宿、老泉州创意民宿,形成“文旅商”跨界融合的新老民宿共振发展。

      (二)品牌定位

      树立民宿品牌理念,加强“世遗人家”民宿品牌的塑造与宣传推广,并在“文化IP、情怀、舒适、特色”等方面实现品牌引领,做足特色文化体验,打造一批拥有城市影响力的旅游民宿,形成覆盖全区的点、线、片、网的民宿发展体系,最终由行业协会主导服务管理、品牌形象推广,形成完善且闭环的行业自治管理机制。

      (三)市场定位

      深化省内市场,重点开发以厦漳泉城市周末游、周边游的度假客群,聚焦城市居民减压、亲子度假、休闲旅居等出行需求;以“三小时高铁”为市场辐射范围,重点开发广东、浙江两省客源市场,该区域经济实力强、人口密度大,旅游市场消费旺盛,居民出游意愿及需求强烈,聚焦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等出行需求;全力拓展中远程城市群潜力市场。着力突破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抓住其他地区机会市场。突破华南、华东、东北市场,有序开发其他国内市场;大力发展入境市场,优先开发以港澳台、东南亚等一级市场;努力开发以日、韩为代表的二级市场。

    第四章  品牌规划

      一、品牌愿景

      民宿是除了家以外的家,是远方的一个温馨归处,这也是民宿与酒店最大的差异之处。“民”是文化特色和特征,属于民宿在地化的符号。人们在抵达目的地的同时,需要尽快体验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原始朴素,与当地的人和物产生互动,实现与在地文化的接触与互动。“民”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这种方式不是消费者创造的,而是主人提供的。

      世遗民宿,更是烟火民宿。每位民宿运营者都是代言人,发扬主人文化精神,由主人带着住客感受“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古城风采——吃闽菜、购闽礼、看闽戏、逛闽集、走街串巷、辨古识今也将成为打卡鲤城民宿的“标配”,成为“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舌尖记忆、身心安处、伴手风信、艺术享受和生活雅趣,并把民宿打造成极具烟火气的老城慢生活旅居体验点。

      二、品牌分级

      参评的民宿需加入泉州鲤城住宿产业协会民宿分会,由协会进行初步筛选。民宿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白金宿级、金宿级、银宿级。等级越高表示接待设施与服务品质越高。

      (一)总体标准

      各类民宿应积极参与政府和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各自的经营活动应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还需满足以下标准:

     

      (二)细分标准

      1.白金宿级

      2.金宿级

      3.银宿级

       三、品牌提升

      (一)加强地域文化利用

      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名人文化、民间信仰等文化内容,彰显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与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结合,整理、开发出符合地域文化内涵、外延的文化沉浸体验产品,积极推动对传统音乐、诗歌舞蹈、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引导民宿发展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使民宿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载体,并在开发、设计和经营过程中突出相关因素,同时规范民宿地域文化的利用方式方法,避免民宿在利用过程中对本土文化造成破坏。

      (二)推动社会多元化参与

      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大力支持民宿创业扶持等计划实施,提倡PPP、BOT等投资运营模式,推动金融机构投资运营旅游民宿。鼓励社会与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民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强化土地的供应和运营管理,统筹安排旅游民宿建设用地,建立规范的民宿市场信息引导机制,及时、准确地将投资政策、民宿行业发展前景、民宿发展规划等信息向社会公布。

      大力扶持和发展经济型、中高端旅游民宿——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有效激励和引导机制。鼓励民宿之间加强合作,构建战略联盟,抱团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向经营专业化、服务精细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品牌民宿。

      营造大众创业环境——发展民宿众创空间,建设公开、便利、高效的旅游民宿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和交易平台,发挥现有政策的集成效应,有效整合民宿行业资源,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基础服务,为鲤城旅游民宿发展烘托良好创客氛围,靠创业、创新、新多样消费来增添鲤城民宿经济的活力。

      鼓励多方合作——积极与学校、酒店、旅行社等展开合作,使其成为鲤城旅游民宿的人才输出源和智囊库。定期举办鲤城旅游民宿发展论坛,诚邀省内外各旅游院校从事旅游教学、管理及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国内外民宿品牌创始人等参会,针对鲤城旅游民宿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促进旅游就业——鼓励民宿面向本地人口招工用工,大力扶持有条件的自主创业,对发展餐饮配套等给予资金支持;定期举办旅游民宿经营和服务技能培训班,针对民宿从业人员的情况,从服务技能、烹饪技能、礼仪常识、餐饮服务常识、应急救护常识与客房卫生等方面深入细致地讲解培训,帮助民宿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四、品牌工程

      (一)民宿推广工程

      结合“世遗人家”品牌打造,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推广,策划多条民宿考察精品线路。通过网络、活动、手机地图、平台合作等方式多渠道推广鲤城民宿。编著1本泉州鲤城民宿案例,总结提炼近年来鲤城民宿发展典型案例,为投资创业提供借鉴,以期推进民宿产业的繁荣兴盛。编制鲤城民宿蓝皮书,用详实的数据反映鲤城民宿发展现状,厘清鲤城民宿发展的阶段性挑战与难点,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谋,为行业指导提供遵循。

      (二)业态带动工程

      通过引导关联产业、新兴业态进入民宿,开发社区音乐会、小微书店、手工作坊、文化课堂等普惠性文化功能。把民宿由单一的住宿点培育为一条线、一个平台,如住宿+餐饮+景点+路线+体验活动+旅拍+租车+手工制品等,结合当地特色,整合文化沉浸、工艺体验、自然体验、民俗体验等,满足客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引导民宿参与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三)世遗特色工程

      鼓励并引导民宿在建设、改造、提升中突出世遗文化特色,推进非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进民宿,将特色文化内涵和地域元素融入民宿建设运营的全过程、旅游消费各环节和旅游活动各方面,通过举办民宿伴手礼大赛、民宿手账等活动,让民宿成为传播和体验文化的重要文化空间载体。

    第五章  发展举措

      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培育展现“文化古城”的宿集新风貌

      (一)抱“团”:鼓励集群联动发展

      针对当前民宿同质化、分散化、整体规模小、联动项目少、品牌影响力弱、消费者选择面窄等一系列问题,探索发展以内涵提升、空间活化、多元休闲、体验鲤城人文景观和生活美学为主的城市民宿新业态新模式。整合散落各处的零星民宿资源,鼓励龙岭社区、五星社区、高山社区等民宿集聚地向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打造精品线路,联合营销推广。探索“民宿+组团+协会”抱团经营模式,加速经验交流、信息流通,促进团队的整体提升。此外,探索“民宿+周边县市”形式的联合经营,将“请进来”和“走出去”高效合一,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联合,开发套餐式民宿旅游线路和民宿会员卡。

      (二)树“典”:打造特色民宿示范

      总结提炼“世遗人家”建设经验,修编鲤城民宿标准,鼓励民宿按照相应等级的规范要求,善用自己的资源禀赋,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民宿供给体系,实现规范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启动民宿示范建设。引导民宿突出文化性、原创性、传承性、带动性、引领性,实现管理专业化、运营品牌化、服务品质化、产品个性化、功能数字化,体现美食、伴手礼、活动、非遗等多种文化内容,培育打造不少于10家示范民宿,探索民宿未来发展方向。

      (三)夯“基”:提升民宿美学建设

      把民宿作为鲤城文化美学转化、价值提升的重要载体和应用场景,充分利用开元寺、传统街巷的天际景观,打造具有美学震撼力、视觉冲击力的民宿天际线,运用美学色彩在不同区域打造独特标识、不同颜色的民宿风格,增强鲤城民宿的设计感、现代感,推动民宿美学化提升、场景化转化,让游客通过民宿深度感受鲤城生活美学,通过特色美学民宿打造凸显鲤城文化创意表达和美学价值。

      二、走品牌化建设之路,持续擦亮“世遗古城”民宿业新窗口

      (一)扩“宣”: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

      持续打响“世遗人家”品牌,以承办海丝数字文创博览会、编剧周、文学周、戏曲周等契机,将“世遗人家”宣传与鲤城城市宣传相结合,在对外政务、商务、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中,充分使用和体现“世遗人家”品牌元素,拍摄一部鲤城民宿宣传片,编写一本民宿书籍,绘制一张鲤城民宿地图。打造抖音、小红书、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矩阵,加强与携程、飞猪、订单来了等平台的合作,为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打响品牌。开展“景区+民宿”旅游抱团营销,开发民宿主题游线,推动金牌导游、民宿管家等服务共享,强化民宿、酒旅、景区的客源互推,不断探索旅游业态互融共赢的新模式。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助推”,策划举办多种旅游民宿宣传推广活动,全力拓宽旅行社、OTA平台等销售主渠道,大力倡导“OTT”自媒体营销宣传渠道。

      (二)展“文”:打破边界的文化空间

      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民宿,试点文化微阵地嵌入民宿旅居场景模式,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场地,担当起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的角色,公共文化服务半径基本覆盖周边居民和游客,常态化地举办文化活动,做好文化传播、讲好鲤城故事。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打造多种类型和文化品位的民宿,注重高、中、低端产品相结合以及不同细分年龄市场的差异,从而更大程度地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对于中老年消费群体,应当重点挖掘乡愁文化、亲子文化,积极推出感受人文环境、体验慢生活为主的静谧民宿。对于年轻消费群体,应当重点挖掘世遗文化、闽南风,在民宿建筑、民居装饰、民俗活动设计中引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打造满足年轻消费群体交友需求的社交民宿,让年轻人在民宿沟通交流的氛围中,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

      (三)设“孵”:搭建孵化及培育机制

      一方面要构建区域品牌资产平台。重视“世遗人家”民宿品牌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除了品牌商标权,还包括内容开发的版权、区域公共品牌相关的网络域名权、文创开发设计的工业设计权等,构建一个民宿集群区域品牌知识产权平台。另一方面推动成立民宿孵化交流中心。通过行业主题沙龙研讨会等形式,与文化艺术界人士、旅游及相关产业人士、投资人、学者及民宿从业者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行业交流,为民宿行业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培训和管理支持,帮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三、走特色化创新之路,全面提升“深度古城”的宿+新体验

      (一)促“融”:文旅商业态融合发展

      一是非遗文化赋能,打造文化主题民宿。组建民宿非遗文化活化利用的培育专家团队,组织培训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扶持民宿与非遗传承人合作,从硬件改造、软装陈设、氛围营造、采购对接、主题体验、特色服务、产品策划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有文化主题(非遗)特色的民宿不少于20家。推动“文艺星火”点靓社区、赋能民宿,开展民宿主茶艺、插花、摄影等文艺培训,举办书画展、非遗主题系列活动等,打造小微民宿艺术综合体,通过艺术建设推动民宿与生活文化艺术的融合;二是地域风味赋能,打造最美家宴民宿。推动闽南特色美食店和民宿的合作联动,开展厨艺及地方饮食文化培训。鼓励民宿利用姜母鸭、面线糊、醋肉等食材,采用传统技艺制作民宿特色家宴,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独特风味、文化内涵的民宿当家菜。举办民宿菜品评选、厨艺争霸、寻找最美家宴等活动,制作民宿美食地图,加大宣传力度,打响民宿餐饮知名度;三是本地特产赋能,打造最佳伴手礼民宿。推动民宿业主研发伴手礼、文创产品及住宿业周边产品。。组织民宿伴手礼大赛,支持各类文化创意工作室、设计工坊等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造出优质伴手礼。

      (二)数“治”:推进民宿数字化管理

      一是推行AI民宿管家项目。以打造全国遗产地民宿管家的重要培养基地为目标,利用入选2023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AWHEIC)的潮宿“AI民宿管家”项目,将民宿场景与AI相结合,用科技赋能驱动民宿管理数字化,打破单体民宿区域化、分散式、体量小的行业瓶颈,用AI为民宿提供文案写作、人脸识别入住、智能客服等系列产品,进行品牌营销与运维,并进一步提升“世遗人家”民宿品质,完善高端享受、中端舒适、平价便捷的精品民宿体系。二是建立线上民宿统筹管控平台。基于行业服务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全区民宿行业安全有序发展。以实用性、高效性、可扩展性、安全性、标准化为建设原则,以智能化管理ERP系统为抓手,结合行政管理和行业发展扶持政策,可以逐步实现“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营销、统筹分客、统筹结算”的民宿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政府有效监管、民宿高效运营、市场增效营销,最终实现民宿业的营收纳统。

      (三)满“意”: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一是满足民宿功能复合需求。每一家民宿均可提供多元延伸服务,如传统曲艺展演、手工制作、景区向导、个性定制等,既让消费者的体验更丰富、有趣,也实现了不同经营主体间客流互引、相互赋能、合作共赢。以民宿为核心原点,链接周边资源、实现联动发展,提升微度假的承接力,不断推出新产品、新路线、新场景,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延长消费链条,将民宿由单一早出晚归的“住宿点”升级为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综合体”;二是满足民宿外事接待需求。坚持国际视野,积极引入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创意机构参与民宿规划建设,提升鲤城民宿专业化、国际化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外事接待服务能力的国际化民宿,增强鲤城民宿对于境外游客的吸引力。完善国际支付结算系统,提升入境游客在鲤城民宿消费的支付便利度和消费体验感;推行旅游标识标牌双语化,增加日韩等重要客源国语言标识标牌;三是满足民宿人文关怀需求。着眼于加强人文关怀。民宿主人文化本质上反映了民宿经营者对待客户的主人式服务和人文关怀。这种关怀、情感和理念不仅体现在民宿的建设和设计上,还应贯穿经营管理模式。尊重客户的个人情感,倡导亲情文化,减轻商业氛围。注重民宿的生活化设计,为客户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入住体验。民宿主人与住客可以一同制作美食,参与民宿策划活动,体验当地生活,互动生活情趣,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使住客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

      四、走专业化规范之路,积极探索“品质古城”的宿服新水准

      (一)立“规”:落实民宿扶持政策

      一是支持民宿品质提升奖励。鼓励旅游民宿做大做强,引导旅游民宿经营者创新特色发展。鼓励经营者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鼓励旅游民宿做大做强,对新纳统旅游民宿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推荐优质民宿参评国家甲级、乙级、丙级民宿的参评;开展文化主题精品民宿评选,优先纳入城市旅游线路推介和市场营销矩阵。将地域文化、本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入旅游民宿建设与经营管理全过程,打造富有文化创意和景观美学的特色民宿品牌,支持旅游民宿经营者在民宿周边打造餐饮消费、特色文创等多元化业态,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和国有企业选择旅游民宿举办工会、主题党日等活动,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是建立健全摘牌退出机制。建立民宿品牌标识实行年审制,由民宿办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和年度评审,对存在安全隐患等不符合民宿基本条件的限期整改,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取消联审认定的民宿经营资格,摘牌并向社会公布黑白名单。

      (二)引“智”: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制定相关人才培训方案。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深入开展人才培育、培养、培训、引进等工作。结合闲置劳动力和民宿从业人员情况,制定“民宿创新经营模式和提高服务意识培训方案”及“民宿从业人员技术(经营、推广、活动等)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引导就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提供订单式人才服务。淡季不养人,旺季有人用,坚持共享共建共益理念,常态化储备包含导游、管家、维修、保洁等在内的人力资源库,建立“民宿从业人员信息台账”,按照不同社区、不同年龄、不同工种进行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计在民宿用工平台,并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建立包含咖啡师、调酒师、闽菜厨师、SPA技师、茶艺师等在内的特色人才库,为住客提供点单式服务;三是实行民宿管家认证。依据国家标准编制,完成民宿管家职业认证的题库、教材等资料编写工作,开展民宿管家职业等级认定,运用“认证+标准”手段,建立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

      (三)尝“新”: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一方面,通过搭建多元化合作平台和一站式采购体验平台,拓宽民宿产业链条,打造集民宿规划设计、建筑施工、金融服务、布草共享、洗涤配送、普惠金融、培训服务、活动展销、客房用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验场所,满足全区民宿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全区住宿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民宿业主提供“客房清扫服务+布草租洗一体+水电快修+客房一次性用品供应”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有效降低单体民宿运营成本,有效提升收益空间,同时,努力提升住客各方面体验,给广大民宿业主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

    第六章  保障体系

      一、强化规划引领

      把民宿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国土空间、旅游景区等规划中,完善民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引导民宿有序发展。支持特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旅游景区所在地,依法依规开展民宿集聚区试点和示范区建设,鼓励打造区域民宿集群。设立区民宿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重点用于民宿规划发展、住房安全核验、宣传推广、人才培训、评星定级奖励等。

      二、保障用地需求

      建立民宿储备用地制度和储备土地红线制度,定期统计和补充民宿储备用地;完善民宿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注重土地性质划分,对土地分配进行调整,同时考虑民宿规划建设过程中开发因素,为后期民宿发展提供硬件转换的可能性;开展民宿用地确权工作。办理土地权属登记,探索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实行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三、鼓励创新发展

      鼓励民宿经营者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将地域文化、本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入民宿建设与经营管理全过程,打造富有文化创意和景观美学的特色民宿品牌,支持民宿经营者在民宿周边打造餐饮消费、特色文创等多元化业态,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和国有企业选择民宿举办工会、主题党日等活动,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统筹民宿监管

      根据民宿基础规模、安全防范条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实行分类管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按规定登记住宿,除依法处理外,加强日常检查力度,做到必查、多查,以查促改。对于管理水平、业主素质、管理成效一般的民宿,增强上门检查指导频次。对于安全设施完善、内部管理成效明显的民宿,每月检查一次,以查促进。选择熟悉情况、能力较好、有意愿的民宿业主和从业人员为信息员,为派出所处置游客纠纷、走失求助、失物求助等接处警工作提供帮助。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