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聚焦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培育核心价值、提升文明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品质名城·现代都市”总目标,推动鲤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持续深入
1. 新思想学习教育持续强化。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等,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做到学深悟透、弄通做实。积极探索“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新方法、新领域,依托鲤城文明网、“文明鲤城”、文明鲤城官方抖音号和“鲤城微事”等宣传载体,宣传党史内容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党史故事,重现百年党史大事件,掀起党史学习热潮。
2. 新时代党的建设务实创新。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实施区直机关开展的“点灯工程”强基引领行动为抓手,以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完成规定工作和自选动作,引导党员干部以正确的党史观夯实理论学习成果,以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党建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化工作,选送《鲤城区“1+X+志愿者”校园周边秩序网格化治理机制》项目参加第四届泉州市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八个纳入”要求,按时报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情况报告。把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与推动工作落实结合起来,针对巡察反馈的10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67条,已全部完成整改问题67个,制定完善机关效能等相关制度规定16项,干部职工在干事创业中展现出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3. 新常态疫情防控持续发力。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向全区招募疫情防控应急志愿者,短时间内完成了区本级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储备,共有上千名社会志愿者为抗击疫情注入了温暖的力量。组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深化疫情防控”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等文明实践活动,全区各级文明单位(校园、社区)、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2844场次,1万余人次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印发《关于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持续巩固和深化我区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形成良好风尚,提升文明程度,凝聚常态化疫情防控精神力量。定期组织集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市容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全面消除卫生盲区和死角,不断改善城区面貌。
二、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稳中有进
1. 提前部署执行有力。制定《鲤城区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安排网上申报材料、实地测评、问卷调查等年度重点工作,部署开展七项提升行动;巩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针对网上申报材料易失分指标,每季度印发特定时间节点工作提醒,补齐网上申报材料薄弱短板。根据省文明委工作安排,完成我区26个类型、214个实地考察点的网络申报。
2. 优化机制压实责任。参照疫情防控指挥部体系,调整优化区创城指挥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一办十组N专班”工作格局。即在原组织架构基础上,由区纪委监委牵头,新增创城“督导组”,按照“问题每周会商、信息每周报告、纪委每周督导”的工作节奏,开展专项督查和情况回访。聚焦创城实地点位及易失分项目,职能组下设20个创城工作专班,以专班牵头单位为主,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创建工作高效推进,持续推进问题整改清零。
3. 常态考评长效落实。落实常态化考评机制,印发《鲤城区创城促进中心常态化考评工作方案》(试行),以日常考评、督查考评、每月通报等方式,分街道、区直单位两个类别拟对8个街道、56个单位开展常规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设立街道专项奖励经费,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奖金挂钩。
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
1. 基层基础创建不断夯实。督促新一届全国文明单位及省级精神文明创建申报对象深化创建活动,动态开展网上申报材料上传工作,我区1个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因初评成绩靠前被省委文明办通报表扬,1个省级文明单位因初评成绩靠前被市委文明办通报表扬。配合市文明委组织开展2021-2023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社区)网上材料初审和2020-2022年度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初审和总评工作。组织开展2021-2022年度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总评工作。
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细落实
1. 道德典型学习宣传不断推进。表彰第七届鲤城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命名官文庆等五个类别共10名(含集体)道德模范;推荐我区道德模范参评第七届泉州市道德模范评选,庞素秋荣获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史玉阳、吴玉旋等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肖发兴等1人入选“福建好人榜”。选送节目《五十五只纸鹤》,荣获泉州市“弘扬时代新风 传播道德力量”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制作第七届福建省、第七届泉州市、第七届鲤城区道德模范事迹、福建省志愿服务条例投放于全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科普e站云大屏滚动展示,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落实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帮扶礼遇,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群体列为“荣耀鲤城卡”的发卡对象,以此表彰各类先进典型为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出的积极贡献。落实道德模范帮扶礼遇措施,共走访慰问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18人、发放慰问金29500元。开展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江南街道王宫社区历史文化展示馆获评第四批泉州市家风家训馆。
2.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持续深化。制定“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发动群众参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线上线下主题活动,推动主题活动不断深化。持续开展“烟头不落地、停车要有序”、“我为社会办好事”等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明活动。制定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责任分工方案,针对当前经济社会中的诚信热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失信突出问题,注重依法依规、协同推进、常态监管,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
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面加强
1.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爱国主义和“童心向党”教育实践。国庆节期间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爱在鲤城·迎中秋庆国庆”、“祖国在我心中”中华经典诵读展演,唱响“爱在鲤城、爱在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牌教育活动。组织线上鲤城区中小学校“童心向党”歌咏展演,并在泉州网、文明鲤城微信平台向社会各界直播,有10万余人点击观看。开展争做鲤城新时代少年宣传学习活动。评选10名第三届鲤城新时代好少年,参评泉州市新时代好少年,一人入选命名。发挥社会志愿服务力量,组织49个建有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社区开展特殊时期的“爱在鲤城,携手成长”快乐暑期志愿服务。
2.文明校园创建成效显著。在鲤城区实验小学召开2021年全区文明校园创建现场交流推进会,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现场观摩,加强交流互鉴、推广创建经验,形成示范带动。再创新业,全面启动学校“复兴少年宫”建设,为首批20所学校“复兴少年宫”授牌,推动“复兴少年宫”有效融合学校课后服务活动。鲤城实小、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少年宫活动得到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专题报道。20所学校参与鲤城区“复兴少年宫”特色项目展示活动,省文明风、世界头条华人头条等多个影响广泛的媒体参与转发转播,关注量达7.1万人次。结合建党100周年,为文明校园创建成效搭建展示平台,开展文明校园风采展活动,28所文明校园在各级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风采展示,关注人数近2万人。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泉州晚报等媒体报道我区通政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的成效。截止目前,区属学校有省级文明校园8所、市级文明校园28所。
六、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落到实处
1. “志愿情·泉州红”品牌影响持续扩大。先后举办文明交通、文明祭扫、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公共文明引导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溪亭社区、“暖心义剪,情暖疫线”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最美”先进典型,并在福建省电视台新闻频道《文明福建》栏目播出。今年鲤城区有13个项目入选2021年泉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5个,优秀项目奖3个。
2. 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持续增强。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为全区志愿服务活动购买保险,开展志愿服务专题培训9场,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提供坚强后勤和物质保障。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持续推进“互联网+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截至12月,全区在线注册志愿者达近7万名,注册团队420个,发布服务项目15194个。组织参加年度市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志愿服务队伍素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