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开元寺内,有东西二塔巍然对峙,相距约200米,东塔即镇国塔,西塔称仁寿塔。这双飞塔,堪称闽南塔中明珠。
东西塔分别建于唐末和五代,最初都是木塔,后相继更筑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西塔改建石塔,十年乃成。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东塔才开工改建,历时十二年,始告竣工。东塔高48.24米;西塔高44.06米。结构紧凑完善,科学合理。虽经七百多年来的几次大地震和风灾,仍不倾斜变形,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
在建塔中,还留下了中国和印度人民友好合作的佳话。据说,东塔建到第四层时,主持建塔的法权和尚死了,刚好印度僧天(扬)来此讲经,他即继续主持把塔建成。东西双塔,都是仿木结构楼阁式的建筑,平面八角,五层五檐。塔基都是须弥座、东塔座基束腰部份,浮雕39幅释迦牟尼故事;西塔座基束腰部分雕以各类花鸟虫兽和装饰图案,精致逼真。塔心八角实心体。塔身上每一门龛皆翼以浮雕佛像,共八十尊。每层塔身向外伸出的绕塔平座勾栏,便于游人向四方凭眺。塔顶八角脊下的四十个小铜钟,在风中叮当作响,如欢快的音乐在欢迎着游人。塔顶刹尖高托铜葫芦,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象华盖的祥光四射,正如明朝人在诗中描写的:“石塔双飞缥渺间,凌虚顶上结金团。晴光闪烁天中落,紫气摇落云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