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铨(1884—1956),祖籍泉州鲤城,曾任菲律宾马尼拉布业公会主席、中华商会总务主任,兼任多家 PROFILE 抗日团体要职,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驻菲律宾总支部常务委员兼指导员。
在江南街道火炬社区大房街50号,有一栋欧式风格的两层建筑立于集市中,因为年代久远,建筑早已破旧,但是屋顶水泥山花上镶刻的五角星和时钟依旧十分显眼,这里便是侨星小学旧址,其背后隐藏着一段关于爱国华侨史国铨的感人故事。
侨星小学旧址被列为泉州市历史建筑
今年83岁的史玉树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史国铨的往事。史玉树是泉州凌霄中学的第一届高中生,毕业后曾在晦鸣中学(今泉州七中)、集美侨校执教语文,平时热爱收集整理本地历史,对史家故事了如指掌。他说,附近的史家门前,都写有“潥阳衍派”的字样,潥阳是指江苏潥阳。据族谱记载,早在元末明初,潥阳侯史崇的41世孙史祃,因避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从浙江宁波来到泉州繁衍生息,史国铨正是史家的后人。
革命先驱 共和永辉
1884 年,史国铨出生于今鲤城区江南街道火炬社区大房村(旧称泉州新门外水田大房村)的普通农民家庭。童年时在家乡读私塾,除了读书学习,还要挑畚箕到城里城外捡猪粪作农肥,帮助双亲料理农活和家务。
1896 年,史国铨漂洋过海,到菲律宾马尼拉谋生。一开始当店员学做生意,多年后略有积累,史国铨便开始自行经营布业,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后天的勤奋,他的生意由零售逐渐拓展到批零兼营,事业蒸蒸日上。史国铨从一个小店员变为资本雄厚的实业家,并被推选为马尼拉布业公会主席兼任中华商会总务主任。他的这些经济实业,为后来支援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海外各地先后创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各分会,泉州华侨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参加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或各种秘密会社。史国铨深受影响,于1905 年在马尼拉参加同盟会,成为菲律宾最早的数名同盟会员之一。此后,史国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以经商为名,时常往返香港和马尼拉等地开展宣传活动,发展会员,巩固组织,募资支援国内革命活动,成为同盟会在菲律宾的重要骨干。为支援国内革命的活动经费,史国铨带头捐款,并组织筹募大量资金,倾力支持革命。他还创办“普智阅书报社”,积极宣传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泉州光复后,刚成立的革命政府财政困难,社会治安混乱。在这样重要时刻,史国铨踊跃捐资筹款,支持泉州革命政府渡过难关。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后,作为海外华侨代表的史国铨由于对辛亥革命贡献大、声望高,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说:“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实,或奋袂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数十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不无有华侨二字。”史国铨正是如此,他身在海外,心系家国,协助成立革命组织,制造革命舆论,解囊支持革命,为辛亥革命做出了积极贡献。
投身抗战 不忘桑梓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史国铨奔走呼吁,发动号召华侨汽车机工回国参战。同时,他捐献巨款,并会同其他爱国华侨多方设法募集大量资金,购置军械,支援国民政府抗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进东南亚,史国铨出任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救国公债劝募委员会、航空建设协会等抗日团体常务委员,参与组织华侨抗日义勇军,坚持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6 年,史国铨独力捐资4万美元,委托同乡华侨史久清先生回家乡大房村,创建侨星小学,意为华侨之星。校舍二层楼700多平方米,在当时可谓设施较为完善。1947年,学校开始招生,聘请史美岁为首任校长。1948年初,史国铨因公事回国,趁便回乡参加侨星小学落成典礼,还带来于右任、居正、张群、吴稚晖、吴铁诚等人祝侨星小学落成的贺词。
在侨星小学落成庆典那天,中共泉州地下干部、泉州市区都丽照相馆老板史其敏以宗亲身份参加典礼,为庆典仪式及史国铨先生拍照。身为校董的史国铨为全校学生发放铅笔及其他学习用品。
如今,侨星小学原校舍犹存。史玉树回忆说,昔日校舍大门楣上曾有石刻碑文:“民国三十七年二月,董事长史国铨先生,热心教育,独力捐资,建筑校舍,如斯盛情,合刊诸石,以垂久远。侨星小学全体立。县长林逸生书。”
石刻虽已模糊不可见,但史国铨爱国之情、爱乡之举不能忘却。史国铨是孙中山先生的忠诚支持者,他积极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统一复兴振臂高呼,贡献一生,不愧为闽南文化哺育出来的时代精英。1956年,史国铨病逝于菲律宾马尼拉,终年72岁。
在史玉树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史国铨位于江南街道火炬社区后街巷4号的祖宅。老宅还保存着传统样式,只是已没有史家的文图资料。住在这里的史立志介绍说,史国铨家有8个兄弟,包括史国铨在内的7个哥哥都去了菲律宾,只有最小的弟弟史金榜留在了家乡,史立志是史金榜的孙子。史国铨的故事激励着后辈,也给这里的乡亲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侨乡的爱国精神一代代延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