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志(1998~2010)》拟立传人物选登
时间:2022-03-05 15:08 浏览量:1

   蔡友敬(1916~2005)  泉州鲤城人。原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泉州市委会主委、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福建中医学会副会长,泉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1937年7月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1952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泉州市联合中医院院长、泉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泉州市中医院院长。1991年11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1992年10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福建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称号。行医执教50多年,他一直致力于医科事业,由于每日清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都不避免地要为人们看病,因而人们给他一个雅号——“五班制医生”。他精研中医经典理论,曾研制的“抗骨质增生丸”、“咳喘丸”、“眩晕片”等被广泛应用,其中“咳喘丸”被省卫生厅定为全省推广验方;其理论及经验被刊载在《在华名医特技集成》、《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第三卷》;其著作有《蔡友敬临床经验集》和《内经病候类诠》;编写的《中医学基础》和《中医内科学》等讲义,作为供全省中医士专业使用的教材。

 

   李善全(1924~2006)  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离休后享受地(厅)级待遇。1948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师范专科艺术教育专业(兼修地理),曾任南安侨光中学、泉州六中学教师、泉州华侨中学副校长、泉州华侨职业学校调研员,兼任中共泉州市委地震办副主任、市总工会常委、市教育工会副主席、市科协委员、市地理学会理事长、省地理学会理事和市第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从事地理教学40多年,致力于泉州乡土地理研究,1952年创办泉州第一个气象哨;1960年出席全国首届文教群英大会,获全国劳模称号;1971年建立地震观测站;1976年被评为全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先进个人;1987年被省教委聘请为教师职称高级评委会委员、地理系组长、全省职教系统中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委员。参与编写泉州市首本乡土教材《泉州乡土地理》,并著有《泉州建设纵横谈》、《泉州规划建设发展探讨》,对泉州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独到的建议。

  

   吴序良(1924~2006) 鲤城浮桥黄石社区人。第八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原福建省侨联副主席、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原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鲤城区侨联主席。1941年,随叔父到印尼泗水做生意。二战爆发后,结交抗日志士,宣传抗日。1945年,在印尼先后参加“战时华侨服务团”、“华侨服务团”和“新民主义同志会”等华侨社团组织,并担任小组长、执行委员等职。从1953年起,担任印尼侨报《大公商报》经理,刊发贴近侨心的文章,介绍祖国景象,传播中华文化。1964年任职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晋江专区办事处,1976年任职泉州市外事组。吴序良热衷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联系华侨共同募集资金;1981年和1989年,两次为满堂红中学(今泉州十五中)筹集教育资金港币500万元、人民币400万元;1993年,为泉州历史博物馆和黄石小学各筹集资金100万港币;参与筹建侨友针织厂等企业,主持建设泉州侨联大厦。

 

   黄奕缺(1928~2007)  南安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木偶艺术学会常务会长,中国泉州木偶剧团艺术指导、名誉团长。曾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之“文华表演奖”和“文华舞美奖”、首届中国老年文艺调演“金奖”、福建省“百花文艺奖”一等奖等奖项,被誉为“国际木偶大师”。黄奕缺从小即表现出极高的艺术禀赋。13岁辍学到嘉礼戏班拜师学艺,1952年11月,参加泉州木偶艺术剧团。1953-1955年,参与排练古典话剧《张羽煮海》及童话剧《拔萝卜》等剧目,并尝试将传统傀儡的麻鞭脚改为关节脚,使木偶的形象更加灵活生动,奠定现代剧和童话剧表演基础。1961年,首次提出“以悬丝木偶表演为主、综合仗头木偶和掌中木偶表演为一台”的综合演出艺术。1988年,黄奕缺创制了享誉世界的《驯猴》,参加日本第十届坂田木偶节时首次演出即大获成功。他热心推动泉台文化交流,1990年,收台湾李锡煌、李传灿为弟子;1992年、1993年两次到赴台演出。黄奕缺不但是一位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木偶头雕刻艺术家。他为自己雕刻的孙悟空设计了反手遮阳、连续翻滚和翻跃等系列高难度动作和新的线类,增加了转头线和操作技巧。黄奕缺从艺60多年,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单进京献演就达到13次之多,为近千万观众演出了近万场的精彩节目,并随团先后出访荷兰、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东、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提线木偶在国际上大展中国传统艺术无穷魅力的文化交流新格局。2007年1月逝世。

 

   张嘉滨(1948~2003)  泉州鲤城人,拥有中菲两国血统,中国书法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泉州市美术协会、书法协会理事、青联委员,擅长篆刻、绘画、书法等多门艺术。1967年8月9日,张嘉滨被流弹击中脊椎,造成双下肢高位载瘫,长期卧床,故自号“卧人”。他自幼酷爱书画,早在中学时代,其水彩画作品《少先队员游笋江》,被选送参加世界儿童画展。1981年起,张嘉滨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及菲律宾等地媒体发表《思亲》、《炎黄子孙》、《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清》等表达了爱国之心的篆刻作品200多方;曾为聂荣臻元帅、杨成武、邵华泽将军、陈景润夫妇、冰心、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等知名人士以及不计其数的海内外普通百姓篆刻印章;作品曾获全国首届爱国杯书画优秀奖、首届“华夏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优秀作品奖、“九宫杯”全国书法大赛篆刻作品优秀奖、中国汉字硬笔书法大赛纪念奖等。他的事迹被福建省军区政治部、省电视台搬上荧幕,亦被海内外媒体多次报道。2006年3月,《卧人张嘉滨》画册出版,共分四辑,依次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丹青翰墨金石留韵》、《方寸求知广结邮缘》、《情牵各界精神永存》,收入张嘉滨创作的诗文8篇、书画56幅、篆刻386方、邮品109枚;并选用社会各界师友赠送给张的题字和绘画作品54篇;还编入社会各界报道采访“卧人”身残志坚的文稿21篇和照片75帧。

 

编辑:陈乐怀 陈小芬

2008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