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翀鹤,字祐安,号一朴山人,泉州人,家住北门街执节巷,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四弟林骚,字醒我,又名叔潜,晚年号半邨老人,生于同治十三年;父林雯,县廪生,素好书法,去世时,林骚未满两岁;家道贫寒。
林翀鹤生性高尚,为人忠厚,勤谨俭朴。进秀才后,在泉州梅石书院设馆教学。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进士。辛亥革命泉州光复后,新旧交替,地方不靖,绅商市民推他为保安会长。
民国元年(1912年)被聘为明新小学堂名誉校长,5年,任泉州中学校(今泉州五中)校长,14年,任泉州国学专修院(院址在今许厝埕)院长。
林翀鹤擅书法,尤长行书。"运笔轻快飘逸,善藏锋,不见其出人处,如古屋漏痕,混然天成”,俊逸秀丽,别具韵致。书法家弘一法师看到他的作品颇为赞赏。他亦善小楷,无刻意做作之势,海外华侨纷纷从东南亚或日本、美国远道而来,争求墨迹。上海一书画商曾派人来求购,愿付重金。林翀鹤不为所动,以为"书画变成商品则媚俗矣"。
民国21年,林翀鹤病逝,终年70岁。
林骚天赋聪慧,稍长,人二兄翀鹤垫馆读书。他曾患脖颈瘰病,抱病三年,坐卧不安,依然孜孜矻矻,手不停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第一名秀才迸泉州府学,其试卷得"句有惊天”的批语。二十八年中举人,三十年与林翀鹤同科考中进士。官府赠"同怀同榜登科”匾额,传为佳话。
林骚中进士后,授镇江县知事。任内耳闻目睹官场腐败,政局动荡,遂无意仕途,退居乡里。民国元年,任明新小学堂校长,5月,执教昭昧国学。后被推任泉州公路局局长,末儿,自动辞职,退隐家居。
林骚为近代泉州的著名诗人,主持泉州"温陵弢社”多年。一生诗作4000多首,计19卷。
其中不少是反映忧国忧民的诗篇。34年,自选700余首编为《半邨诗集》付印。他在自序中写 "道:“比岁兵灾寇祸,狐啸鱼赪。把酒问天,百忧如(持),乃竭余微躯与诗相周旋。12年冬,有一越堵逃跑的挑夫,身负重伤,卧倒路旁,林骚将他藏匿在执节宫和洞灵庵,变卖家中古玩器物为他治伤,长达五个月之久,并为之作古风《挑夫叹》,对被强行征召的挑夫那种"一日止一餐,一餐百里路。饥掬寒涧水,倦宿空山露"的悲惨遭遇寄以无限同情,无情揭露统治者对征夫“鞭挞时带血,力尽无缓步"的凶暴残忍。
林骚自奉俭约,平素布衣粗食。抗日战争期间,粮食艰难。林骚亲自率领妻子种植地瓜蔬菜。其《种地瓜》篇道:"嗷嗷哀雁苦何如?此日妻子也荷锄。祗为米珠难共活,不栽花竹种蕃薯。真实反映当时民众的痛苦生活。
林骚写作诗文,极为严谨,他生活虽然清苦,从不把诗文作为商品,媚众牟利。他认为:“文字之贵,不在堆金砌玉、文过饰非,而是实事求是,褒贬得宜。
泉州解放后,林骚被选为泉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积极参政议政。
1953年,林骚逝世,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