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燥
时间:2022-03-02 16:36 浏览量:1

蔡德燥,字克宽,小名燥官。泉州人叫他蔡粪燥(意钱财有如垃圾那样多),泉州南门外梧林村(今属晋江市罗山镇)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生。父亲蔡佃官,租种薄田,兼箍桶,家庭贫穷。蔡德燥13岁时到菲律宾谋生,先是打工糊口,后做肩挑小贩。经过20余载的奋斗,有了积蓄,便在马尼拉市密申地街开设隆泉布庄、隆泉公记商号,经营布足什货。继而,在菲律宾、英国、香港和上海等地从事国际贸易,成为马尼拉市华侨中的一富商。当地人称他蔡燥哥。华侨商界公推他担任马尼拉市华侨商会会长。1910年又被宗亲拥为菲律宾柯蔡宗亲会第三届总理。

光绪三十年(1904年),蔡德燥在泉州后城建宅,并把家眷迁来新宅定居。三十一年,蔡德燥把大厝落成准备答谢土地爷的费用2万银元投资兴建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嵩铁路)。他还认购以"孙文"名义签署的公债券数万元,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初,蔡德燥接受北洋政府外交总长伍廷芳的建议,集中资金,经营国货,被委任为菲律宾中国国货总代理。民国7年(1918年),蔡德燥又在上海开设隆泉公记商号,从上海发运冰船牌面粉、蔡阿标汗衫,以及丝绸、棉纱织品等货物往菲律宾、香港等地销售。并同江浙人王文典合资在上海办厂,加工火腿、猪油等制品输往海外。

蔡德燥热心公益事业,独资在乡里铺两条石板道路。他资助不少乡亲赴菲律宾谋生。他定居泉州后城之后,尽力资助贫苦市民,赈济乞丐。

为表彰蔡德燥爱国爱乡的精神,大总统徐世昌为他立"急公好义"大匾额。

后来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菲律宾货币持续猛跌、中国货币不断升值,国货在外失去竞争力,蔡德燥一再亏本工,1921年底破产,自上海返回泉州。

30年代,蔡德燥两次重返菲律宾。抗日战争初期,他鼓励儿子蔡联璧在菲律宾参加南洋华侨技工服务团回国抗日。

民国33年(1944年)10月,蔡德燥去世,终年79岁。仅留后城大厝一座,雅称"济阳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