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成
时间:2022-03-02 11:41 浏览量:1

傅伯成,字景初,号竹隐,泉州人。约在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生。祖父傅察,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员外郎,出使金国不屈遇害。父傅自得,荫补承务部,官至吏部郎中、福建路转运副使。

傅伯成从小笃志力学,发愤自厉,经常与哥哥伯寿"课书至夜半未休。"后在朱熹门下求学。朱熹学识渊博,对傅伯成日后成才产生很大作用。隆兴元年(1163年),傅伯成与伯寿同登进士,这年才21岁。从此,经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长达60多年的仕宦生涯。

傅伯成步入仕途后,能体察民间疾苦,重视农桑,修治水利。淳熙五年(1178年),他出任福建路连江知县时,发动百姓大修东湖水利。连江东湖,是隋朝开皇十三年(593年)邑人林峣献田而建的,湖周长20里,上纳九溪之水,下灌北野7里民田4万余亩。到南宋时"岁久堤坏"。傅伯成在东湖下流南港,"筑石堤300余丈,民蒙其利"。又在学宫后凿井,当地的百姓为该井取名"傅公泉",以纪念傅伯成治县时的德泽。

傅伯成为人刚正不阿,遇事敢言,从不趋炎附势。庆元元年(1195年)他任将作监巫,当时韩侘胄受宁宗宠信,十分专权,千方百计逼使赵汝愚罢相,并一再贬谪。太府寺丞相吕祖俭上书陈谏,被贬韶州(治所在今广东省韶关市),党论渐起。傅伯成上书宁宗,说吕祖俭不应当因上书而被贬,要求朝廷"褒忠谠,恕狂妄,毋使下窃直谏之名,上有罪言之谤"。并极论朋党之祸,结果也被排挤出朝廷贬任漳州知州。

傅伯成到漳州,创建惠民局,救济民病,以革"讥鬼之俗"。又建造东溪桥,由郡南门到漳浦,为桥三十五,治道千二百丈(折3686·4米),郡人在道旁摩崖刻纪他的惠政。不久朝廷升迁傅伯成为工部侍郎。

开禧年间(1205~1207年),韩侘胄为建稀世之功,便请宁宗举行北伐(史称"开禧北伐")。然当时国势孱弱,府库空虚,师旅不振,贸然发动北伐,未免轻率。因此,北伐尚末开始之际,傅伯成就上疏反对。韩侘胄不悦,不久将傅伯成调任湖广总领。傅伯成虽然不在朝中,但仍心系国事。针对宋金交界处的一些宋军将帅经常派遣军士出界夺战马、杀吏民的妄动行为,多次写信给执政者和韩侘胄陈述不能这么做的理由,因此被御史中丞邓友龙加上"摇动国是"的罪名而罢官。"开禧北伐"也终因南宋缺乏充分的准备而失败。南宋政府不得不再次同金国签订屈辱的和议。北伐失败后,朝廷重新起用傅伯成提点两浙东路刑狱。未几,除直龙图阁知庆元府(治所在今浙江省宁波市)兼沿海制置使。嘉定元年(1208年),擢升左谏议大夫。

傅伯成在任左谏议大夫时,史弥远为了独揽朝政,想方设法排斥左丞相钱象祖,还派心腹向傅伯成示意,用"旦夕除执政"引诱、拉拢他。傅伯成回答说:"我岂是倾人为利的人!"并上疏朝廷,要求"诏大臣以公灭私"。史弥远吃了闭门羹,记根傅伯成,于是眨他权吏部侍郎,不久又贬到建宁府(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县)任知府。

嘉庆三年,傅伯成以宝谟阁待制知镇江府。适遇当地发生饥荒,百姓流离失所,有的活活饿死。傅伯成急民所急,想方设法,赈济灾民,"全活饥民,瘗藏野殍"。

宝庆元年(1225年),傅伯成已过耄耋之年。朝廷又征召他赴阙任职,不久加宝文阁学士、提举祐神观,奉朝请。

宝庆二年八月,傅伯成在家中逝世,终年84岁。赠开府仪同三司。端平三年(1236年)赐谥号忠简。墓在南安县金鸡乡崇顺里苏岭之原。

傅伯成著有《竹隐居士集》30卷,《奏议》10卷,《耄志》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