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嵌
时间:2022-03-02 16:29 浏览量:1

蒲寿嵌,一做寿晟,宇镜泉,号心泉。宋末元初泉州穆斯林。先世西域(今阿拉伯)人,航海经商居占城(今属越南),后迁广州番禺。其父蒲开宗(族谱作蒲仕宾)于南宋宝庆、绍定年间(1225~1233年)徒居泉州,以促进中外贸易有贡献,诏补承节郎,赐公服履笏。淳祐三年(1243年)捐资重修龙津桥,六年重建长溪桥(二桥均在玉泉乡爱育里,今属鲤城区河市镇)。弟蒲寿庚,宋闽广招抚使兼泉州提举市舶使,元福建行中书省中书左丞。

淳祐十年(1250年),海寇进犯泉州,蒲寿浅与其弟蒲寿庚助官兵击退海寇,以功授吉州知州,辞不赴。因时局动荡,遂萌出世之念,于是远离城市,卜居法石山中,自称处士,黄冠野服,优游林泉,读书自娱。其友诗人胡仲弓(字希圣,别号苇航,泉州人)作诗《致心泉卜居》赠之:"诛茅法石巅,知己有青天,猿鹤寻前约,山林续旧缘。烟霞来枕上,风月绕林边,窗前多栽竹,相期晚节坚。"旧志对蒲寿践隐居法石有异词。《八闽通志》称:"宋季,益、广二王从福州行都航海幸泉州,驻跸港口。守臣蒲寿庚拒城不纳。蒲寿庚武人寡谋,其计皆出于兄蒲寿摆所筹画。部署决策既定,佯著黄冠野服,归隐山中,自称处士,示不臣二姓之意,而密伸蒲寿庚以蜡丸裹降表,命善水者由水门潜出,纳款于唆都。"清乾隆《泉州府志》则称,"寿践授吉州,不赴,为劝寿庚据泉州降元,策既定,佯著黄冠野服人法石山中,自称处士,伪示不臣之意。"

蒲寿成出身富豪之家,自幼受汉民族文化熏陶,习儒学。宝祐间(1253~1258年)开始诗赋创作。景定间(1260~1264年)人伍从戎,任领卫。后以明经举于乡。咸淳七年(1271年)任广东梅州知州。蒲寿钱为政遵循儒家以礼教化,以德治政思想,在官俭约,廉洁自律,于民一毫无所取。梅州城西有一口古井,名曾井,为南汉时程乡县令曾芳爱民遗迹。传说曾芳笠任时,当地正流行瘴疠,他组织大批药物分发救治,后来求药的人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于是将药物投置井中,让百姓自行汲水饮服,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当地居民遂将这口井叫做"曾井"。蒲寿以曾芳为楷模,勤政廉政,为纪念曾芳,他在曾井上盖了一座亭子,并每日汲井水二瓶置于公案之右以自警勉。梅州进士杨圭题诗其亭:“曾氏水井千古例,蒲侯心地一般清。”称颂蒲寿嵌清正爱民。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派遣集贤殿直学士、侍御史程文海下江南博采知名之士。蒲寿嵌在举荐之列,仍辞不赴。不久卒。

蒲寿浅性高洁,平生厌恶铜臭,酷爱清泉,年青时尝行山间得泉一泓,爱其清雅静趣,留连忘返,遂于其地结庵,以"心泉"为庵名,"以心体泉,以泉洗心"。诗稿中咏泉颇多。其诗作受宋季永嘉四灵①[注永嘉四灵:宋之诗家徐照号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号灵舒,赵师秀号灵秀,都是浙东永嘉人,人称为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②[注江湖派:南宋理宗朝;临安书商陈起集当时戴复古、刘过等多家作品,刊行《江湖派》、《江湖续集》等诗歌总集,后遂称其中所收集作家故为江湖派。派中人流品芜杂,多为浪迹江湖之落第之士,对诗并无一致主张]影响,刻意练字造句,追求新奇险怪,虽有清巧之恩,不无枯槁之调,然其间也不乏有反映社会现实之佳作。《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称其诗"颇有冲澹间远之致,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亦足以备一家"。

蒲寿嵌诗作在其生前即已结集行世,宋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刘克庄为之作序。后散佚。书目《蒲心泉诗》仅见明文渊阁藏书目录,注明"一部一册"。清政府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各韵内检出诗222题,辑录为6卷,重新命名为《心泉学诗稿》,收入四库"集部""别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