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1305-0300-2025-00003
    • 备注/文号:泉鲤城管〔2025〕11号
    • 发布机构: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1-20
    泉州市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印发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来源: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时间:2025-01-20 15:40

    局各股室、下属单位:

      现将《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泉州市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1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泉州市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的悉心指导下,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主题教育、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市容提升等各项重点工作,一批夯基础、补短板的项目落地建成,一批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办成办好,一批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得以建立,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项目”攻坚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强化

      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一体化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1.交通节点改造“提速”。全力推进金鲤大桥项目建设,现已完成方案编制。扎实推进江南新区交通节点改造,优化提升新天城市广场、江南大街、池峰路等重要道路节点8处,硬化泉州大桥楼道下路面,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持续推进城市桥梁维护整治,完成江南新区95座城市桥梁检测,修复2处城市桥梁,笋江大桥、三王宫桥、五星桥整治修复工程紧锣密鼓施工中。

      2.水体污染防治“提标”。持续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质效,策划生成2024年污水提质增效项目44个,现完工22个、在建18个、前期4个。一是加强管网排查整治。依托江南片区排水管网普查成果,组织实施5条主干道管网病害修复、30条主次干道修复及江南新区63条背街小巷管网修复等3个项目,累计修复污水管网病害点位7772个(占比52%)。二是推进内河整治提升。139个内河排口完成溯源修复,系统治理八卦沟、下店排洪沟、锦坑沟支流、乌石沟4条水体黑臭问题,运用卫星遥感、水质监测等方式开展跟踪监管,确保“长制久清”。三是提升收集处理能力。江南水质净化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同步建设尾水排放管道,提升厂区中水回用能力,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1.096公里,启动江南新区2#、3#污水泵站扩建工程。四是深耕排水许可办理。重点排水户排水许可证办理率100%,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3.园林绿化管理“提质”。深化“绿满泉城”专项行动,新建文化主题公园1处、口袋公园10处、立体绿化10处,公园绿地5公顷,推动江滨南岸体育及配套工程一期项目进场施工,不断解锁城区绿化“密码”。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实行“一树一档”精准管理,搭建古树名木智慧系统,实施“线上+线下”动态监管。构建城市绿化“一张图”,加强绿化精细化管养和常态化考评,全面排查处置园林绿化安全隐患,累计排查长势较高、胸径20cm以上的树木1614株,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进行修剪、清理、加固,筑牢城区园林绿化基底。

      4.环境卫生治理“提效”。抓实环卫一体化工作,城区主次干道保洁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达90%以上,作业效率和清扫质量显著提升,考评成绩长期位居中心市区前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江南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配备环卫车辆233辆,规划作业路线55条,生活垃圾处理率保持100%。实施公厕扩量提质立行立改行动,新建改建公厕8座,改造提升公厕20座,增配智能环保公厕13座,“一厕一景”更新完善一批公厕基础设施,古城公厕管养经费从3.5万元/座/年提升至5万元/座/年,促进公厕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落地。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再生资源体系建设项目现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可研工作,创成市级生活垃圾示范点位43个,81个物业小区垃圾分类实现“五有标准”,全区厨余垃圾收运量已近40吨/天,聘请第三方考评机构开展垃圾分类检查考核工作,健全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曝光违法典型行为,加强警示教育作用。

      (二)聚焦“精细”靶向整治,人居环境内涵品质稳步提升

      扎实开展市容秩序提升行动,以专项整治“小切口”推动城市面貌“大改观”,切实解决市民反应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提升宜居城市环境品质。

      1.市容市貌秩序严整治。充分发挥“综合执法+文明创建”融合机制,常态化开展指挥调度、问题晾晒和考评通报,强力推进市容市貌秩序整治行动。聚焦重点节日节点和重要路段区域,通过延时巡查、错时巡查、节点值守等方式,以“一劝导二警告三处罚”渐进式柔性执法为主,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责任区三包”、生活噪声污染等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引导及规范,依法处置“屡劝屡犯”的问题商户。今年以来,累计查处流动摊点47445件,违规占道15647件,市容秩序12466件,牛皮癣3683件,环境卫生29015件,停车秩序10269件,整治户外广告3378件。

      2.违法建设房屋强管控。依照“管源头、控增量、减存量”工作目标,对违法建设严管严控,累计拆除违法建设70宗6753平方米。一是严控新增违建。采取网格队伍巡查、卫星影像航拍采集、重点区域监控打卡、在建工地滚动监管等方式,优化全方位立体巡查管控,落实日巡查日报告制度,确保新增两违快查快处,累计拆除新增违建47宗3485平方米。二是化解历史违建。结合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住宿载体涉违法建设审查和“第五立面”整治等工作,推动历史存量违建治理,累计拆除历史违建23宗3268平方米。三是健全治违机制。修订出台违法建设执法检查监管、处置流程规范、拆后监管、滚动管理等4项治违制度,落实治违经费以奖代补、绩效奖罚工作,结合大型拆违、民宿违建整治、物业管理提升等开展治违宣传,发动群众支持、参与治违工作,推动治违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3.餐饮油烟治理抓源头。抓紧抓实餐饮油烟“点题整治”工作,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摸排餐饮店油烟污染防治落实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摸底台账,采取边查边整、常态巡查、倒查回访、打卡监管、联合执法等措施抓好问题整改落实,累计摸排餐饮店1944家,依法处罚涉餐饮油烟方面案件38宗。出台《鲤城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事前告知制度》、《鲤城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巡查制度》、《鲤城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执法联动制度》、《餐饮油烟污染投诉件办理制度》4项制度,探索长效管理。通过媒体刊发宣传报道53篇,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800余份,公布正反典型案例7批19起,引导餐饮用户文明经营,推动形成油烟污染同防共治的良好氛围。

      4.渣土运输监管重实效。秉持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理念,持续抓好建筑渣土运输管理。一是加强源头管控。落实在建工地渣土运输首告提醒制度,审批在建项目渣土运输线路牌31块,提高对在建工地的执法检查密度,扎实推进“一不准进,三不准出”管理规定。二是抓好联查联控。会同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行动,通过“技术防控+监管执法+督导检查”有机结合的方式,加大渣土运输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今年来,累计查处违法违规渣土车214部,罚款19.9万元。三是强化运输监管。综合运用车辆外观核验检查、车辆盲区动态演练、平台动态监管预警、组织安全学习教育等多种手段,推动渣土运输领域标准化提升建设,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不断夯实运输企业主体责任。

      5.停车综合管理促规范。全区范围内共有备案停车场408个,停车泊位23449个,会同区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部门开展季度联合执法巡查,重点检查停车场手续证照是否健全、收费是否合规、管理服务制度是否完善、车位设置划线是否规范、消防措施是否落实等内容,规范停车秩序管理。秉持“能开尽开”原则,全面摸排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筛选节假日期间可对外开放的停车场所48处、停车泊位2533个,新增错时共享停车场1处、停车泊位10个,盘活既有停车资源潜力。停车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投入运行,推动交通出行及停车指引纳入“一机游泉州”平台功能,停车接驳效率得到提升。

      6.积极回应诉求办实事。以数字城管平台案件办理、信访案件回复、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为抓手,对城市管理市容环境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治理,用实际行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数字城管平台受理处置城管类问题66528件,问题处置率达98.73%。规范优化信访办理流程,精准分类投诉类别,及时转办跟踪回复,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按时办结各类信访案件2145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7件、政协委员提案36件,办结率100%。

      (三)聚焦“安全”精准发力,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责任落实,强化问题导向,强化源头预防,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推动城镇燃气安全“全方位”监管。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全力抓好风险防控。充分运用进社区宣传、应急演练、媒体通报等方式,开展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宣传,落实有奖举报案例3起,全力拉紧安全生产防线。二是紧盯违法行为,严管严罚出实效。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严肃查处燃气企业、供应站点和施工项目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55宗,处罚45.83万元,闭环整改安全隐患688处。深入开展提升供气服务质效整治,建立推行入户安检“六查”机制等便民服务制度,推动燃气场站落实主体责任。三是聚焦设施管线,动态整治安全隐患。金源液化气公司完成老旧设备更新及场站改造升级,检验评估16个2010年前通气的小区“带病运行”低压燃气管道,推动居住小区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1.37公里,启动西街“气改电”工作,为商户争取财政资金补贴40万元。

      2.推动市政设施安全“全流程”监管 。严格落实市政设施管理责任,对辖区内道路路面、照明设施、排水管网等进行精细维护,全面提升辖区内市政设施品质,全年共计完成路灯维修560余盏、电缆维修1800米、路灯节能改造113盏;井盖及雨水篦更换400余座、防坠网加装330余处,破损路面修复5500平方米;排水管道疏通13余公里、雨水箅子清理1800余座。积极开展防洪排涝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结合汛期对易造成内涝的积水隐患与巡查发现的积水点位进行调查处置,累计整治仙岩路等3处积水点位,扎实做好台风暴雨极端天气应对处置工作。

      3.推动户外广告招牌“全链条”监管。一是综合治理,消除存量。人力摸底调查和无人机智能巡查相结合,对城区户外广告进行摸排,做到一街(路)一册,一店(单位)一档,集中力量整治堵塞消防逃生通道的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督促整改拆除遮挡既有消防通道的窗户广告83处。二是严控新增,巩固成效。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委托第三方单位定期采集对比重点街区户外广告变动情况,发现新增户外广告招牌第一时间告知业主设置规范标准,引导其向城市户外广告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今年累计审批一层店面招牌276块。三是宣传并行,提升认识。结合典型案例宣传、执法宣传进社区等活动载体,开展户外广告规范设置及安全隐患宣传,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9500余份。

      4.推动有限空间作业“全周期”监管。制定出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督促各级单位建立辖区内市政管网设施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和项目“双台账”,规范安全管理。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专项督导检查,现场指导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标准流程与注意事项,累计现场督导检查31次,发出提醒函5份、安全监管通知6份,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3份。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常态化培训,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定期轮训制度,累计开展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5次。

      (四)聚焦“党建”引领赋能,干事创业精神风貌持续优化

      充分发挥党建靶向领航作用,以固本强基为重点,与时俱进指导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提升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

      1.党的建设呈现新成效。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党员理论学习常态化,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不断激发党员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抓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稳妥做好城管领域热点敏感问题舆情处置,网络舆情做到平稳可控。

      2.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结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组织全区近300名城市管理和街道综合执法人员开展年度队伍集训活动,从“思想关”“能力关”“纪律关”入手,淬炼提升政治品质、履职本领、坚韧意志。高标准迎接区委巡察,对反馈问题全盘接收、立行立改,并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组织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腐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通过全面排查、深入自纠、督查检查等方式,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推进城市管理系统作风建设稳扎稳打。

      3.执法效能呈现新提升。强化法治培训,全年组织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整治、渣土运输安全、“闽执法”平台运用等各类法治培训40场次,累计参训1500余人次。制定行政处罚裁量细化标准,区分15大类362项行政处罚事项,坚持对所有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法制审核,主要对案件办理的事实、证据、程序、法律适用、裁量运用等进行审核,全年共办理案件68起,处罚金额208.29万元。通过编印赋权所涉法律法规汇编、统一裁量标准、组织业务培训、理顺罚没款收缴渠道等“四大措施”,全面提升街道承接赋权事项执法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设施短板有待补齐。排水管网历史欠账较多,园林绿化栽植标准不高,环卫设施补给力度不够等,市政基础设施整体功能还需完善。二是精细管理有待提升。占道经营、流动摊点、餐饮油烟等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问题容易反弹回潮。三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城市管理在编人员有70人,工勤人员占比48.5%,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比22.8%,人员素质参差,技能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素质专业化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的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用足“绣花功夫”,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深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加大城市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

      (一)坚持抓项目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深化“聚城畅通”行动,开工金鲤大桥跨江通道项目,优化提升江南片区道路交通节点,整治修复笋江大桥、三王宫桥、五星桥3座桥梁,提升交通路网通达深度。深化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排水管网外水排查和排水设施精细管理,滚动推进水环境提质增效项目包6个,全面推进98条道路排水管网修复,力争建成江南水质净化中心、2号和3号污水提升泵站扩容工程,提升污水处理综合能力。深化“绿满泉城”行动,利用闲置地块、裸露土地、道路转角等土地,新建立体绿化5处、口袋公园3个,加快江滨南岸体育及配套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城区绿化建设水平。深化公厕扩量提质行动,推进古城54座二类公厕管养提升,改造改建江南新区公厕10座,引入公厕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市民如厕体验。深化“点—站—中心”三级规范收运体系建设,建成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二)坚持补短板惠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推进环卫和绿化实现一体融合管养,加强对刺桐鲤市政的管理和考核,深刻分析存在问题,深入推进建章立制,特别是要针对江南新区薄弱区域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推动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建立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志愿者(党员)、居民“五位一体”联动机制,深入打造一批垃圾分类示范精品小区,深化规范收集、运输、处理环节监管,全力推动垃圾分类走深走实。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深入开展占道经营、“责任区三包”、渣土运输“滴洒漏”、噪声扰民、餐饮油烟污染等焦点难题专项治理,持续推进停车规范化、便利化管理,打破工作惯性和思维惯性,以人为本,柔性治理。持续推进“两违”综合治理,严控违法建设增量,结合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住宿类载体涉违建审查等工作推进历史“两违”分类整治,积极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建房,维护城市规划秩序。

      (三)坚持防风险保稳定,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巩固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成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市民从“头顶的安全”到“脚底的安全。”一是维护城镇燃气安全。推进城镇燃气领域安全隐患整治,稳步推进美食街、西街“瓶改管”“气改电”工作,重点针对“生产、经营、充装、配送、使用”5个环节以及“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软管、问题管网、问题用气环节”等风险隐患进行摸排整治,扎实整治瓶装液化石油气“黑气点”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维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细致梳理在建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点位,督促指导建立市政管网设施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和作业项目“双台账”,加强风险辨别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开展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三是维护市政设施安全。开展隐居桥等71座城市桥梁检测,统筹抓好市政路面、照明设施、排水管网、井盖护栏、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强防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做好城市安全运行工作。四是维护户外广告安全。重点排查楼顶、墙面和沿街门店等各类广告招牌设施,及时消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尤其是阻挡逃生通道的户外广告。

      (四)坚持固根本强基础,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水平,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党支部基本组织生活制度,促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聚焦“盯责任、盯作风、盯纪律”建设目标,全面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建立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街道权责体系。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