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街道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鲤城区人民政府
金龙街道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2-16 09:53 浏览量:65

 

  金龙街道2016年工作总结

2017年工作计划

 

金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2017年2月16日)

 

2016年以来,金龙街道深入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继续围绕“新区小都市”建设、加快“四个功能区”(即打造江南组团核心区、发展现代商贸区、提升传统工业区、建设生态休闲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为我区开启打造城市、经济、文化三个升级版新征程贡献新力量,同时也让街道辖区成为笋江新城聚拢人气的新“磁场”。主要情况如下:

一、2016年工作情况

(一)紧抓强基固本,力促党群建设同频共振

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大力推进党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街道获评省级示范镇街(园区)工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街道、市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16年街道党建工作考评全区排名第2,其中年度组织工作考评全区排名第1,纪检监察工作考评成绩是全区唯一一个满分的街道。一是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街道班子成员调整到位后,结合岗位和个人特点及时进行分工,进一步充实加强街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力量,每周召开党政周例会,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对党建工作具体部署和协调。同时优化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如健全完善《金龙街道社区主干季度业绩奖励金附加量化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调动团队工作积极性。二是创新形式活化载体。创新设置“赠书促学”、有奖灯谜竞猜和“让党徽在胸前闪光”等活动载体,编印《图说“两学一做”》特色口袋书,开通微信公众号“金龙党员之家”,在笋江花园城建设“两学一做”教育园,使学习生动起来,让教育就在身边。组织开展“学习党章 重温誓词 不忘初心”主题党日活动和参观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教育党员在各自岗位上汇聚正能量。创造性地以相互“找茬揭短”为方式开展发展党员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党务水平。三是深化党建典型培育。探索开展“社区党员六化分类管理”党建项目,试点实践并形成的调研文章获得区级党建调研评比三等奖。深化金峰社区“爱在路上”志愿服务队品牌,打造红色半小时服务圈,并设置“五个一”信息平台,将社情民意收集工作前移,该社区党建工作在区基层党建项目拉练中获得第三名。在鸿星尔克集团“四型”党委创建基础上,结合“三诺”工作,进一步推进“将组织建在车间、让作用在一线发挥”行动,开展党员“双亮”、“三无”、“四模范”活动,还通过设置群众意见回音壁、党员牵头成立“提案改善小组”、举行“我身边的优秀尔克人”评选等活动,充分展现党组织和企业党员业绩走在前、技能拿得出、士气能带动的“旗帜引领”作用,被《福建支部生活》实地专题采访。四是认真履职强化监管。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切实推进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及时研究出台了《金龙街道深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任务分工方案》等相关制度,形成“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全年共派出6名非纪检工作干部职工协助上级纪委办案,以街道党工委名义印发涉及纪检工作方面文件17份,约占街道党工委全年发文总数的14%。开展廉政诫勉谈话15次,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问题,防微杜渐。街道纪工委办理反馈区纪委批转的信访问题4件;自办党员违纪案件2起,给予2名违纪党员党内警告处分。探索建立街道财经内审制度,定期组织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和相关财经纪律。

(二)紧抓对接帮扶,力促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在经济持续下行和部分龙头企业产能严重下滑的形势下,街道自加压力,通过优化帮促、引导创新、培优扶强和项目带动,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更持续更均衡。一是经济指标再跃新阶。2016年11项主要经济指标有9项位居全区前四,其中工商税收总收入25870万元,全区排名第4;⑵区级工商税收收入14792万元,全区排名第4;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5.12亿元,全区排名第4;⑷批零住餐业零售额17.84亿元,全区排名第4;⑸批发业销售额4.34亿元,全区排名第4零售业销售额17.47亿元,全区排名第4住餐业营业额1615万元,全区排名第6;⑻固定资产投资13.18亿元,全区排名第4;⑼合同外资534万美元,全区排名第6实际利用外资1734万美元,全区排名第1出口商品总值6935万美元,全区排名第3二是招商引资增强后劲。把招商引资作为街道发展的生命线抓牢抓实,取得显著成效,新引进企业378家,注册千万以上的达47家,其中5千万以上的有8家,新增企业共纳税432万元,其中斐乐体育、世豪汽车为下半年新引进企业,在三四个月时间里纳税分别达77万元、45万元,为街道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是项目攻坚强力推进。精心组织推动项目百日会战活动,辖区内21个区级以上的重点项目均强力推进,江南学园七中校区征迁取得突破并已动工,众益科技项目竣工并列入全市项目竣工仪式,聚源国际、国际机械商会总部、福隆二期等项目已完成征迁,鸿星尔克3号楼已完工即将投用,跟踪服务中骏商城、新天城市广场、嘉龙尚城、鼎盛大观、博馨苑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和销售进度,全年完成土地征迁95亩,房屋拆迁近2万平方米。

(三)紧抓综合治理,力促社会管理和谐有序

一是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在辖区重点项目多、征迁涉及面广(11个社区有6个涉及征迁)、外来人口剧增(辖区7个楼盘面积近100万平方米陆续交房)的情况下,探索建立社区“三管三定”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大综治平安投入,街居两级全年投入经费170余万元,优化技防设施和巡防队伍建设,完善“五联”工作机制,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街道辖区基本保持平稳态势。街道被评为“鲤城区首批法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并作为省综治调研督导和平安建设复检迎检点得到检查组肯定。二是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组织开展好“践行核心价值观,歌颂身边典型”主题征文和投票工作,街道选送的《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获评“传播价值奖”。在街道、社区设立“善行义举榜”,将推荐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少年”等方面的典型人物进行张榜宣传,林克新获得“泉州市两学一做微宣讲比赛”二等奖,尤泽星、林小红获评“鲤城区第五届道德模范”,8名小学生获评“鲤城区好少年”称号,在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工作中,街道顺利通过文明测评组检查。三是推行城市管理“四化”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四化”(组织化、网格化、数字化、高压化)工作机制,将街道辖区划分南北片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全年共组织拆违行动61场,出动人员3986人/次,拆除“两违”106宗,拆除违建11644㎡,完成“两违”年度任务的154.03%。整改和督促社区整改环境卫生问题3458余处,清除辖区内内沟河河面漂浮物及两岸垃圾680余立方,清除辖区内主次干道乱倾倒建筑垃圾3786余立方,拆除广告牌486余块,拆除不规范遮阳棚63块拆除布幅布条广告256余条;修复破损、丢失窨井盖5个,清洗牛皮癣127800余张,粉刷违规墙体广告1800余平方米,在市、区两级卫生考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卫生考评位居新区第一。

(四)紧抓精准服务,力促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一是精准扶贫逐渐规范。安排街道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挂钩帮扶71户贫困户,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济工作,扩大应急救济受益面。目前共有低保对象87户160人,发放低保金及春节慰问共计73.7598万元;为11户低保户和困难户提供临时困难救助或医疗救助金共2.123万元。紧急救助3名计生困难户,走访慰问计生困难户28户,共计慰问2.3万元。优抚对象75人遗属人员6人,发放优抚金或补贴及慰问金共计156.6206万元。2户贫困户进行。筹资4.1万元协助5贫困户进行房屋修缮和物资救助。为低保户家庭做免费体检,并发放医疗代金券共计136200元,帮助132名残疾人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共计88350元。二是计生服务优化提升街道常住人口16608人,当年出生204人,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6.5%,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性别比为112.5:100,综合节育率87.9%,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率为98%,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82%。流动人口31107人,流入人口出生549人,政策内出生515人,政策符合率93.81%。11个社区都被评为2016年人口计生工作合格社区,鸿荣轻工公司计生协会被认定为市级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示范点。三是生态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环保工作会议以及创建国家级生态实验区工作会议精神,调整成立街道生态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违规企业清理、黄标车淘汰等重点中心工作,全年共清理淘汰黄标车93辆、清理环保违规企业项目42家,多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治理行动,积极策划生成南北二路渠黑臭水体整治、龙岭社区引水工程等水体整治项目,群策群力共同构筑好街道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直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街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抓党建工作和常规工作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存在“两张皮”现象,党建引领工作仅局限于少数基础好的党组织上,没有深入挖掘各类别、各领域党组织党建亮点,在示范辐射上不够全面。二是持续快速增长动力不足。街道部分龙头企业由于发展空间等瓶颈问题,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缺乏有效的抓手,项目带动效应还比较滞后。三是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对街道机关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还比较松散;部分社区班子存在的凝聚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显著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解决。

三、2017工作计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项目攻坚年。街道将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街道各项工作中。

(一)持续提升党建工作引领力。一要紧紧把握教育管理抓手。要把“两学一做”与落实“十三五”规划、贯彻市、区党代会精神相结合,从营造氛围、创新形式、结合实际等方面继续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将学习教育重点在落实“做”上,及时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注重指导党员活学活用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二要突出抓好班子和队伍两个建设。要未雨绸缪做好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薄弱社区班子,注意物色好带头人,对一般班子加强思想教育管理,多做正面引导和鼓励,实现强班子变优、弱班子变强的目标。利用党员活动日、党员远程教育等平台,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三要推进组织建设协调发展。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抓好街道机关、社区党建工作,提升两新组织党建水平。继续完善机关制度建设,探索实际有效的干部考核与选任制度,开展党员“双联系”活动,通过机关与社区党员干部捆绑的方式,进居入户用脚步拉近干群关系。社区方面,巩固已有党建典型,同时着手培育古店、高山等新的党建典型社区。两新组织方面,集中推进“两个覆盖”工作,同时将企业群团工作纳入区域党建工作,整合资源找准党群活动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重点发现和培育新的工作亮点。

(二)持续提升转型升级驱动力。组织实施“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加快构建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向高新化转变、三产向现代化转变。一要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指导鸿荣轻尽快完成3号厂房重建投用工作,引进4条智能化制鞋流水线设备,力促恢复至灾前生产经营水平帮促鸿霖制衣完成智能车间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帮助汉威机械提升“工匠”品牌和“智能制造”、“数控一代”示范作用,通过租赁或扩建厂房满足大额订单需求。保障众益科技新厂房顺利投产,实现产能跨越式增长。二要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做强做优,帮助禧瑞服饰、海德体育用品、汉森包袋、华阳工艺等新引进已见效的小龙型企业,加速成长为规上企业。抓紧培育众农果蔬、馨鲜水果等为限上企业,弥补指标缺口。三要实施“三产培优”工程。要加大中骏商城高档写字楼的推介力度,争取引进一批优质三产项目。要以中医院为核心带动周边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协助抓好公共卫生中心二期项目招商,打造医药及器械孵化中试基地和药业企业区域总部基地。依托紫帽山农业观光生态园项目和龙岭美丽社区形成的环境基础,加大旅游文创龙头项目招商。

(三)持续提升产业转移承载力。充分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契机,主动靠前服务,“腾笼引凤”,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要盘活闲置空间资源。更新南环路、笋江路、兴贤西路、站前大道两侧和后坑、高山工业区内的闲置厂房、楼宇租赁信息,汇总10万三闲资源”, 加强策划包装,发挥街道侨联和商会、社区乡贤的优势,推动以商引商,促进招商招租供需意向的高效对接,并转化为实体项目。二要加快“退二进三”力度。围绕产业链招商、服务业招商等定位,加快闲置楼宇、低效厂房“退二进三”步伐,以鲤城国税汽车购置税缴费中心入驻为契机,促成辉雁创客城、嘉地大厦等楼宇加快招商,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税收体量大的好项目。三要鼓励推进跨界整合。引导企业充分用好“互联网+”、“文化+”、“旅游+”、“绿色+”等方式,帮助传统工业企业获得新的生机,如高技修车OTO平台、众益太阳能“鲜惠堡”综合果蔬配送平台。

(四)持续提升新城都市带动力。要主动融入中心城市发展布局,结合自身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一要强力推进项目征迁工作。要学习借鉴周边县市区征迁好经验,优化运作机制,确保征迁项目尤其是扫尾工作取得突破,如抓紧协助推进泉州七中江南校区等项目建设,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开工落地;抓紧鸿星尔克两宗新增用地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动建;确保项目建设工作取得突破。二要主动策划城建配套项目。要以“三旧”改造、石结构房屋改造和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再利用为契机,提前谋划对接罐头厂片区改造和站前大道(鲤城段)两侧片区项目,同时,因情制宜策划生成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微项目,使城市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再上新台阶。三要力促“笋江新城”繁荣。促动中骏商城、御景嘉园、四季阳光、新天城市广场等soho公寓、店面的销售,加快商业地产去库存,尽快形成城市新区的都市氛围,打造都市产业投资的新洼地

(五)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吸引力。要坚持以民生为本,打造幸福、和谐街道。一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大辖区防涝功能提升,加速推进江南学园、南环路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组织对社区间主要道路进行修缮,有效形成社区交通“微循环”,缓解南环路等主干道交通拥挤问题;在笋江路两侧逐步建设完善集高尚商住区、星级酒店、大型综合商场、城市中心公园、安置居住区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进一步提升“笋江新城”建设水平。二要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产业。以中医联合医院为核心,带动周边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协助抓好公共卫生中心二期项目招商,打造医药及器械孵化中试基地和药业企业区域总部基地。三要抓好民生服务保障工作。要尽快从突出管理转变为突出服务,做好优生优育和保健服务工作,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民政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工作上,要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采取多种灵活手段全面排查整治“保平安”。在社区建设上也要进一步引导社区加强自我管理,提升服务功能和社区“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