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的有力领导下,财税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挖潜增效,开源节流,锐意改革,努力做大收入“蛋糕”,全力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财政收入两项指标全面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财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2021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抓收入育财源,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税收收入保持高位增长,预计增长13.8%,有效拉动财政增收。一是建立收入分析联动机制。完善财、税、库和街道、社区联动协同机制,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扎实有效组织收入。二是加强税收征管。通过涉税信息综合平台和零散税收征收点,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推行“以地控税”、“以票控税”模式,强化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征收,实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三是加强税源动态监控。对纳税大户税收入库情况进行跟踪比对,发现纳税异常及时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防止税收跑冒滴漏,确保税收“颗粒归仓”。四是落实惠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含社保费)1.7亿元以上,力促企业复工复产。投入扶持企业发展资金1亿元,加大产业和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纳税超3000万元企业新增1家,纳税超1亿元企业新增2家。
(二)强融资善谋划,强化资金保障能力
全年筹集资金规模63.29亿元,创历史新高,财政综合财力明显提高,有效保障民生项目支出需求,有力推动我区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新增财力1亿元。二是盘活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土地征迁进度,盘活兴贤路中段片区、延陵三期安置地、仙塘社区、锦田社区等4宗土地394.36亩,拍卖土地收入18.31亿元,预计返还土地出让金收入14.07亿元。三是积极向上级申请债券资金。争取债券资金34.5亿元,有效缓解还本压力、推动项目建设,其中:再融资债券资金2.58亿元;新增债券资金31.92亿元,投入林荫大道、常泰中心小学、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繁荣片区棚户区改造、爱国路道路拓改及片区改造等项目。四是完善部门会商对接机制。全面梳理研究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政策清单和重点投向,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补助资金。获得上级财政补助资金5.2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0.26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1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5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49亿元。
(三)优结构保重点,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重点保障好“三保”支出。一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一般性支出压减1%。二是优化支出结构。更加突出政策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投向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短板等领域。预计全年“三保”支出11.87亿元、占年初预算安排的97.1%,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其中:教育支出6.14亿元、增长23.9%,加快补齐办学短板,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农林水支出0.69亿元、增长163.2%,保障“三防”支出,支持重点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卫生健康支出2.07亿元、增长39.3%,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支出0.43亿元、增长20.1%,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6亿元、增长28.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74元/人?年提高到79元/人?年。三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投入新冠疫情防控经费2415万元,支持疫情防控设备和物资购置、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保障核酸检测、疫苗购买及接种工作。
(四)深改革提质量,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有序推进零基预算、财政一体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深化国企管理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改变“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围绕财政资源配置、财力统筹等领域重点突破,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二是全面推进财政一体化改革。成立专班,制定工作清单,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按时、高质量完成我区财政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三是完善区对街道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对街道财政体制,对街道、社区财力适当下倾,充分调动街道推进项目、组织收入、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围绕“保市场化经营、保项目顺利推进、保企业自主经营权”目标,落实《鲤城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动方案》精神,实行“1+2+N”管理模式,构建由监管层、产权层和经营层三个层次组成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制定《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政府投资体制的意见》,理顺区级政府投资与区属国有企业投资关系,明确项目审核审批程序,压实主体责任,激发活力动力。
(五)强管理重监督,防控财政运行风险
加强财政管理制度建设,财政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效防控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强化资金资产监管。加强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深入开展财政财务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强化投资评审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把好资金审核关,有效遏制财政投资建设项目中的高估冒算和损失浪费等现象。三是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继续加强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对全区185个预算单位422个账户进行检查,对40个单位70个账户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四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债务限额管理和化债工作,严格分类甄别定性,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在区人大通过的限额内,严格按照既定的化债计划进行化债,守住政府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财政运行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国内疫情局部多点散发等多重因素对制造、出口、商贸、消费等领域造成冲击,财政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还本付息压力加大,民生支出提标扩面,财力增长较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资金调度依然紧张。
二、2022年财政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和审查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善用融资手段,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大力提质增效,为全面建设“品质名城?现代都市”作出贡献。
(一)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制定落实组织收入清单计划,强化财税协同配合,调动部门、街道组织收入积极性,加大协税护税力度,加强收入结构分析和动态管理,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扎实抓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强化重点税源跟踪。动态跟踪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分析研判税源流失原因,引导企业调优产销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税收贡献度。精准培植壮大税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平台经济为重点的新兴行业,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厚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完善税收征收管理。强化基础设施、房地产、工业等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加强数据分析比对,盯牢税源防止外流。盯紧房地产市场,引导购房者尽早办理房产权属,加快推进已售楼盘税收清算。
(二)以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引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严控一般性支出。坚持精打细算,将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安排“三公”经费,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规范预算支出安排。对项目支出严格按照依据设立,并根据财力可能和资金需求情况,按“急重轻缓、绩效优先、量力而行”原则安排,新增的临时、应急支出先从部门现有专项资金或结余结转资金调剂解决。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除区委、区政府有明确要求及另有规定外,政策到期的专项资金一律取消,未明确政策期限的专项资金,执行期超过一年即视同到期予以取消。统筹盘活存量资金。全面梳理各项预算收入来源及支出安排,将本级年度预算资金,连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清理盘活的存量资金等,全部纳入支出预算统筹安排,集中有限财力切实保障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支出。
(三)以加强高水准谋划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政府综合财力
提升土地出让收益。做细做实年度土地出让计划,分析研判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地块区位优势,把握好土地出让时机和节奏,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出让收益。大力争取上级资金。聚焦“六稳”“六保”、为民办实事等重点领域,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教育强区等特色优势,梳理上级政策文件和转移支付补助项目清单目录,有针对性地策划生成可行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谋划新增债券项目。协同项目业主聚焦中央投资方向,提前谋划项目,动态更新新增债券项目库,策划生成有效投资工程包,申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强化财政资金统筹。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及上级转移支付等各类财政资金的统筹力度,打通“四本”预算通道,有序调剂财政资金,拓展公共财政运作空间。支持国企市场化融资运作。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合规支持政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及产业发展,主动策划对接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投融资路径、商业模式、运营方式及收益回报,形成项目可持续规范运作机制,提升国企项目承载和持续发展能力。
(四)以促进高品质生活为主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严格落实“三保”支出预算安排,建立财政收支差额、“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政府债务风险、库款现金流等动态联动监测机制,优化资金和库款调度,做好“三保”支出保障。强化民生支出保障。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充分发挥科技三项经费效能,助力“抓创新促应用”行动,主动融入福厦泉科技走廊建设。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资金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助力城市建设提升。推动老旧小区、片区改造促进城市更新,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深化开展“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综合运用财政补助、技改贴息、出口补贴等政策工具,支持巩固传统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五)以推动高水平改革为导向,进一步健全现代财政制度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行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严格执行预决算公开规定,推动预决算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提高财政透明度。滚动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落实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为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严格在人大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新增债务。加强全口径政府债务统计、分析和监测,分类做细做实偿还计划,有效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切实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指标。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强化“1+X”专项督查、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直达资金检查,加大国有资产租赁监管力度,严格财政投资项目预结算评审,持续加强财政资金全过程、全覆盖监管。强化项目资金统筹管控。主动融入中心市区一体化开发建设,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纳入市级统筹范围,加强项目建设、片区开发投融资及收益平衡测算,合理安排征迁、供地、建设、资金时序,有效管控征迁和建设投入成本。
我们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勇挑重担、提质增效,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鲤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