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鲤城区财政局 时间:2023-02-28 17:19 浏览量:1

  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区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抓实抓好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迎难而上,开源节流,挖潜增效,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支出总体平稳,为我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一、2012-2021年财政工作成果

  这十年,区财政积极培植财源,不断扩大税源税基;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有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财源质量;扎实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深挖增收潜力,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2-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累计完成199亿元,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2.41亿元,比2011年增加4.38亿元、年均增长2.2%;2012-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4.2亿元,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3.55亿元,比2011年增加4.66亿元、年均增长4.3%。

  这十年,我区全面推进江南新区发展,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助推人居环境改善和改善江南新区基础设施。2012-2021年全区土地出让金累计入库63.76亿元,主要投入后坑、新塘、锦美、延陵、向阳新村、高山、前店、站前大道金泰花园等安置房建设项目,投入站前大道、南环路、笋江路、林荫大道、南迎宾拓改、江滨南路、七中江南校区配套道路、玉田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七中江南学园、常泰小学、珑璟湾小学等项目。

  这十年,我区财政实力逐步增强,财政支出保持同步增长。在财政实力增强,财政支出增加的情况下,我区财政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尽力而为”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2012-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132.42亿元、年均增长9.2%。2012-2021年民生支出累计102亿元、年均增长10.4%,占一般公共预算的77.2%、比2011年提高6.44个百分点,支出重心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其中:投入教育39.78亿元、文化体育传媒支出1.4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3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56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38亿元、农林水支出2.7亿元、科学支出3.8亿元 。

  这十年,区财政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项目库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推进部门预算“精、细、实”管理。完善区对街道财政体制,修订完善“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增收分成、短收高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对街道、社区财力适当下倾,保障基层基本运转。完善支出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支付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推进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启用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提升财政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通“四本”预算通道,强化财政统筹力度。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采用“上挂下并”模式,整合国有企业、街道及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通过优质资产存量再调整,充实做大国有集团公司资产总量,拓宽国有集团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活力。支持国有企业提升资信评级,2021年我区2家国有集团公司被评为AA级企业。截至2021年底,我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超200亿元,提高了市场化融资能力,扩大国有企业公益性行业领域投入。实施国有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与当年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激励企业抓好经营管理。

  二、2022年工作及成效

  (一)狠抓收入,确保收入实现增长

  1-9月,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累计完成17.42亿元,按同口径比增3.3%(自然口径计算下降5.0%,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同),增幅全市排名第五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48亿元,同口径比增7.3%,增幅全市排名第九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力争完成2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完成13.31亿元,按照同口径计算分别正增长5%、8%。一是建立“分析调度+实地走访”机制。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升税收收入预测的准确度;走访一企多地、建安企业和税收波动较大的企业,巩固基础税源,深挖收入潜力,推动企业税款应缴尽缴。二是强化重点税源跟踪。动态跟踪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分析研判税源流失原因,特别是火炬电子、斯凯奇、鸿星尔克等大企业,引导企业调优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税收贡献度。三是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借助惠企直达平台、政府网站公开发布“在兑政策”、“免申政策”,及时兑现惠企政策,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助力企业经营效益好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助推市场主体加快发展。1-9月累计减、免、缓、退各项税费6.86亿元,减免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3571万元。四是加快盘活土地进度。1-9月土地出让金收入入库11.38亿元、配套费入库4421万元,为我区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压减一般,确保“三保”和重点支出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抓实抓好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保障重点支出,财政支出基本平稳。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6.95亿元,比增33.3%,其中:人员经费支出6.5亿元,办公经费支出0.86亿元。一是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二是保障民生支出。1-9月,民生支出12.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其中:教育支出5.4亿元、增长26.1%,加快补齐办学短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卫生健康支出1.52亿元、增长62.5%,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3亿元、增长14.1%。三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投入新冠疫情防控经费1.4亿元,支持疫情防控设备和物资购置、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保障核酸检测、疫苗购买及接种工作。四是保障重点项目支出。1-9月重点项目支出31.39万元,重点支持繁荣大道、中医联合医院、南环路笋江路道路及景观提升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重点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债券还本付息等必保支出。

  (三)强化监管,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监管水平。一是加强政府投融资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建立各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及资金拨付台账,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二是强化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工程款拨付审核程序,在建项目根据实际完工量按进度支付工程款。规范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及补偿资金的管理,严格履行征地拆迁手续和程序,确保项目专款专用。对建设单位上报的拆迁过渡费进行严格审核,切实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保障工作。三是规范保障性住房租金管理。保障性住房租金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我区的廉租住房租金由主管部门牵头,全额上缴区级国库,无截留、坐支、挪用。四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债券资金保障作用,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优先保障能够落地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债券资金到位后,及时拨付到相关单位,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项目建设的情况。五是加大沉淀闲置资金清理力度。对历年财政沉淀闲置资金进行梳理,进行统筹盘活,1-9月收回沉淀闲置资金1092万元。六是加强直达资金监管。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库支付系统,确保系统满足直达资金各项管理要求,着力提高资金拨付效率,促进直达资金尽快拨付到位产生效益。

  (四)推进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完善预算管理,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遵循统一标准,严格规范实施,统筹协调遇到的难点堵点,及时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积极主动对接预算单位,提升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区级零基预算改革,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常态化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三是推行财政电子票据使用。全面推进“非税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改革,完善网上缴费机制,实现非税收缴“一网通办”模式,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四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鲤城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动方案》精神,围绕“保市场化经营、保项目顺利推进、保企业自主经营权”继续推进街道、社区级国有企业融合,继续完善由监管层、产权层和经营层3个层次组成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区管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意见》、《鲤城区区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规定(试行)》、《鲤城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试行)》,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2023年财政工作计划

  2023年财政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善用融资手段,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优化支出、保障重点,为鲤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加大财源建设

  1.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快发展。要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留抵退税等政策效用,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用好企业技术改造奖补、技改融资支持等专项资金,加快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支持推进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转型,高质量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2.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发展古城文旅业。要统筹文化、旅游等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发展古城文化产业、旅游业。

  3.加强服务企业,夯实基本税源。要强化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跟踪,分析研判税源变动原因,积极走访重点企业,发挥惠企纾困政策效应,引导企业调优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打通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帮忙企业渡过难关,固税源、挖潜力。

  (二)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1. 盘活土地资源。要加快成熟土地的盘活,做细做实年度土地出让计划,争取土地出让金入库超30亿元,并协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土地出让收益。

  2.争取专项债券。健全专项债券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储备、评估与遴选,积极争取专项债券3亿元,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要强化对项目开工条件的指导与审核,确保债券资金投向快速有效。

  (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1.科学安排预算。坚持收入预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科学安排预算收入。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科学安排预算支出,合理确定财政支持政策和标准,财政资金进一步向民生倾斜,优先保障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重点支出,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七成以上。

  2.规范预算支出安排。对项目支出严格按照依据设立,并根据财力可能和资金需求情况,按“急重轻缓、绩效优先、量力而行”原则安排,新增的临时、应急支出先从部门现有专项资金或结余结转资金调剂解决。

  3.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勤俭节约,节俭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节支挖潜腾出来的宝贵财政资源用到惠民生、稳增长、促发展等重点领域上。

  4.推动绩效和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提升财政监管水平

  1. 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扎实推进财政预算执行,事前绩效评估、事中跟踪监控、事后评估问效,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 推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对所有项目支出实施绩效目标、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2.全面上线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全流程办理预算管理业务,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优化分配审核流程,确保资金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

  3.发挥评审作用服务财政资金管理。继续做好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不断开拓评审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发挥评审中心工作职能,把好财政资金使用关。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建设,规范评审业务的管理制度。按照统一的评审要求、评审标准和评价机制,完善复审审核机制,逐步实现评审业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加强债务风险防控

  1. 统筹做好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安排,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硬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依法依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依法落实到期法定债券偿还责任,确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按时足额兑付。防控债务风险,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在省财政厅下达的限额内,守住政府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通报,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借、用、管、还”的全链条、全方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