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4-02-21 16:40 浏览量:1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主动作为,抓实抓好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迎难而上,开源节流,挖潜增效,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总体平稳,为我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一、2023年财政工作完成情况

  (一)奋力培育财源,稳住财政收入大盘

  贯彻落实财政收入提质上台阶行动方案,多措并举抓收入,加强税源监管,细化和完善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挖掘潜力拓宽财源,努力实现财政收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扩模。截止12月31日,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6.17亿元,首次突破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2亿元,首次突破16亿元,为区属国有企业信用等级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提级打下扎实基础。一是紧盯重点税源动态。建立“分析调度+实地走访”机制,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研判,定期实地走访重点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强企业跟踪服务,力促存量企业增收。二是持续深化税收征管。做好房地产、重点建设项目台账,序时关注项目进展、开票纳税情况,协同税务部门、街道做好相关项目税收跟踪,确保相关税收及时足额缴交入库。

  (二)倾力筹集资金,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聚焦“强产业、兴城市”的战略部署,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财政资金,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社会事业改善提供财力保障。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认真研究上级资金扶持投入走向,有针对性地策划生成可行性项目,提高资金申报的精准性,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全年获得上级专项补助超6亿元。二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土地征迁进度,加速土地出让资金回笼,积极主动谋划项目申报新增债券,全年回收土地出让收入等资金约27亿元,有效缓解还本压力、推动项目建设。三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完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细化存量资金收回统筹使用办法,压紧压实各部门主体责任,定期清理存量资金上缴财政,避免存量资金闲置和沉淀。

  (三)着力优化支出,提升资金配置效益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扎实做好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工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严格收支预算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和新增支出,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削减或取消绩效评价低、审计检查问题多、结转结余大、连续多年安排且效益不高的项目资金。二是兜实兜牢“三保”支出。严格落实“三保”在财政支出的优先地位,督促各预算单位加强“三保”支出进度和规范管理,截至12月31日,我区三保支出合计11.69亿元,执行率达92.9%。三是强化民生支出保障。加快推进重点教育项目建设,优化古城新区教育资源配置,全年教育支出8.31亿元、增长2.7%。加快中医外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建设,统筹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年卫生健康支出2.58亿元、增长8.4%。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就业制度体系,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3亿元、增长7.2%。四是保障重点项目需求。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做好资金支付保障,加快资金支付进度,全年财政投入重点建设项目8.5亿元以上。

  (四)全力落实政策,助推市场主体发展

  精准落实各级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精准施力助推企业发展。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效用,用好企业技术改造奖补等专项资金,全年投入惠企政策资金1.4亿元,支持推进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转型,高质量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二是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兑现。建成集惠企政策公示发布、解读查询、匹配推送、申报兑现、政策评估“五位一体”的惠企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和资金兑付一网通办。全年预算安排惠企政策资金1.49亿元。三是构建多层次基金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企业上市“刺桐红”三年行动方案基金发展目标,重点打造“产业投资基金+产城升级基金”两大基金板块,率先初步形成“1+1+N”基金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落地注册9支,余额83亿元,基金规模全市排名第一。

  (五)聚力财政管理,防控财政运行风险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零基预算改革力度,创新预算编制方式,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推动财政资金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二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遵循统一标准,严格规范实施,提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会计核算、资产和政府采购模块运行效率,达到对预算管理数据的有效利用,增强大数据理财能力。三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充分考虑政府债务风险、财力承受和项目建设需求等情况提出新增债券项目资金需求,通过安排年度预算资金、加大资金统筹调剂、强化土地出让管理、加快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处置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化解存量债务。四是扎实开展财会监督检查。从严从实抓好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逐条罗列,提出整改要求,持续跟踪问题整改情况和效果,提升财会监督实效。五是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建设,把好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关,2023年全年结案项目送审金额8亿6600万元,综合审减率为8.2%,审减金额约7100万元。有效遏制财政投资建设项目中的高估冒算和损失浪费等现象,确保了财政性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

  二、2024年财政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活古城、战江南”,为全面建设高质量“品质名城·现代都市”作出贡献。

  (一)稳抓收入大盘,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2024年预期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收入预算增长6%。一是盯紧重点税源,夯实税源基础。加强与街道、税务部门的协作及信息共享,动态跟踪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及时发现税收异常点,切实做好“零距离”服务,倾听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升行业头部企业税收贡献。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培植优质税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类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快速兑现、尽早见效,加强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引进培育,着力引进一批创税产值高、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税源型企业和成长型项目,培植成长性好的稳定财源。三是转变传统思维,提升基金实效。转变传统生财聚财思维,树立“股权财政”理念,深耕市场化运作,加快惠企资金基金化改革,推进实施“补改投”,完善“1+1+N”基金体系,以基金为抓手,持续推进“以基金引基金,以基金招项目,以基金造生态”招商工作。

  (二)加强资金统筹,提升财政保障实力

  一是关注上级政策,主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紧盯上级政策动向和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主动参与专项转移支付涉及的竞争性评选项目,精准策划生成可行性项目,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对接,最大限度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二是盘活土地资源,及时回收土地出让收入。做细做实年度土地出让计划,全力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分析研判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地块区位优势,把握好土地出让时机和节奏,加快“招拍挂”进程,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出让收益。三是精准策划项目,提升债券申报成效。完善专项债券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形成2024年专项债券项目5个,其中新策划项目3个,续发项目2个,力争更多债券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四是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摸清存量、分类处理;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管齐下、惩防并举”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财政存量资金分别采取收回、整合、统筹的方式进行盘活,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强化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严格落实“三保”在财政支出的优先地位,保证民生支出占比七成以上,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不动摇,精打细算严把支出关口,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无预算、超预算原则上不得安排支出,部门项目原则上“只减不增”,新增支出需求优先通过压减存量项目经费、整合现有公用经费等方式解决。三是推进项目库建设,建立进入退出机制。实施财政专项资金动态清理退出“清单式”管理,对政策到期的专项资金原则上予以退出,对到期持续或新增政策的项目一律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未完成事前评估或审核不通过的项目资金,不予纳入预算安排。

  (四)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财政稳健运行

  一是完善财政运行监测。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强化“三保”支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开展财政运行、库款余额、直达资金、专项债券、债务风险等运行监测,切实守牢财政风险底线。二是加强债务风险防控。统筹做好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安排,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在省财政厅下达的限额内。依法依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按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守住政府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做好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强化“1+X”专项督查,加大国有资产租赁监管力度,持续加强财政资金全过程、全覆盖监管。

  (五)深化预算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大零基预算改革力度,切实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的基数依赖,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益。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预算单位为基础,梳理采集与资产管理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相关信息,打通系统间数据交互通道,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二是完善预算绩效闭环管理。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深度融合,强化绩效目标源头管理,硬化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促进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三是完善区对街道财政体制。修订完善“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增收分成、短收扣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对街道、社区财力适当下倾,保障基层基本运转,进一步调动街道办事处增收节支、当家理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