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4-12-29 16:59 浏览量:1
  区八届人大四次

会议文件(十四)

 

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5 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1229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林顺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是鲤城区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在面临困难挑战的情况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打造“两个升级版、一个核心区”的发展目标,统筹协调、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科学调度,全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运行在困难中实现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9.3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7.1%,低于年度目标3.4个百分点。

——公共财政总收入实现19.38亿元,增长0.1%,完成调整后预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1.07亿元,增长1.81%,完成调整后预算;经过努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可实现11.42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3.18%

——工业增加值实现82.7亿元,增长8%,低于年度目标3.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0.1亿元,增长6%,低于年度目标3.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59.17亿元,增长13%,低于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2.34亿元,增长15%,高于年度目标5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实现9.45亿美元,增长13%,高于年度目标13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实现267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27.56%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07万元,增长7.5%,低于年度目标0.5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出生率、万元GDP能耗降低、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等约束性指标预计能够完成市下达目标。

(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2014年,经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区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9个,总投资508.4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8个,总投资230.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6亿元;预备项目41个,总投资277.54亿元。预计全年48个在建重点项目中有45个项目开工,开工率93.75%,实现投资43亿元,完成年计划101%,增长28.9%。其中,政府投资类项目实现投资7.9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9.96%;社会投资类项目实现投资35.0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15%。分行业看,21个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实现投资7.4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1.08%9个城建项目实现投资21.4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0.88%18个产业项目实现投资14.1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3.56%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效和特点

1、有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狠抓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紧密结合鲤城实际,深化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协调调度力度,有效控制经济下行态势。一是释放政策效应。今年来先后制定实施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等相关区级文件、措施190项,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各项政策补助,共兑现各类扶持资金8500万元,推动10家企业申请自行实施三旧改造。二是加强经济调度。召开财税调度会16次,工业生产调度会8次,各种形式的经济分析会8次,开展调研活动10多场,解决问题200多项。积极化解企业融资应急难题,帮助区3个行业公会取得银行授信7亿元。三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克难活动,着重抓好项目招商、合作意向、手续报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动建开工等工作,努力发挥项目投资的“压舱石”作用全年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31次,15个项目通过市政府用地联席会,1个项目通过市地价会,成功发行10亿元城投债,5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8个项目新开工,18个项目按计划建成或部分建成。

2、全力推动经济增效升级

创新驱动成效渐显。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38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53.6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29家企业获评市首批科技小巨人,火炬电子、海天材料获评全市首批最具成长力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企业被列入市“数控一代”工程首批示范项目名单。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行业技术中心1家;14家企业的93个项目被鉴定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项目。铂阳精工CIG靶材项目成功落地。

新兴业态势头较好。现代金融方面,4家小额贷款公司上缴税收4045万元,增长54.63%;新增了创信、恒信2家典当公司,7家典当公司典当总额4.61亿元;新批创新类准金融机构2家。电子商务方面,6家限上电子商务企业零售额14.8亿元,增长33.3%,增幅明显快于传统商业;“闽品汇”平台入驻电商企业200多家,全年实现销售额3亿元;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完成投资1亿元,“淘宝城”开始招商;海西顺丰物流泉州总部纳税1800万元。文化产业方面,圆满完成“文化之都·多彩鲤城”文化周承办工作,新增3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门里博物馆正式开馆,功夫动漫荣获第二届中国动漫十大名片所有三大奖项。

产城融合支撑有力。基本建成或部分建成一批产城融合项目,城市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笋江新城的新天·城市广场、嘉龙·尚城花园、中骏·四季阳光等项目投资8.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8.3%;南益·鲤景湾、卓辉·金色外滩项目收尾;温陵商贸中心、百脑汇、海西汽车汽配城二期、中骏商城等重点商贸项目基本按计划推进。在产城融合项目的支撑下,我区房地产市场建设和销售在房市低迷的背景下逆势上扬,房地产投资增长68.22%,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11.78%

3、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金融改革持续发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改革试点成效渐显,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签约入驻机构37家、开业运营24家,网络平台注册成员单位1300多家,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型企业累计授信2.7亿元、贷款1.04亿元,2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贷款1700万元。有效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成立福建中小企业互助商会,设立全省首个中小企业互助基金;设立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基金、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资金和企业应急保障周转专项资金。制定实施鼓励企业到场外交易市场挂牌融资政策,财佰通、四季天宝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众益太阳能启动新三板挂牌上市进程;火炬电子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会,明年将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汇鑫小额贷款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报;汉威机械发行8000万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

民综改革有序推进。制定实施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和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方案,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科研领域,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平台,聚集了物联网科学研究院、泉州市光电技术研究院等7家民营科研院所,建成省级科技孵化器。深化“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新认定龙头企业48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1家),发动小微企业积极配套市域内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创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48件,知名商标70件,各类有效注册商标近万件。

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公布全区前置行政许可目录。推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年度报告制度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年登记企业近1300户,增长90%。深化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发布实施《鲤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实现服务流程化、表单化和程序化,顺利通过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中期评估。开展行政机构改革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拟制我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方案。

治理机制更加完善。伍堡社区试点社区民警“四个不”制度,稳步推进社区警务网格化、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数字城管二期试运行,涵盖全区8个街道79个社区,信息采集员上报案件处置率全市首位。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放宽行业协会准入条件,引入行业协会竞争机制,允许社会组织“一业多会”,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29家社会组织获得3A以上等级。率先推行信访代理制度,完善信访工作制度。

4、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建成保障性住房1730套,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3%。开展省劳动就业用工信息系统试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5%以内。五险参保扩面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养老保障金、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居民医保政府补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社区53个试点社区累计投入6781万元,完成环境卫生整治、道路硬化亮化、周边环境绿化、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216个。10个省级宜居环境建设项目投资2.28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用事业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完成第四届福建省文明城区总评迎检工作。国家生态区创建高分通过国家技术评估,2014年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预计可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协调推进。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江南学园第二实验幼儿园9月正式招生,第三实验小学教学楼主体封顶。开展国家级健康教育试点区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省市前列,鲤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封顶。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宗祠文化普查、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划定等,进一步完善文保单位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全国文化先进单位通过复评。安全生产四项主要控制指标全部下降。计生工作综合考评全市第一,“单独两孩”政策全面实施,人口出生率8.94‰,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58%,出生人口性别比99.54。物价、国防、工会、妇女儿童、档案、审计、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康复等工作取得新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和用工结构矛盾突出、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下降,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利用外资等6项指标未能完成年度目标;二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部分工业企业外迁流失和倒闭,工业项目促动建和闲置厂房招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要素瓶颈制约突出,土地存量有限,“三旧”改造难度加大,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四是民生改善和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务还需进一步提高。

为此,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全区上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项目安排

(一)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2015年,我区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区划、体制机制制约我区快速发展的不利因素越来越明显,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安排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工业增加值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10%,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10%,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下,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以市政府下达的计划为准(详见附表)。现简要说明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主要考虑是: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省市的发展形势看,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福建发展,研究提出一系列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泉州市又是国家级金改、综改区,并稳步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改革红利和开放拓展效应将逐渐显现,区域环境总体有利。综合整体发展环境和我区三次产业发展实际,预计2015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通过努力可以支撑GDP增长8.5%

2、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主要考虑是:预计2015年将有1家企业在主板上市、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经调查了解,2015年有33个工业新增长点预计新增产值20.75亿元,加上工业企业存量的自然增长,扣除部分企业倒闭停产或流失等因素,预计2015年工业增加值约可增长8.5%

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三产增加值有一半依托市里统计,加上计算系数及统计方法的不断变化,实现这个目标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引导各方力量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安排增长8%是必要的。从产业支撑看,经调查分析,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预计增长13%,批发和零售业预计增长8%,住宿和餐饮业预计增长3%,金融业预计增长9%,房地产业预计增长4%,营利性服务业预计增长9%,非营利性服务业预计增长6%,综合测算可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4、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这2项指标财政预算报告将做具体说明。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主要考虑是:我区土地存量少,能带动支撑投资的大项目少,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分布在我区的很少,项目投资不可能大幅增长。因此建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增长10%,其中重点项目投资52.96亿元,工业技改投资约30亿元,社会其他投资约30亿元。

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主要考虑是:我区在建的中骏商城、新天·城市广场明年将建成开业,汽车市场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新门街复兴改造项目明年将启动,将对我区商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体量已达到较高水平,多个支柱行业市场也趋于饱和,在高基数上难以继续保持高增长。从外部环境看,周边城区扩张加快,城市中心东移,购买力分流,这些都不利于我区商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经综合分析,建议安排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与2014年实际增长持平。

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10%。主要考虑是:受当前经济预期减弱和载体不足影响,招商引资形势仍不容乐观,但由于2014年利用外资仅完成任务的27.56%,降低了目标基数,在此基础上增长10%是可以实现的。

8、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10%。主要考虑是:据了解,明年将有部分外贸货源外流,流失后我区外贸出口体量减小、增速放缓。因此,2015年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建议安排增长10%

此外,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出生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三项指标按市下达计划安排,分别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下。万元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待市下达后再安排。

(二)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根据2014年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本着轻重缓急、有保有压、量力而行的原则,建议安排2015年重点项目94个,总投资848.0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55个,总投资415.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96亿元,比2014年增长24.3%;预备项目39个,总投资432.6亿元。在建项目从投资主体看,涉及政府投资类项目17个,2015年计划投资11.98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22.62%;社会投资类项目38个,2015年计划投资40.98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77.38%。从行业看,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18个,年度计划投资9.08亿元,占17.14%;城建项目11个,年度计划投资20.43亿元,占38.58%;产业项目26个,年度计划投资23.45亿元,占44.28%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5年全市经济增长要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我区要按照GDP增长11%的一揽子指标来完成。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七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围绕打造“两个升级版、一个核心区、两个先行示范区”战略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打下更实基础

工业要创新驱动,稳中求进一是全力引导产业升级。深入开展“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大力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积极推进“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二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铂阳精工CIG靶材研发及生产、钧石能源HDT高效太阳能电池、众益太阳能灯具、火炬电子新厂等重大工业项目推动力度,支持企业以规模和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覆盖面。加大工业项目促动建力度,全力推进闲置厂房招商,为工业发展增添后劲。三是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充分发挥已设立企业应急保障周转专项资金作用,撬动银行贷款帮助中小微企业债务解扣。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多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推进规下转规上工作。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和各级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引导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比。

三产要做实做精,争创一流一是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推进以泉州高新区“两个中心”、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为龙头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申报及融资、市场要素交易等服务能力。二是重筑中心市区商圈优势。推进温陵商贸中心商贸区、新天·城市广场、中骏商城大型购物中心、百脑汇、开元盛世广场等现代商贸楼宇建设。加快电子商务总部基地、海峡时尚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等电商聚集区建设,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对相关产业领域的渗透。三是延伸文创产业链条。利用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积极对接“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加快规划建设闽南文化生态园,引导推进新门街、中山南路、西街等街区业态转型提升,营造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推进海西工艺文化产业营运中心、“东亚之窗”等文创项目前期工作;支持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申报4A级旅游景区,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升鲤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四是努力培育总部楼宇。加快滨江总部经济区建设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二进三”,建设总部大楼;支持利用存量楼宇改造提升,鼓励发展特色楼宇、专业楼宇,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前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销售中心等。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发展开拓更广空间

积极优化投资环境,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强化项目的组织策划。重点谋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加快引进和储备一批总部型、平台型、创新型、专业型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加强项目资金和用地保障。继续落实好国家、省、市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努力对上争取、着力市场融资、突出对外引资、鼓励社会投资,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土地存量,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加大重点工程推进力度。继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克难活动,加强重点工程的现场协调和工作督查,不断完善、总结和创新现有工作机制,助推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与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以靠前服务、优化环境促进项目发展。争取全年新开工项目18个,建成和部分建成项目22个,前期突破项目15个。

(三)全力推进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为发展增添更强后劲

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改革试点工作。支持金融机构来鲤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加快发展非金融机构和投资咨询、财富管理等金融配套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支持企业境内、境外上市和在“新三板”、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债券方式直接融资。推进中小企业互助会建设与发展,对接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共担资金,完善小微企业增信机制。推进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深入开展“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引导龙头企业主辅分离,支持中小微优势企业向“精品工厂”、“精致服务”等转型,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整合度和竞争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新兴业态、健康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根据省市总体部署,有序推进区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进一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管养分离等机构编制管理新方式。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逐步健全与市场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的后续监管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清理和发布制度。逐步建立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科学编制规划。抓好“十二五”规划收盘和“十三五”规划编制衔接工作。紧紧围绕我区“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定位,做好全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抓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培育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极。

(四)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建设,为发展凝聚更多共识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统筹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城市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适时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继续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抓好高山、锦美、后坑、向阳新村、龙头山安置区和江南经济适用房二期等保障性安居工程。

推进生态环境优化。继续深入推进美丽社区建设,力争完成国家级生态区创建任务,适时启动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活动,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继续抓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迎检工作,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实施中小学校布局及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江南学园建设,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持续提升实施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争创全国、全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鲤城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一步巩固计生优质服务和管理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完善人才引进落户制度。加强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社区各项服务网格化管理。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坚决遏制“两违”。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稳中求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鲤城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构建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为顺利完成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141228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