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1-01-05 15:54 浏览量:1

区九届人大

会议文件(十四

 

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1229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3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泉州市鲤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1235”新布局、新要求,抓“六保”、促“六稳”,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总体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基本完成了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8.55亿元,增长3.6%(预计数,下同),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实现18.8亿元,下降5%完成调整后年度计划目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35亿元,增长1%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工业增加值实现136.34亿元,增长1%,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建筑业增加值实现23.92亿元,增长0.4%,低于年度计划目标0.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78.06亿元,增长5.1%,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6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4.8亿元,增长15%,高于年度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实现5000万元,增长24%,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9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实现41亿元,增长0%,低于年度计划目标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8.4亿元,下降2%,低于年度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92万元,增长3%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02人。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4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规上工业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9项约束性指标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

(二)2020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全区38个在建重点项目实现投资82.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1%,滞后序时进度9.9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完成情况看1个交通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完成计划的541.7%2个农林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300万元,完成计划的26.5%8个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完成计划的85.2%12个城乡建设与生态环保项目完成投资72.1亿元,完成计划的110.6%4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7亿元,完成计划的71.4%11个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完成计划的25.9%从工程形象进度来看,有14个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24个项目滞后序时进度;新开工项目8个,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8个。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特点

1.全力抓产业谋发展,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运行企稳向好。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8.55亿元,增长3.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增长7.1%0.9%5.1%,比重调整为0.0536.5463.41。除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外,其余指标均已实现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排名全市前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增速今年来持续保持全市首位。

第二产业逐步回暖。工业生产加速恢复,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增幅较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产值实现437.77亿元,增长1%,增幅较一季度提高34.5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势头,三大产业实现产值381.48亿元,增长2%,其中,机械汽配增长6.5%、电子通信增长1.6%、纺织鞋服增长1%。企业经营形势好转,增产面进一步扩大,19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90家企业增产,较年初增加59家。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实现23.92亿元、增长0.4%,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41亿元、增长7.6%

第三产业支撑强劲。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1%,增幅较一季度提高11.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居各产业之首。主要行业拉动有力,其它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36.5%,占比最大)增长2.5%,拉动三产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从5月份起止跌回升,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金融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14.3%)增长9.7%,拉动三产增长0.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11.4%)实现增长15.4%,增速大幅回升,较一季度提高37.2个百分点,拉动三产增长0.6个百分点,源昌?江南城、保利?天汇等楼盘热销,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70,增长4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38.9个百分点。

2.加快调结构促转型,创新动能不断积聚

创新机制持续完善。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累计申报8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申报34家。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27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67件。新增7家企业列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名单、7家企业入选市瞪羚企业培育库;10家企业获评2020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家;40家企业获评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加快集聚,获得3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立项,推荐市级团队科技特派员1个、市级法人科技特派员1个、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17名。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深入实施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行动,8家企业获批2020年度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和两化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项目1个、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1个、市级“数控一代”示范产品项目13、市级智能制造征集项目6个。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毫米电子片式厚薄膜生产线、火炬电子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高技术产业化2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实施毫米电子“单层芯片瓷介电容器研发与产业化”“STVA系列温度补偿衰减器研发与产业化”、铁通电子“铁路通信传输设备数字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3项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

3.切实稳投资扩需求,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

切实抓好有效投资。大力推进片区开发,延陵片区改造(源昌江南城)、西郊片区改造等项目超序时进度推进,完成兴贤路中段片区改造项目征收,鲤城历史上体量最大的片区改造项目——繁荣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3325亩)75天完成征收65.42万平方米,征收率超99%,创造“鲤城速度”。抢抓“两新一重”机遇,完成新基建增规列盘活动6505G网络站点配套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16个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全年增速超10%,先进制造业投资预计增长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全市第一

切实扩大内外需求。深挖潜力促消费,开展两届幸福鲤城购物节活动,累计发放惠民消费券合计2039万元,拉动消费1.42亿元;联合市里举办汽车品牌嘉年华暨汽车服务下乡活动,新能源汽车同步推出相关补贴及优惠措施;建设西街夜间经济示范区,持续开展古城系列文旅活动,加速消费潜力释放,全年预计接待旅游总人数3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开拓市场稳外贸,贯彻落实市外经贸稳定发展10条、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28条等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壮大外贸企业群体,帮助102家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开展出口防疫物资海关监管政策宣讲会、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全流程线上解析培训会等系列培训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国外知名展会,助力企业出口业务有序恢复,全区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41亿元,与上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实现5000万元,增长24%

4.着眼生态优环境美,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城区

城市功能加速提升。全面铺开古城保护修复、新区建设,区容区貌明显改观。实施城建专项攻坚项目24个,实现投资19.6亿元,新开工项目10个、完工项目13个。加快道路提升改造,泉州七中江南校区配套道路建成通车,江南大街至浮桥街、泉州西高速出入口周边环境完成升级;建成古榕公园,开展延陵公园和晋江南岸(鲤城段)景观提升项目前期工作,东鲁路、二郎巷、学府路完成绿地“补绿”;组织实施7条区级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配合市级开展29条古城核心区街巷综合保护提升;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8个,预计全年可完成项目改造25个、实现投资5522万元;稳步实施“厕所革命”,改造改建公厕18座、零星修缮公厕17座,实现社区公厕全面移交区级管养;持续深化“两违”综合治理,拆除违法建设13012.41巩固垃圾分类成果,推进老城区垃圾分类全面覆盖,基本完成垃圾分类硬件设施配套,探索易腐垃圾就地就近处置。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突出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实施《鲤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完成市级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减排项目10个,建成重点监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座,探索对134家涉VOC重点企业实行“黑白灰”分类管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优良率达96.7%。开展第二轮碧水清源整治计划,完成排洪渠A段(鲤城段)整治工程,整治南低渠未完成雨污分流的排污口13个,南北二路渠水质基本消除黑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扎实推进净土清废,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转移处置危废117批次、450.4吨。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28件信访件验收销号,办结各类环境信访件349件、办结率达100%

5.着力抓改革激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兴商”法治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持续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中介服务事项缩减至11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政府投资房建类)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发布失信“黑榜”信息11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14条;扎实做好“双公示”工作,24个政府部门接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27266条。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85.7%的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推行首批“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模式,开设“一窗通办”服务专窗,全面压缩企业开办时限至1.5个工作日。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全程智能化登记,实现办照“不见面”“全天候”“无纸化”。深化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及时完善行政服务标准8项、废止无用标准9项。

加强法治建设,营造“安商”法治环境。建立“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等调解衔接机制,确保所有矛盾纠纷都有调解渠道,今年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26件、调解成功率100%。在区、街道、社区三级成立“诉非联动中心”“法官工作室”,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畅通12315在线维权举报投诉渠道,立案查处知识产权案件14起。推行“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依托全国首个“鲤城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解决群众路线上法律问题781人次。在全省率先出台《涉民营企业家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办理规定(试行)》,加强涉非公经济案件羁押必要性诉讼化审查;在全市率先出台《鲤城区人民政府合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鲤城区人民政府合同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政府合同实现全流程规范、全过程管理。

6.坚持保民生守底线,共享发展成果惠及更广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摸清鲤城人口家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92万元,增长3%3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超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94%。有效落实稳就业举措,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积极开展就业稳岗暖心服务行动,发放各类稳就业奖补6149.3万元、惠及企业317家;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参训企业93家、1141人次;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开发公益性岗位18个。各类社会保险继续提标扩面,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标准提高至150元、175元,实现贫困人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府代缴全覆盖。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775/人月,特困人员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同步调整至1010/人月、1210/人月。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1048万元

社会事业更加进步。一是巩固提升“教育强区”成果。启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成立区教育发展基金会、筹集捐款2.73亿元。新增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泉州市实验幼儿园教学楼、泉州七中江南校区建成投入使用,福师大泉州附属中学改扩建、常泰中心小学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成立区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二是持续推进“健康鲤城”建设。新增床位数205张,千人均床位数达3.4张。万祥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建立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网络。进一步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完成健康档案建档33.1万份、电子建档率达82.2%海滨、临江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基本完成呵护母婴健康工程目标任务。三是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泉州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鲤城区数字文创动漫基地”启动建设。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新增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现文保单位智慧用电系统全覆盖。完成8处申遗点遗产标识、界桩界碑摸排、核实;揭牌成立“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建成8个社会公共足球场,启动青少年足球发展计划四是努力实现幸福养老。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服务对象达4774人;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引进2家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推动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卫生机构签约服务率达100%。建成首个“老年心理卫生服务点”。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构建鲤城特色“社区网格化+职能应用+街巷治理微网格”治理模式。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完成4168个监控点位安装,实现主干道全覆盖;新增监控探头1548个,完成社区“天网工程”建设任务,全方位增强基层治安防控能力。全区信访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可控,获国家信访局信访工作“三无”区的表彰。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获涉黑恶犯罪嫌疑人6人,查封、扣押涉案资产500余万元,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深刻汲取3·7”欣佳酒店事故教训,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平安鲤城·雷霆行动”,完成385栋小加工作坊和企业厂房、429栋自建房、2211栋群租房的安全隐患整治,安装简易喷淋装置5400套、独立式烟感探测器9844个,设置规范电动车集中充电场所410处。进一步加强审计、监察、民族宗教、消防、双拥、妇女儿童、档案、老龄、粮食安全等工作,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经济已逐步回归正轨,向好态势不断增强。但我们也要看到,制约我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存在,仍需高度关注、积极应对。一是疫情仍是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未能有效缓解;二是项目储备不足,缺少引领型重大项目,项目对经济增长支撑力不强;三是收支平衡压力剧增,财政收入增量不能满足支出需求;四是城市综合功能不够完善,宜居宜业品质有待提升;五是社会事业、民生保障还存在一些欠账和短板,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坚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唯一一例输入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我区成为首批公布的疫情低风险区。

一是持续强化社会面管控。加强境外入鲤人员管控,实施境外人员从“国门”到“家门”的全程闭环管理,摸排管控境外入鲤人员697人;加强中高风险地区入鲤人员管控,按要求实施医学观察和开展核酸检测,累计实施医学观察中高风险地区入鲤人员1.05万人;落实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摸排检测6.12万人。始终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两张网,压实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强化冷链食品和经营场所外环境核酸检测,完成标本采集3461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二是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制订“六稳”“六保”实施方案,推出“暖企”10条和14条补充意见等一系列应对举措,落地落实各级稳增长、保发展政策,开展工业增产增效、基建扩容等12个专项行动,有效打通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操作链。切实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累计减税降费4.48亿元,依法准予延期缴纳税费209.32万元,办理出口退税4.05亿元,减免养老、工伤、失业费用约1.88亿元;实施阶段性减征、缓缴企业职工医保费,共计减征5671家、489.69万元,15家企业通过缓缴审核、延期缴费金额145.47万元;执行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优惠金额1200余万元;大工业客户享受暂停恢复费用减免政策,减负金额500余万元。4月份左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均已实现全面复工。

三是落实防疫物资保障。全区财政投入0.74亿元直接用于疫情防控,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赠,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共采购、接受捐赠各类防护设备物资包括口罩115.5万个、N95医用口罩1.22万个、防护服8010件、护目镜2300个等,有效保障全区防疫物资需求,并及时发放到防疫第一线,发挥有限物资的最大效益。疾控中心、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疫情防控最大日消耗量准备10天,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拥有足够、有效个人防护。加强重点生活物资市场监测,敦促粮食供应点、商超备足民生必需物资,全区生产生活物资储备充足,市场价格稳定。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21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接力之年。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部署,围绕区委“1235”发展思路,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开好头、起好步,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指标安排和保障措施

在充分预估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建议我区2021年按照GDP增长8%的一揽子目标进行安排,同时,安排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项指标均增长5%主要考虑:一是衔接上级要求和我区规划目标。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推动五年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要求我区必须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谋划2021年目标。二是把握经济发展的态势、趋势。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区经济发展受海外疫情及防疫常态化等因素影响,仍将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全省“十四五”时期将从总量赶超转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除了进一步巩固总量优势外,下阶段将更加注重人均水平、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区应在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前提下,将更大的力量投入到调结构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1.关于产业发展预期目标

建议2021年全区产业发展目标安排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工业增加值增长5.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实施园区提档升级行动。盘整利用高新园区低效用地和厂房,推进产业空间“疏、整、促”,加快启动“高新区科创中心(标准厂房)”项目,打造“专精特新”微型产业园,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产出效益。二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火炬电子泉州智慧总部、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高技术产业化及超高效叠层二代和三代太阳能基础产线集成基地等项目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三要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突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化纤、织造等传统产业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力支持田中机械、众益太阳能等引进高端智能装备、新建数字化车间,力争全年培育1-2家数字化车间,实现鲤城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四要完善旅游产业链。紧抓“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契机,梳理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丰富浏览链,围绕“一山一水一城”等特色资源,加快实施龙头山片区文化旅游街区、泉州聚宝城南文化街区、晋江南岸(鲤城段)整治及景观提升、紫帽山农业观光生态园等项目,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延伸住宿链,建立辖区内旅游接待载体名册,分类进行滚动管理,对招商困难、资金不足的旅游接待载体统一招商、集中盘活,形成商务宾馆、休闲度假酒店、民宿、青年旅馆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提升餐饮链,鼓励刺桐时代村、美食街、西街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餐饮,提升鲤城饮食文化的魅力指数;拓展娱乐链,以商业综合体和中山路、打锡街、南俊路、东街等街区为依托,引进更多的娱乐业态,打造商业综合体+教育+音乐+体育+电影+主题公园的娱乐链条,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五要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和楼宇经济。大力推进万帮修、天地汇、众益5G智能灯杆、崇德教育后服务、华创汽车销售等平台经济项目建设。加快江南新区国际商贸综合体、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二期、鲤城数字经济智慧园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滨江总部经济区等现代总部商务区建设与招商,培育壮大楼宇经济集群,打造区域性商务营运中心。六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以“鲤城区数字文创动漫基地”为战略抓手,围绕产业链推进项目链,招引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重点培育鲤城数字文创手游、动漫游戏、影视电竞、创意设计、数字旅游等数字文创产业,积极打造数字文创动漫产业集群。

2.关于创新转型预期目标

建议2021年全区创新转型目标安排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规上工业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完成市下达的控制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加快科技型企业群体建设。认真落实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和工作要点,加快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生成和落地,力争新增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家。发挥好各级财政资金项目引导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35家企业享受研发投入奖补政策。二要培育和提升“双创”平台。发挥8个省市级众创空间及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示范效应,继续扶持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梦工厂、莱搭众创等精品众创空间项目,推进双创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高新区科创中心,积极推动我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作用,促进我区企业加快产学研资源合作共享与进步。三要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培养和引进支柱产业中的学科领军人才,引导鼓励申请泉州高层次人才。持续深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推动建设科技特派员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带动我区企业研发、生成科技创新项目;鼓励龙头企业、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申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四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长空亮剑”行动,编制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计划,开展重点行业整治,有效提升大气精准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于近三年平均值,6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综合实施“碧水攻坚”行动,加强内沟河、沟渠水系、饮用水源地保护,持续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保证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全面实施“守护净土”行动,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土壤安全利用率明显提升。

3.关于需求增长预期目标

建议2021年全区需求增长目标安排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出口商品总值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全力以赴稳投资。继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以“五个一批”项目管理为抓手,着力实施46个在建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新开工建设项目15个,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24个。开展“两新一重”增规列盘活动,努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跟踪鲤城繁荣片区棚户区改造、高新区科创中心、站前大道鲤城段(南环路至池峰路)道路工程等5个专项债储备项目申报进展,力争专项债券工作取得新突破。二要多措并举扩消费。积极融入“内循环”发展格局,大力培育文旅消费、网络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常态化举办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幸福鲤城”购物消费节、汽车文化节等促消费活动,分季节、分节日开展特色夜间消费活动,联合惊艳传媒、捷云软件建设我区直播基地,拓宽直播带货、数字教育、远程办公等新消费空间。三要精准施策促招商。结合江南片区建设、鲤城区数字文创动漫基地建设,聚焦现代商贸、总部经济、大数据、5G网络等领域,围绕补链强链扩链,集中力量招引一批龙头企业、优质团队和高成长型项目,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四要打造“海丝”交流大平台。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外贸”新模式,鼓励本土企业跨国并购布局全球产业链。用好用活“9·8”厦洽会、进口博览会等重要经贸平台,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全方位产能合作,创新开展第三方合作市场。加强与海外华侨联络联谊,充分发挥侨商、异地鲤商力量参与海丝重要门户建设;进一步提升鲤台交流合作层次,落实落细惠及台胞台企政策措施;深化与海丝沿线的教科文交流,着力拓展新友城,持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4.关于民生改善预期目标

建议2021年全区民生改善目标安排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完成市下达计划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开展援企稳就业工作,扩大企业受益面,及时为企业减压赋能。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城乡适龄人员参保扩面工作;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救助政策,完善重点保障对象台账和信息系统;扎实推进养老事业发展,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12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二要推进教育优质发展。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福师大泉州附属中学改扩建、常泰中心小学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充学前教育资源,督促宝嘉誉峰、中南滨江铭悦等小区配套幼儿园完成移交;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第六批“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提升泉州七中、泉州六中、福师大泉州附属中学软硬件设施,推进省示范性高中、省达标高中创建。三要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健全完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应对疫情的各项准备;推进泉州妇产医院、万祥医院二期等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努力构建适应我区人民群众需求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严格行业综合监管,有效遏止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生。四要完善公共文体服务。完善江南新区文体设施建设,落实社区综合文化站、百姓书屋、群众文化广场等重大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古韵鲤城·公益分享”“刺桐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体育健身设施,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五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消防宣传“五进”活动,抓好火灾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成果应用,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巩固提升“社区网格化+职能应用+街巷治理微网格”行动,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区。

5.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攻坚,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根据我区营商环境监测评估结果中存在的短板、痛点、堵点,优化整改措施,确保逐一销号。继续落实减税降费、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贷款和减负等政策,最大程度发挥政策红利。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推进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和应用,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二要统筹优化机构改革。推进党政群机关“三定”规定调整工作,着力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对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跨系统、跨领域整体重塑,加大对“小散弱”和职责相近事业单位的整合撤并力度,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衔接做好机关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检验检测认定机构整合等专项改革工作。三要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把握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大改制挂牌上市激励力度,推动佰源机械等企业上市融资,切实做大我区上市企业规模。推动设立1家政府融资担保公司和2家民营融资担保公司,鼓励银行增贷,帮助企业化解资金困难。推动数字金融科技产业园的前期工作,筹建区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委员会,扎实推进不良贷款处置,确保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以内。四要加快招商机制改革。探索公司化招商运营模式,在商业集团下设立国有招商集团,逐步整合全区自有招商载体,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通过资产管理加招商运营手段,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设立产业基金,扶持招商项目做大做强,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完善招商工作统筹调度机制、激励机制,健全招商储备库,提高招商落地效率;打造招商云服务平台,探索制作招商热力图小程序,构筑鲤城招商新门户。

(二)2021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聚焦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全区重点工作,重点围绕“两新一重”及新动能引育,强化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对高质量发展超越支撑,以增量优化存量,不断培育新增长点。一是充分考虑产业项目对城市的驱动作用。工业方面,以高新园区为基地,注重将毫米电子、火炬电子、恒劲科博等重点工业增资扩营项目纳入项目盘子,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服务业方面,结合大片区综合开发和古城商贸振兴,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构筑新经济发展高地,注重将城市商贸服务业、新基建新经济、文化创意和旅游等项目纳入盘子。二是充分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区现代化支撑作用,拉起城市建设“骨架”、畅通城市“脉络”,注重将片区开发、聚城畅通、地下管网等“三大工程”建设项目纳入项目盘子。三是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完善,注重把一批能够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于补齐教育、医疗服务等社会民生短板,体现社会和谐和增强群众幸福感的民生项目纳入盘子。

2021年安排区重点项目97个,总投资921.0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6个,总投资479.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7.7亿元;预备项目51个,总投资441.74亿元。46个区在建重点项目中:①交通项目2个,总投资5.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5亿元;②农林水利项目2个,总投资1.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0.68亿元;③社会事业项目7个,总投资5.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7亿元;④城乡建设与生态环保项目9个,总投资263.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亿元;⑤工业及平台经济项目11个,总投资29.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亿元;⑥服务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4亿元。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为顺利完成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谋篇布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