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鲤城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4-03-21 17:19 浏览量:1

  2023年以来,泉州市鲤城生态环境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牵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单位先后获评泉州市2020—2022年度文明单位、2023年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执法技能竞赛“三等奖”、2023年泉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职业技能竞赛团体季军、2022年度区级“平安单位”等多项荣誉。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政合力,系统构建“大环保”治理格局

  一是逐级传导、层层压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发挥区环委会统筹协调作用,提交区领导牵头召开生态环保专题会、协调会56次,带队现场检查67次,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批示165次,层层传导压力,落实问题通报和定期协商制度,确保环保责任目标落细落实。二是组建专班、联动提升环境问题整改力度。发挥区环委办作用,加强调度、预警、上传下达,滚动更新、通报辖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及时提交区委、区政府研究整改,发出督查通报14期。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实行“两办+环委办”三办融合办公,抽调发改、信访、自然资源、城管等核心人员集体办公,确保做到统一指挥、快速响应,顺利完成中督迎检工作。三是网格治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础作用。加强街道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组织签订街道生态环保目标考核责任书,开展督查指导,通过培训、现场检查、督促指导等多种形式提升街道环保工作水平。

  (二)聚焦环境改善,致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坚持综合施策,扎实开展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2023年,我局持续推进大气精准减排,加大移动源污染整治,强化大气污染应急联防联控,在全市率先以政府名义出台《鲤城区工业企业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工作方案》,推动制鞋、印刷、工业涂装行业低VOCs原辅材料的替代,年度完成10个精准治理项目,推动2家低效废气处理设施提升改造、4家铸造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改造,取缔4台生物质燃料锅炉,完成新增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175辆,启动大气污染防控应急预警34次。针对群众关心的扬尘问题,牵头开展城市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出动586人次,检查在建工地133家次、工业企业29家次、城市道路扬尘渣土车等142次、储备土地80家次,召开鲤城区城市扬尘点题整治联席会9次,开展扬尘联合督导检查5次,推动解决问题29个,在各媒体各类宣传报道30篇,发布典型案例2批9个,入选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扬尘整治典型案例2件。2023年,鲤城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8-250,综合指数2.94,空气质量有效优良天数比例为95.8%,PM2.5等六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2023年,围绕省控浮桥断面水质提升目标,开展精准溯源分析和水质跟踪监测,制定《鲤城区入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鲤城区晋江感潮河段水环境攻坚治理方案》,大力实施项目工作法,推动完成入江入河排口查测溯治,稳步推进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实施8个晋江感潮河段攻坚治理项目,全面消除入海沟渠黑臭,除黑比例100%,提前完成市下达的除黑任务。牵头抓好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摸排整治园区内工业企业排水情况,确保工业废水全面达标入管处理。常态化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有序组织南高渠日常巡查和沿线排水口专项整治,整治排口31个。2023年度鲤城辖区晋江干流省控断面(浮桥)水质均值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北二路渠稳定消除黑臭。

  三是坚持分类管控,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2023年,我局严格落实调查评估和质量控制制度,完成金鲤片区等11个储备用地拟变更为住宅的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建立鲤城区新污染物治理局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开展化学物质环境统计调查,排查企业230家,审核填报纳入统计范围企业31家;常态化开展危险废物产废单位规范化管理评估,组织固体废物专项攻坚行动,年度完成企业规范化考核35家,转移处置危废5520.65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管理计划申报率100%,危废转运处置利用率99.9%,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三)聚焦问题整改,不断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

  2023年,我局把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抓好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一是全力推动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2023年11月22日-12月22日,我局牵头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提请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区配合生态环保督察协调联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六组,建立“集中办公工作机制”“领导包案机制”“工作专班机制”“督办问责机制”等四项工作机制,有力有序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期间,按要求报送3批次4项档案内容,接办上级转办信访件20批次51件,接受现场检查2次、暗访1次,刊发区级简报28期,梳理上报市环保督察信息65条,市级简报采用22条,推送我区相关新闻26条;针对督察期间暴露出来的生态环境领域问题短板组织立行立改,制定《鲤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进缓慢污水直排问题依然存在立行立改工作方案》等5个方案,切实推进督察问题整治。二是全力推动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根据各级通报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更新制定2023年度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对重点问题实施周调度、旬通报,开展现场核查、联合督查,推动25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序整改;牵头完成泉州市肉联厂关停整改,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取得较好的整改成效,相关做法在省厅官网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聚焦要素保障,有力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2023年,我局注重源头管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管理各项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是在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持放管结合、宽严相济、便捷高效的原则,创新环境管理和监管方式,优化环评审批模式,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主动靠前服务,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前期环境预评估工作,提速增效30个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年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9个,完成环评登记备案项目 43个,核发排污许可证125张,助推59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二是在深化节能减排方面,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全面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年度完成工业源减排项目3个,减排VOCS25.99吨,核定并完成购买可交易排污权的工业企业25家,2023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3.9%,碳排放强度下降47.3%,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约10%。三是在深化低碳工程建设方面,将低碳建设作为中心城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编制实施《鲤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推动11个低碳社区建设(市级低碳社区2个,区级低碳社区9个),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区和新峰社区被市里作为绿色低碳创建典型上报省厅,取得较好的低碳示范效应。四是在深化低碳文化建设方面,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组织开展2023年鲤城区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依托低碳日、生态日、科普日等节日,联合工信局、老科协、文明办、妇联、教育局部门等开展各类环保宣传活动7场次,发动街道、社区组织 “环保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9场次,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12场次。

  (五)聚焦风险防控,全力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2023年,我局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风险管控,积极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一是强化环境执法检查。认真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 “清水蓝天”“静夜守护”“扬尘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区环保网格累计巡查20826次,上报事件信息13418条,开展双随机抽查污染源80家、全链条环境监管建设项目59个、办理环境违法案16件,罚款79.4312万元,查封扣押1起,移送公安1起,限产停产1起,发出书面责令改正告知书11份,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6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4件,实施鲤城区第一起渔业领域的增殖放流形式的生态损害赔偿,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损害赔偿覆盖率。二是妥善处置群众诉求。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所需、所盼、所愿转化为为民办事的指南,全年受理举报件198件,按期办结率100%,以破解难题的实绩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三是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开展2023年生态环境重大事故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完成涉核技术利用、危险废物及饮用水源地等16个目标清单的排查整治,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8个;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20家次,开展系统数据核查5批次。四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联合泉州市南渠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泉州金浦供水有限公司签订《鲤城区突发环境应急物资共享使用协议》,在南干渠道饮用水源地沿线建立3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健全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同时,督促66家企业自行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年度辐射事故应急演练、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六)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2023年,我局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一是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分层级建立单位及中层以上干部职责、廉政档案,及时梳理廉政风险点,更新局岗位廉政风险清单,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开展集体廉政谈话1次,任前廉政谈话1次,经常性廉政责任谈话9人次。二是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年开展书记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1次、以党员大会、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10次。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年度《打造党建强引擎  奏响绿色奋进曲》党建品牌获评2023年泉州生态环境系统特色党建项目比赛三等奖。三是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认真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管理,强化网络舆情正面引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控权、话语权。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为鲤城奋力实现“品质名城·现代都市”美好蓝图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二)重点工作

  1.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PM2.5、PM10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开展企业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低效设施提升改造、实施大气精准治理项目,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扬尘“点题整治”。二是深化水环境治理。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大会战,推进43个污水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加快江南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进度,加强入河排口环境管理,启动建设乌石滞洪湖片区和水生态治理中心项目,落实区域水质监测综合评价体系,借助“一网统管”数字化平台,协调解决水污染防治、断面水质巩固提升等问题。三是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开展用途变更为“两公一住”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加强固体废物监管,开展危险废物产废单位规范化管理评估,积极配合开展市“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新污染物治理,开展化学物质环境统计调查。

  2.以更高站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打造营商优质开放先锋城区目标,坚持审慎包容执法原则,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行政许可改革提质增效,全面实施建设项目“多评合一”、环评与排污许可一体化办理,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前期专人指导,规范环保中介机构管理,主动服务企业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3.以更大力度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强化污染源日常监管,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强化环境隐患排查,深化“点题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环境问题,时刻关注舆情动向,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处,持续压降环境信访量。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监管,以辖区涉核技术利用、涉危险废物及南高渠鲤城段为重点,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环境利益诉求。不断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保障辖区环境安全。

  4.以更宽视野推广绿色发展方式。落实生态文明目标责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巩固“工业园区标准化”成效,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智能装备等支柱产业提档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工程,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公众参与,用好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发动辖区各个街道多层次、多形式、多维度开展“环保进社区”宣传活动,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做好通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复核迎检工作。

  5.以更实举措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梳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历年历次各级环保督察以及督查检查新发现的问题清单,持续落实督察整改党政领导挂钩督办等整改工作机制,强化重点整治项目的跟踪督促,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上级通报问题纳入一本账清单,狠抓污水提质增效和内沟河水质不稳定等问题攻坚,扎实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提高群众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

  6.以更严要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自觉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中。二是强化能力作风建设。以学深理论、学透法规、学精业务和全员、全年、全过程练兵为抓手,促进综合能力、执法水平和监测技能有效提升。三是深化品牌建设。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巩固提升模范机关、文明单位、平安单位建设,坚持作风监督常态化,构筑廉政风险管控“防火墙”,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互促共融“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