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打造“和鲤”分类样板模式 全力构建世遗古城“无废城市”
时间:2024-07-26 16:37 浏览量:1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泉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面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作为全市首个通过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的县市区,鲤城区积极探索“五有”工作模式,打造“和鲤”分类样板模式,全力构建“无废城市”,引领世遗古城低碳生活新风尚。

  覆盖有序,垃圾分类工作无疏漏

  鲤城区通过实施“三个全覆盖”战略,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分类类别全覆盖以及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无死角、无遗漏。全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及经营区域垃圾分类实现100%全覆盖,并创建市级示范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个、市级示范片区1个、精品小区2个、示范小区42个,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减量有道,绿色办公引领垃圾源头革命

  鲤城区通过多项举措推动垃圾处理方式从“无序处理”向“减量处理”转变。全区公共机构率先垂范,所有区直部门、街道党政机关实行OA无纸化办公;区直部门与区政府签订垃圾分类主体责任书,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责任机制;同时,组建专业考评队伍,每月对重点区域进行垃圾分类考评,形成考核工作闭环,确保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管理有范,垃圾分类体系再升级

  鲤城区在垃圾分类配套设施、转运体系及街巷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动垃圾分类从“失范管理”向“规范管理”转变。全区统一配备“四分类桶”,优化垃圾收集车辆和投放点位布局,新建设分类屋和分类亭,并构建完善的垃圾转运体系,实现各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同时,试点街巷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集,提升整体街巷环境整洁。

  据了解,鲤城区配置更新各型号垃圾收集车辆224辆,全区原有2156个垃圾投放点位通过“撤桶并点”合并为1343个,新建设分类屋11座、建分类亭367座,其余临时点位根据规范设置分类桶及投放指引牌;厨余垃圾配备专门收储转运车辆75部,制定公交化转运路线4条,设置接驳点位114个,各小区每天定时将厨余垃圾桶运送至指定接驳点,直运至南安圣元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处置,实现了家庭厨余垃圾从“0”到“1”的质变。

  机制有效,构筑垃圾分类新常态

  鲤城区通过建立良好氛围、督导制度、执法机制、督导员绩效机制及指导巡查机制等,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教引导活动,建成宣教中心和多个宣传阵地;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的督导组定期开展现场督导;城管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引入第三方专业企业开展指导巡查,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由政府服务向物业管理的转变。

  据了解,鲤城区建成垃圾分类宣教中心1个,设置户外大型广告牌9处、设置草地插3500余个,张贴宣传海报16万余张(处),开展宣传活动580余场,年入户宣传15万户,年入户宣传率达到100%;累计开展现场督导22次,发出督导通报15期,整改问题210余处。

  创新有力,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鲤城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分类实效。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引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智能回收设备;创新积分兑换模式,与社区内商家合作,让居民享受垃圾分类实惠;推动“环卫一体化改革”,实现垃圾分类与环卫工作深度融合;成立首家“垃圾分类协会”,培养专家、志愿者队伍,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引进社会慈善机构力量参与垃圾分类事业,取得良好成效。

  鲤城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全力打造“和鲤”分类样板模式,将为全市乃至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示范。未来,鲤城区将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鲤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