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鲤城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和环境监管模式,坚持“无事不扰”与“服务到家”相结合,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坚持“服务到家”,推进“贴心式”帮扶
审批服务加速度。主动融入全区招商工作,常态化跟进项目建设信息,建立项目台账,第一时间组织介入,提前帮助研判选址、环境容量瓶颈等重点难点,实行极速受理,即来即受理,让企业项目环评审批走上“直通车”。今年来,全区65个市、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环评手续56个(含环评豁免47个)。审批事项精简化。深化生态环境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梳理规范网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提速增效14个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即办率为85.71%、行政许可时限平均材料数为3.43个,100%实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解企难题零距离。充分运用一线调度、现场办公方式,与企业和项目面对面、近距离开展协调服务,为企业、项目答疑解难,铺就服务企业“快车道”,真正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今年来,走访企业7家、解决问题4个。如今年江南水质净化中心及配套管网工程前期准备碰到的环评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批难题,主动上门现场办公答疑解难,助力项目落目落地。强化调度优保障。深入挖掘总量减排潜力,深入实施年度重点减排工程,及时核定和收储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优先满足辖区内重点项目排污权需求。今年来审核排污权交易申请企业12家,调剂挥发性有机物指标4.18553吨。
二、坚持“无事不扰”,推进“精准式”监管
今年来,我局致力营造公平法治环境,最大力度地支持企业合法、守法经营。实施清单式管理。推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环境管理水平高、环保信用评价佳、环境守法情况好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动态管理,全区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24家,免除现场执法检查企业2家次,引导企业自律。开展双随机检查。梳理“双随机、一公开”事项清单,制定年度生态环境执法计划,科学统筹日常执法和专项执法检查任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2024年来纳入双随机企业60家,其中重点污染源企业4家,一般污染源企业56家,开展双随机检查50家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做到查处分离、办审分离,今年来,依据泉州市生态环境局不予行政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事项等三张清单,我局对非主观故意、首次违法、轻微且没有造成明显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对符合减轻、从轻裁量的处罚情形依规进行办理,予以不予处罚的5家、不予处罚金额30.5838万元,减轻处罚5家、减轻数额8.1509万元,并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将服务企业、释法提醒贯穿执法全过程,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推行非现场执法。依托福建省环境监察执法系统、生态云平台,采取无人机、走航车、用电监管等监管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借助科技力量破解监管难题,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严格控制现场检查频次和规模,减少对企业经营干扰,提高了生态环境监管效能。
三、坚持“信用管理”,打造“阳光型”环境
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按照公平正、公开透明原则,组织辖区存在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全区纳入2024年度市级参评企业5家已按时完成。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政务网站及时公开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等信息,及时公布、推送信用信息,推动信用评价结果的共享和运用。推动信用缺失专项治理,积极引导2家失信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有效规范经济社会秩序,坚持以信用手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泛开展环境普法宣传,用好生态环境领域的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等宣传载体,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日为契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把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宣传教育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今年来开展帮扶指导、普法培训、送法入企等点对点普法宣传活动12场次,引导企业知法守法合法经营,推动社会公众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