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鲤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省、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三大方向,立足区情深挖电子信息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持续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龙头带动,培育集群。我区电子信息新兴产业在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具有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我区现有的智能装备、通讯光伏、应用软件等其它可以与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发展的产业资源,确定以“网络通信产业”作为集群发展方向,共计整合我区160多家中小企业纳入集群范围,其中包含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4家省专精特新、4家省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截至目前,我区“网络通信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数量超万人,2024年产值约为110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率超7%,集群内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8个,近三年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速达23.47%。
二是技术创新,补链强链。聚焦工业设计、产学研、产业人才等需求,搭建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推动西安交大等来鲤共建3个以上产学研联合体,选派华中科技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推动我区电子信息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进程。依托泉州(鲤城)产业加速中心等“两地双园双中心”,鼓励企业通过向外并购企业(专利)、合作研发、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扩展产业链技术、生产基地,推动龙头企业在上海、成都、湖州、南昌等地建设异地研发中心,吸纳当地研发人才提升企业整体科研力量。引导电子信息企业与招商企业协同联动,拓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太阳能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
三是园区建设,聚链成势。结合我区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相关工作,加强电子信息产业聚链。其中,科创中心瞄准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光电产业园瞄准光电信息产业,园区聚焦“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目标,推动重点企业之间建立上下游关系。以火炬电子紫华园等专业园区为产业发展载体,提速火炬紫华园应用生产各式超级电容器及组件,实现年产1亿只超级电容器的增值扩产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