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有关规定,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要求,近日,泉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课间10分钟延长为课间15分钟,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
优化课间安排
丰富课间内容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要结合实际,逐步推进课间优化安排,“一校一策”制定课间活动优化方案。鼓励将课间10分钟延长为课间15分钟,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并且应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学校要依据校情、学情需要,统筹安排好课间时长,自主设置课间安排。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按时下课,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各县(市、区)要加强培训指导,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导学校教师从课间的管理者转变为共同参与者,引导学生利用课间走出教室、走到户外,通过适度活动、游戏、交流等方式放松休息。各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个性化亮点活动,鼓励开展各类闽南童玩活动,让学生亲近闽南文化、传承闽南文化。落实课间近视防控,指导学生通过远眺等方式放松眼睛,组织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
拓展活动空间
打造活动品牌
各学校要坚持“小场地,大体育”理念,积极谋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利用学校走廊、平台、楼顶、教室转角等“金边银角”,打造更多运动空间。科学划分静态和动态活动区域,合理规划课间活动行进路线,补充必要的活动器材,创造更加适宜的课间休息、活动环境,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注意根据天气和季节变化,灵活调整室内与室外活动安排。
各地各校要以品牌构建打造特色学校为立足点,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为核心支撑点,以阳光体育大课间为突破口,将“一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新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花式”篮球、足球、跳绳、轮滑等活动,增强课间活动趣味性,增强学生体质,推动大课间朝着趣味化、精准化的方向迈进,实现学校体育特色项目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深化。
夯实安全管理
强化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要指导学校制定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和流程,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保障,积极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落实校方责任保险制度,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全有序开展课间活动。建立课间网格化管理,加强课间活动场所排查和人员值守,及时制止危险活动,消除安全隐患。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公开监督投诉方式,建立学生课间时间调整的检查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要组织对学校课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对安排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的,要督促学校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进行约谈和通报。省、市教育督导部门已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各学校责任督学要开展相关督导,每学期至少实地督导1次。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向家长的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