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认真落实省委巡视工作要求,着眼区属学校课后服务、古城公厕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推进立行立改,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回应人民期盼,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永恒的光芒,永恒的爱,不容你胆怯,不能怕错怕失败,流过的汗水……”下午5点,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教学楼内传来琳琅歌声,该校的小火炬合唱团成员们按照声部进行日常的声乐训练。教学楼外,同学们化身运动健将,参与篮球、足球、健美操等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项目,喝彩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今年来,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持续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在晚托服务的基础上,打造“新馨”校本课程,开发“德馨”“智馨”“体馨”“美馨”“劳馨”五大类拓展型社团,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受到广大家长、学生的欢迎,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有1099人,比例达到了72.88%。
据介绍,在晚托服务中,在一、二年级学生开展闽南童谣诵读、集体阅读、数学思维训练等课程,进一步增强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到六年级学生则安排自习答疑、作业指导、综合阅读等课程,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有效对接,“一对一”帮助学生在校内学会、学好、学足。而在“新馨”校本课程方面,学校根植闽南特色文化,开设火鼎公婆、拍胸舞等非遗社团,电子百拼、创意编程、无人机等科创社团,篮球、足球、健美操等体育社团,萨克斯、合唱、中阮等艺术社团,并有机融合劳动教育,变革育人方式,全方位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学校有83%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了让他们融入泉州、爱上泉州,我们开设火鼎公婆、拍胸舞等非遗社团,邀请火鼎公婆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润珠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们感受原汁原味的非遗魅力。”该校校长张江锋表示,在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学校也会组织学生一起煮元宵、包润饼菜,让他们沉浸式体验闽南传统习俗。
作为该校艺术教育的靓丽名片,小火炬合唱团是该校的传统特色社团,拥有14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合唱团共有70多名成员,我们会在每周三、周五的课后服务时间固定开展训练,还会不定期邀请福建省合唱协会、泉州市合唱协会的优秀专家来校指导。”合唱团指挥老师赵子君介绍,多年来,合唱团在省级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三等奖、市级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二等奖等荣誉。“课后服务课程开设以来,我参加了合唱、美术等艺术社团以及篮球、足球等体育社团,学习到许多技能,受益匪浅。”来自六年级(1)班的学生刘哲瀚告诉记者,他的学习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作业基本能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完成。学生家长王佛长也对该校课后服务成果赞不绝口,“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无人机社团以后,既拓展了知识面,整个人也变得更自信了,希望他坚持做热爱的事情。”王佛长告诉记者,课后服务有效减轻了双职工家庭的负担,解决了孩子放学无人接、作业无人教的问题。
今后,学校将逐步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及座谈会,根据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并逐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多元化课程,与校外专业机构或民间艺人开展合作,帮助学生培养更多兴趣与技能,让课后服务切实成为学生开心、教师用心、家长放心、社会真心满意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