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人口净流入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8-08 10:38 浏览量:1

  人口净流入是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体现的是历史的存量,并非当年的变动,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反之则为净流出。近年来,随着鲤城区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古城文化与旅游经济不断深度融合发展机遇下,人口持续保持净流入状态,但净流入总体体量小且呈现下降趋势。

  一、鲤城区人口净流入基本情况  

  2020年(人普年份)至2023年,全区常住人口分别为39.6万、39.7万、39.8万人、39.9万人(非人普年份通过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平均增长0.25%;户籍人口分别为27.13万、27.82万、28.2万、28.4万人,年平均增长1.54%;净流入人口分别为12.47万、11.9万、11.6万、11.5万人,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1.5%、30%、29.2%、28.8%。

  (一)从人口净流入看,呈逐年下降趋势。2021-2023年全区净流入人口逐年减少了0.57万人、0.3万人、0.1万人,近三年共减少0.97万人,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三年内下降了2.7个百分点。

  (二)从相邻县(市、区)看,我区人口净流入总量及占比偏低。2023年全区净流入人口11.5万人,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28.8%,而同时期丰泽区净流入人口40.11万人,净流入人口占比达54.7%;石狮市净流入人口32.03万人,净流入人口占比达45.9%;晋江市净流入人口81.71万人,净流入人口占比达39.3%,净流入人口及占比均远高于我区。

  (三)从自然增长力率看,我区人口自然增长乏力。从下表可以看出,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开始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呈现负增长,2023年为-0.57‰,低于全市(0.11‰)0.68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12位(安溪-1.73‰)。

  鲤城区2020-2023年常住人口情况

  指标及年份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常住人口数(万人)

  39.6

  39.7

  39.8

  39.9

  出生率(‰)

  8.92

  7.50

  6.78

  6.59

  死亡率(‰)

  6.68

  6.65

  6.84

  7.16

  自然增长率(‰)

  2.24

  0.85

  -0.06

  -0.57

  二、影响人口净流入主要因素

  (一)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方面

  1、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虹吸效应大

  一般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都相对密集,通常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存在较强的人口虹吸效应,具体表现为人口倾向于向人口密度更大的城市流入,而且人口结构更趋年轻化,城市发展也更具潜力和活力,例如长三角地区流出人口的最主要流入地为上海,珠三角地区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为广州、深圳,以及其他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和中西部经济增长迅速的流入城市等等。

  2、支柱产业培育带动就业人口流入

  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口流入也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些高、精、尖行业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发达地区,往往能吸纳更多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如“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以电商等第三产业为主,虽然增加值不如以工业为主的地区多,但带动的就业人口很多;昆山作为“中国最强县”,工业发达,拥有多个产业集群和大量的工业企业。

  (二) 政府政策和城市环境方面

  1、户籍政策

  户籍政策对教育、医疗领域对人口流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近几年西安、郑州、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纷纷大幅放宽落户门槛,吸引人才落户,表现在城市新落户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的明显上升,直接有效地提高城市人口的净流入。

  2、人才政策

  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如提供工作岗位、租房住房、生活补贴、技能培训、子女入学等福利,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流入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吉林市实施人才政策成果显著,高级职称人才、高端人才连续2年进大于出,高校毕业生留吉规模连续3年增长;辽宁通过“兴辽英才”计划和“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也引进了大量人才。

  3、住房政策

  外来人口在迁入时如果面临着严峻的租房住房压力,由此会导致城市人口净流入的减少或导致人口流入其周边的地区,最终导致当地人口净流入的减少或下降。

  4、社会公共资源

  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丰富的地区,对外来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有子女教育需求和关注养老医疗条件的人群。

  5、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性、生活环境质量、城市的发展潜力等也会影响人口的流动方向,比如一些城市规划良好、注重生态环保、具有创新氛围的城市,更容易吸引人口流入。

  三、国内部分城市、地区及泉州人口净流入情况

  (一)国内部分县域城市表现突出

  2022年全国有9个县域城市的人口净流入超过了50万人,分别是义乌、昆山、晋江、慈溪、常熟、长沙县、新郑、张家港和江阴,其中7个来自东部沿海地区,2个来自中部地区。

  1、义乌:人口净流入达到了99.72万人,接近百万大关,在各大县域中高居榜首。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商品门类齐全,个体户、企业比较多,近年来积极向电商转型,快递数量、电商直播都很突出。

  2、昆山:素有“中国最强县”之称,人口净流入达到92.13万人,位居第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拥有多个产业集群和大量的工业企业。

  3、晋江:人口净流入达到82.69万人。从1994年起,连续29年领跑福建县域经济,其鞋服、纺织、建材、食品产业十分突出,涌现了安踏、361°、特步等一系列知名运动品牌,有“中国鞋都”之称。

  4、慈溪:人口净流入规模达到了79.61万人,接近80万,位居县域第四,是中国最大的小家电产业集聚区,被誉为中国“小家电之都”,在电熨斗、电吹风、电暖器等多个细分品种产量位列世界第一。此外,有4个县级市(昆山、义乌、慈溪和晋江)的城区人口超过100万,跻身大城市行列。

  (二)福建省各地市情况(2022年)

  2022年,全省9个地市中,人口净流入有3个,人口净流出有6个。

  1、人口净流入地市:福州常住人口844.8万人,户籍人口728.84万人,净流入115.96万人;泉州常住人口887.9万人,户籍人口773.82万人,净流入114.28万人;厦门常住人口530.8万人,户籍人口282.81万人,净流入247.99万人。

  2、人口净流出地市:宁德常住人口315.6万人,户籍人口355.23万人,净流出39.63万人;南平常住人口265.1万人,户籍人口313.68万人,净流出48.58万人;莆田常住人口319.9万人,户籍人口367.29万人,净流出47.39万人;三明常住人口245.5万人,户籍人口285.61万人,净流出40.11万人;龙岩常住人口271.6万人,户籍人口315.76万人,净流出44.16万人;漳州常住人口506.8万人,户籍人口527.2万人,净流出20.4万人。

  (三)泉州市各县(市、区)情况(2023年)

  2023年,全市13个县(市、区)中,人口净流入有7个,人口净流出有6个。

  1、人口净流入县(市、区):晋江市常住人口208.0万人,户籍人口126.29万人,净流入81.71万人;丰泽区常住人口73.3万人,户籍人口33.19万人,净流入40.11万人;石狮市常住人口69.8万人,户籍人口37.77万人,净流入32.03万人;鲤城区常住人口39.9万人,户籍人口28.40万人,净流入11.50万人;洛江区常住人口25.8万人,户籍人口21.45万人,净流入4.35万人;台商区常住人口25.6万人,户籍人口23.13万人,净流入2.47万人;开发区常住人口3.2万人,户籍人口0.95万人,净流入2.25万人。

  2、人口净流出县(市、区):安溪县常住人口99.1万人,户籍人口119.21万人,净流出20.11万人;永春县常住人口41.3万人,户籍人口59.20万人,净流出17.90万人;南安市常住人口153.1万人,户籍人口165.92万人,净流出12.82万人;泉港区常住人口36.3万人,户籍人口41.68万人,净流出5.38万人;惠安县常住人口79.0万人,户籍人口83.02万人,净流出4.02万人;德化县常住人口33.9万人,户籍人口35.49万人,净流出1.59万人。

  四、提高鲤城区人口净流入对策建议

  人口增长与经济协调发展会对城市产生良性影响,人口增长会带动消费增长、促进建设投资及民生支出迅速扩大、促进城区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形成城市规模经济,因此,要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引导调整,着力提高鲤城区人口净流入量。

  (一)聚焦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营造宜业环境

  从目前鲤城区产业结构情况看,202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0.03%、33.43%、66.54%。其中第二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鞋服与机械汽配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产值占74.1%,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6.9%;第三产业占比较丰泽区、福州市鼓楼区、厦门市思明区分别低了15.66、26.26、20.76 个百分点。我区三产比重偏低,与中心城区不匹配,高新产业少对劳动年龄群体尤其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不利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一要优化产业结构,以产聚才兴城,做好产业规划,以第三产业、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引导企业家立足鲤城实际制定发展计划,构建产业多元发展健康态势;二要聚焦数字经济、体验式消费、文化旅游等新兴领域,让古城资源彰显新时代魅力。要打造高质量就业岗位新增长极,让各领域人才能够来、愿意来,以高质量劳动力带动鲤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二)聚焦城市——明晰城市规划,构建宜居环境

  鲤城区城市环境有山有水,具有紫帽-乌石山、晋江、古城“一山一水一古城”三大特色优势,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升城市品牌,有效吸引外来人口。一要完善城市规划建设,构建宜居环境,大力打造老城区品牌,积极引导文旅行业同古城生活有机融合,盘活古城文化资源,在新城区要利用面积广、流动人口多等优势条件,在沿江两岸形成高端企业总部增强江南新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一江两岸各有特色的片区定位;二要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以城兴产聚人,与福州、厦门等城市相比,鲤城区城市公共配套短板明显,阻碍劳动年龄群体定居,要完善综合交通道路规划,梯次实施城区道路畅通工程,加快形成新主城区循环交通网,要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带动鲤城区向现代化宜居城市快步迈进。

  (三)聚焦人才——改善民生条件,提供宜留环境

  民生问题是城市发展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解决人口红利释放不足问题要聚焦鲤城区民生福利,积极书写鲤城民生清单,为本城群体提供宜留环境,向城外群体发送宜迁信号。一要落实引才政策,改善民生条件,进一步发挥人才激励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良性作用,解决引进人才落户、居住、子女就读等实际问题,增加城市情感温度;二要着眼留居难题,提供宜留环境,针对本地劳动力流失、外地人才流入不足的问题,要关注新时期年轻劳动力生活现状,解决年轻劳动力定居鲤城后顾之忧,着力解决年轻劳动力及其子女的住房与就学问题,吸引更多高质量劳动力定居鲤城,点燃鲤城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