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鲤城区商贸经济运行分析-鲤城区人民政府
2024年鲤城区商贸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2025-03-27 11:30 浏览量:7
 今年以来,鲤城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落细中央、省、市一揽子增量政策决策部署,积极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需求稳步释放,全区商贸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一、基本情况

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6.46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200.28亿元,同比增长1.3%,受汽车行业低迷、居民消费降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呈下滑态势,全年累计增速较1-3季度、上半年分别降低0.3个、1.0个百分点。

2024年,在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下,金属、化工产品贸易等上游产业有序发展,推动我区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实现626.09亿元,同比增长19.1%,较1-3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2.5个百分点。

二、运行特点

(一)分行业类别看

批发业增长较快。2024年,鲤城区持续做优上游批发市场,完善畅通产业链条,限额以上批发业蓬勃发展。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386.15亿元,同比增长26.3%,较1-3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前列。一是供应链企业支撑强劲3家金属及金属矿供应链企业合计销售额210.88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比重54.6%,同比增长20.6%,拉动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1.8个百分点。二是化工类商品增长迅猛,限额以上化工及制品类销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比重8.6%,同比增长149.1%,拉动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6.5个百分点。

零售业有所回落。2024年,鲤城区重点行业及头部企业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限额以上零售业承压前行。全区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8%,分别较1-3季度、上半年回落0.6个、8.2个百分点。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汽车销售低迷,汽车零售企业中有31家呈负增长,负增长面41.9%,合计拉低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4.7个百分点。二是头部企业拉动乏力,利德凯、中闽百汇零售、福宝汽车3家头部企业增速出现下滑,合计销售额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重18.3%,同比下降2.4%,拉低全区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0.5个百分点。

住宿餐饮业增势上扬。2024年,鲤城区全力打造世遗典范,文旅影响力再上台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保持上扬态势。全区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7.8%28.1%,较1-3季度分别提高0.2个、11.7个百分点,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是新增住宿载体贡献明显7家月度新增住宿业企业同比增长280.6%,合计拉动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7.5个百分点。二是星级酒店经营稳定1-4季度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表显示,泉州酒店、华侨大厦、金星大酒店客房入住率都达到80%以上,合计客房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餐饮企业生意红火,限额以上餐饮业调查单位中,法人单位营业额增长43.8%

(二)从商品类别看

民生商品平稳复苏。2024年,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断发力,生活物资保障更加充足,民生商品供给有序。一是生活类商品需求持稳,限额以上日用品类、饮料类、饮酒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6%7.2%5.1%二是中西药品供保有力,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中草药及中成药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4.0%18.9%

焕新商品释放动能。2024年,在“以旧换新”政策加力下,家电家装、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品涨势良好。一是家电家装快速增长,得益于天猫优品泉州经营主体在鲤落地,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17.0%,其中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92.3%;限额以上家具类零售额增速扭负为正,同比增长89578.9%,增幅连续4个月扩大。二是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9.9%,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连续4个月扩大。

出行商品整体稳定。2024年,受油价调整和汽车保有量上升等因素影响,出行类商品销售整体保持稳定。一是石油类商品拉动明显,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比重29.7%,同比增长7.8%,拉动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二是汽车消费降幅收窄,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实现76.73亿元,占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39.1%,同比下降1.0%,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较1-3季度收窄10.4个百分点。

(三)从街道情况看

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以鲤中街道体量最大,实现销售额265.63亿元,占全区比重42.4%,拉动全区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增长9.4个百分点,主要以金同、新奥、泉信等大宗商品批发业为主。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以临江、常泰街道体量较大,其中临江街道以机动车燃油零售、互联网零售为主,零售额占全区比重30.3%,拉动全区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增长2.9个百分点;常泰街道以汽车零售为主,零售额占全区比重27.9%,拉低全区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增速0.4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传统百货零售持续低迷

电商平台及实体商业多元业态发展迅速,传统百货零售外部竞争压力加剧,整体经营情况不佳。2024年,全区限额以上百货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7%,低于限额以上互联网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27.7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负增长。根据1-4季度生产景气状况表,租金、人力等运营成本攀升成为大型商超盈利减少的主要因素,该因素一定程度影响着区域百货零售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建议多方联动促进百货零售复苏,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主管部门可组织大型商超开展优惠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提供购物补贴等方式,激发居民消费热情。积极协调本地商业地产商,为经营困难的百货零售企业提供租金减免或缓缴支持。鼓励百货零售企业与鞋服、工艺品等产业加强联动,举办展销活动,不断拓宽消费场景。

(二)部分大宗商品支撑不足

当前社会经济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市场需求萎缩,部分大宗商品拉动效应减弱。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5.3%12.3%,分别低于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3.8个、6.8个百分点,中石化森美、金同供应链等头部企业增速出现放缓,支撑力度不足。

建议结合本土产业特色,大力推动大宗商品贸易发展。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石油及制品企业与周边石化园区紧密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对于金属材料企业,推动其与机械制造、水暖卫浴等产业精准对接,开展定制化材料研发。此外,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业展会,并设立专项基金,全方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与市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