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将继续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居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健康鲤城”建设,以全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拓展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努力构建契合大众健康需求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为鲤城推进“品质名城·现代都市”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添智增力。
一、今年以来工作亮点成效
(一)在体系建设上抓重点,服务能力提质增效。一是不断优化就医环境。在前期区妇幼保健院加固装修和泉州市中医外科医院义全院建设项目先后建成投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鲤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浮桥和常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容医疗资源。二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发挥中心城区省、市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全区各公立医疗机构分别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在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三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继续落实优质服务基层行项目和社区医院创建;积极推动江南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力争到2025年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水平。四是打造一院一品发展矩阵。开元、鲤中、海滨、临江、浮桥、江南、常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开设慢病中心、中医特色护理门诊、骨伤科、中医皮肤科、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管理中心、中医内科、康复科,构建以品牌科室为引领,着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二)在内涵拓展上保民生,工作导向紧跟大局。一是实施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为具有鲤城区学籍或户籍、未接种过HPV疫苗且年龄在13周岁-14周岁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目前已印发实施方案,并与区教育局联合摸排接种人数。二是配合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2024年上半年,共有7名主治以上医师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诊疗532人次,参加病历讨论60人次,教学查房78次,开展业务培训25次。三是推动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升项目。按常住人口39.8万人及人均85元的标准,省级补助资金1691.5万元和区级实际配套1708.78万元均已全部下达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四是开展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预估我区任务数为11326人,目前已完成6075人(53.64%)0-6岁儿童孤独症的初筛工作。五是推进鲤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目前该中心已购进中医体质辨识分析系统、十功能自动煎药机等多套中医药诊疗设备,对中医馆外围墙壁进行布置,并为中医馆及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加装排烟系统,着力提升中医药“治未病”和“促康复”的服务能力。
(三)在基本服务上夯根基,卫生触角持续延伸。一是做实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结余资金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增量部分提取比例方案,进一步规范健康档案信息采集,核实、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72910份。二是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细化考核方案,强化宣传力度。目前全区组建了3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家庭医生121人,实行分片、网格化管理,我区家庭医生签约电子签约服务人数219223人。三是推进“党建+邻里”卫生服务站点建设。以健康服务站点为抓手,持续主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定期安排医务人员或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坐诊巡诊,提供常见病、慢性病诊疗,确保居民享受到便捷、优质、高效、贴心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已建有卫生健康服务站点28个,其中“五星级”5个,“四星级”3个,“三星级”5个。
(四)在疾病防治上不松劲,监测机制初步完善。一是健全完善联防预警机制。统筹做好新冠、流感、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落实养老、托幼、学校、托管、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传染病疫情防控指导,完善三级流调、监测队伍,分层级响应,规范疫情报告与处置,严防发生聚集性疫情。二是强化重点区域风险防控。加大伊蚊密度监测频次,对各街道、社区网格员开展全覆盖消杀技术和孳生地清理再培训工作,力争做到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全覆盖、无死角。三是持续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结合全国第 36 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举办鲤城区第36个爱国卫生月宣传暨“关爱健康 传递文明”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健康义诊、健步走等群众可感可及可享的形式,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自觉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五)在历史底蕴上谋突破,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一是组建古城中医药“探寻队”。组建一支中医药文化探寻队,沿着刺桐古城文化脉络,走街入寺、进医入馆、拜访名医,着力搜集蕴含古城中医药文化的资源线索,编制一张古城中医药文化资源分布图,规划一条古城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路线。二是夯实古城中医药“软硬件”。加大投入着力提升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服务和建设水平,海滨、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精品中医馆”;利用鲤城区中医药学会、“名医传承工作室”等平台,积极对接省、市名老中医药专家,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培养多学科、技术精湛的基层中医药专业人才。截至目前,我区已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每万人口拥有中医人员数已达6.5人。三是奏响古城中医药“主旋律”。联合“鲤城微事”开设《鲤医康养》专栏5期,并通过录制古城中医药宣传MV《刺桐寻香觅百草》、闽南语童谣《古城探寻记》等方式,宣扬古城中医药文化;探索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在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开辟中草园、开设中医药课程、汇编《童心话本草》、组织中医药研学等举措,推动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与传承。
二、存在问题
我区无区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及时跟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江南医院创建符合二级医院标准的社区医院,有序推进浮桥、常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
二是做实做优品牌发展格局。立足辖区有三所省、市级三甲综合性医院,而我区公办医疗机构均为“体量小、学科建设薄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于夹缝中求生存,引导各中心积极谋划“小而精”、“单项强”、“有口碑”的中医康养特色服务,携品牌而谋发展。
三是高位嫁接优势医疗资源。积极推进与省、市三甲医疗资源对接工作,推进与福医大二院、省康复医院在双向转诊、科室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四是传承保护中医康养文化。有序推进新峰古榕巷康养文旅项目,加速凯伟广场(康养在鲤)康养项目建设进度,做大古城文旅康养街区,拓展古城中医文旅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