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查不查?听听专家怎么说
时间:2021-12-27 08:47 浏览量:1

国家卫健委近期印发通知,要求严格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工作,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

早在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就印发了《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明确指出“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

此次国家卫健委发文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将“不宜”改为“不得”。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规定?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微量元素营养研究专家做了详细解读。

1、微量元素到底是什么?
     
人们常说的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这里有2个关键词:必需、微量。必需指营养素的必需性,也就是说必需营养素是一类为机体存活、正常生长和功能所必需,但不能由机体自身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与其他食物成分相比,它们具有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即缺乏该营养素可造成功能异常或营养缺乏病,甚至死亡。

2、人体有哪些目前可检出的微量元素?

目前人体内可检出的元素有70种以上,通常将人体内含量大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镁、钾、钠等,将小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公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碘、锌、硒、铜、钼、铬、钴和铁等8种,实际上铁在人体的含量大于万分之一,但仍将铁定义为微量元素。

3、微量元素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功能?

虽然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含量很低,但它们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构成酶及维生素的组成部分或辅助因子、构成激素或参与激素的作用、参与基因的调控和核酸代谢,还有其他特殊的生理功能,比如铁为血红蛋白的成分,参与氧的运输。

4、微量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存在,但体检等普查项目中的微量元素检测有必要吗?微量元素检测到底靠不靠谱?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用什么方法检测哪种微量元素、要检测的生物样品是什么(尿液、头发、静脉血还是末梢血)、检测的目的是了解人群营养状况还是个体营养状况的诊断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如通过检测静脉血的血浆或血清中锌、铜、硒的含量水平,可以了解人群锌、铜、硒的营养状况,但只凭单一的血浆或血清中锌、铜和硒检测结果不能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诊断,还需要结合特定敏感指标和临床症状来综合判断。

5、缺乏微量元素的儿童有哪些表现?

微量元素的缺乏,特别是轻度缺乏,不会出现易察的症状,因此微量元素的缺乏又被称为‘隐形饥饿’。对于母乳喂养或用婴儿配方食品喂养的6个月内正常婴儿,不用补充微量元素;6个月后,能够合理添加辅食且生长发育正常的婴幼儿也无需补充微量元素。

6、什么样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生长发育异常的婴幼儿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家长不要自己决定是否检测微量元素,比如锌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身高,但影响儿童身高的不仅是锌,还有其他很多的营养素,这需要医生作出专业的判断。

此次国家卫健委的规定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防止过度医疗和误导公众。儿童微量元素检测不是一定不能做,而是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开展。

7、对儿童来说,营养元素越多越好吗?
     
营养的基本原则是适宜,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中的一类,摄入要充足,但不能过量。微量元素长期摄入不足会造成营养缺乏,严重时会出现相关病症,但过量也同样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8、如何保证微量元素充足而不过量呢?

答案就是践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科学的原理和百姓健康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及人群生活实践,给出的食物选择及身体活动的指导意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六条核心推荐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适合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针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国营养学会专门制定了《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通常来说,营养补充有3个途径:合理膳食、营养强化食品、营养补充剂。正常人群,主要通过合理膳食来满足营养需要,包括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通常说“药补不如食补”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日常膳食难以满足,则需要营养强化食品。如果已经出现了微量元素缺乏,应使用营养补充剂来纠正营养缺乏。碘盐就是最常见的营养强化食品。中国曾是碘缺乏疾病普遍存在的国家,正是实施了普遍食盐加碘的政策后,中国早在2000年已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疾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