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思路及工作进展
时间:2020-12-03 15:13 浏览量:1
     我局委托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学院)专家团队对我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进行编制,目前正进行实地调研和思路整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定位

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引擎,创新文旅业态,从空间布局、项目推进、业态调整、品牌打造等方面入手,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市场更加精准、品牌优势更加明显的鲤城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把鲤城打造成独具魅力的国际海丝文化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年均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年均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人民币。

二、空间布局

        构建“一城一带一园”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一城即国家级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古城区,一带为滨江文体休闲带,一园即紫帽山旅游康养园。古城新区交相呼应。

(一)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古城

       依托古城历史遗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大泉州旅游集散平台,重点发展古城传统文化体验、数字文创动漫互娱、特色餐饮、住宿接待等。依托“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点,力争打造国家级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

(二) 滨江文体休闲带

        发展观光游憩、文体娱乐等产业,充分利用河、滩等生态要素及休闲步道、江滨公园设施,构建绿色滨江休闲慢生活空间,培育一批具有鲤城特色的文体旅产业活动赛事品牌。

(三)紫帽山旅游康养园

       打造田园生态旅游精品。依托紫帽山优质自然环境和龙岭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健康养生度假和红色旅游。做优生态康养休闲游,注重生态体验、开发天然氧吧、气象景观、山地避暑等生态休闲产品,做足“红色旅游 绿色享受”文章。      

三、具体举措

(一)提升文旅服务配套能力。一是打造大泉州旅游集散平台。完善旅游集散服务网络和相关配套设施,扩展重要节点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标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古城区进一步发展特色主题精品住宿,江南新区力争引进高端商务酒店;深化吃、住、行、购、娱业态发展,将鲤城区打造成具有古城特色的大泉州旅游集散平台。二是全面提升旅游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智慧旅游云平台。开发满足游客在鲤城区范围内集景点游览、食宿推介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移动终端应用,为游客提供数字化、全方位、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二)打响国际海丝旅游目的地品牌。加强申遗点保护,全力以赴做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工作。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申遗成功后遗产区管理、缓冲区保护,充分发挥宋元泉州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优势。保护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老街巷、古民居、古建筑、旧水系保护与文旅产业充分合理利用,鼓励和支持特色主题精品住宿、文创、美食、购物等新业态融合发展,持续增强泉州古城旅游集聚与辐射能力。

(三)发展古城数字文创动漫产业。以打造“古城数字文创动漫基地”作为战略抓手,依托古城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根基,并利用文旅集团产业基地,充实完善泉州文旅数字平台;吸引文化旅游等数字创意企业入驻,挖掘古城文化遗产,创建以泉州各遗产点为全要素的世界文化遗产实景、线上虚拟旅游项目,不断催生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创园区、街区,助力建设泉州动漫基地、全要素数字文创产业生态圈。创建鲤城区城市IP,系统推进古城数字文创新业态全面发展,做大、做强鲤城数字文创产业。

(四)拓展泉州古城文旅夜经济。完善夜间经济发展载体,引入和培育新业态。强化中山路、西街、金鱼巷等古街巷夜市,建设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充分发挥项目景观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行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各个街区、文创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夜间娱乐、演出等文旅项目,展示古城旅游魅力,吸引游客在鲤城过夜,多方位刺激消费需求,释放旅游群体的消费潜力。

(五)鼓励文旅创意产品做大做强。鼓励企业研发具有鲤城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和非遗生产性传承产品,推动非遗项目生产性传承,助力文旅发展。发挥我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区域内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创产品转变,把文化创意融入传统工艺,提升文创产品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一批特色突出、市场优势明显的旅游商品产业龙头企业在各主要景点建立旅游商品销售体验中心。

 (六)加大文化旅游宣传。一是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拓宽宣传古城旅游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借鉴其他城市旅游推介成功案例,打造一批影视、歌曲、舞蹈等文艺精品。做好千年历史名城的推介,向国内外扩展客源市场。二是充分利用旅游博览会、网络营销、合作营销等载体和手段,引导各旅游关联企业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实现市场共享、互利共赢,扩大古城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持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