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以来,鲤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文旅局、市体育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契机,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着力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新提升、新作为,现将2019年来的工作情况和2020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9年工作情况
(一)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1.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月17日,安礼逊图书楼、崇福寺应庚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舶司遗址、顺济桥和南外宗正司遗址等3处重要遗产点正按程序积极申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泉州万正色故居、李贽故居、市舶司和安礼逊图书楼修缮保护等重要历史遗迹抢救性修缮工作。完成市舶司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展厅提升以及清白源井、蒲寿庚遗址等关联性工程。对杨阿苗故居、黄氏民居、蔡清故居、老范志大厝等27家古大厝、古民居文保单位进行用电线路安全改造提升,完成共29处文保单位的电气线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14处文保单位用电监测监控系统安装工作,对我区共75处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线落图,严格防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工程建设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2.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不定期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对电路老化、火烛和燃油燃香类产品进行重点排查。结合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成立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文物保护利用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等文保法律、法规,建立了全区227个文化遗产点普查档案,并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基层工作考核重要内容。规范日常管理,指导各街道、社区网格化健全文保单位保护网络,加强辖区内文保单位日常巡查保护、监管工作。加强与鲤城公安分局、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属地社区和文保单位等部门联动,实施文物保护单位“六位一体”安全管理制度,构建文物安全网络化管理平台,以片带面,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全面掌握实情,责任明确、管理有序的文物保护安全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制定《鲤城区充实文物保护工作力量的工作方案》,招募志愿者、成立文物专家顾问团、招聘技术团队,充实我区保护文物安全工作力量,全面提升鲤城区保护文物安全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水平。
3.“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稳步推进
全力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今年来投入近千万元完成5处申遗点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包括征迁、立面改造、景观提升和设施建设等工程。同时,今年4月底以来,我区严格按照上级申遗办和文物部门要求,深入抓好申遗遗产点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对5处申遗遗产点及市舶司遗址等关联考察点开展全方位巡查,整改整治问题近千条;投入近200万元完成甲第巷口等9处节工程建设、市舶司遗址等5处提升工程;投入近150万元完成顺济桥周边违章建筑拆除工作,申遗点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顺利完成5月26日和7月26日国际专家等重要人员现场考察评估申遗点相关工作。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组织第八批鲤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选,古帆船船模制作技艺、泉州卤料制作技艺、糖画技艺、宝斗糕制作技艺、古诗词吟唱等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举办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千年古乐雅韵的对话,宣传展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包括鲤城区在内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2019年入选文旅部公布的国家级文化保护区名单。
(二)公共文体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
成立泉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鲤城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制定《泉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鲤城区实施方案》(泉鲤委办〔2018〕108号)、《泉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鲤城区建设规划》(泉鲤政办〔2019〕39号)等相关文件。邀请专家为我区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讲座组织举办创建培训会,为基层创建工作解疑释惑。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要求区图书馆、文化馆、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标进行建设提升。投入40万元对东门、金峰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示范点进行改造提升。完善百姓书房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均衡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分布。完成鲤城区图书馆制总分馆建设和藏流通图书的条码改造。
2.公共文化服务典型和亮点纷呈
大力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深入开展文化下基层、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和文化关爱工程。启动“刺桐城文艺促进计划——听鲤项目”,出台《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音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成立泉州市鲤城文艺促进会,进一步提升古城文化艺术内涵。积极打造“刺桐文化广场”、“古韵鲤城·公益分享”、“听鲤的声音”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品牌。今年来“古韵鲤城·公益分享”连续举办了 50多场,观众参与人数达6000多人,成为鲤城文化公益分享的一个重要平台。举办“刺桐文化广场”公益性文艺演出及“无滚笑”原创音乐人巡演;“刺桐文化广场”活动融入市集项目,文艺演出市集结合分场地同时开展,由古城辖区内非遗工艺、文艺产品、特色小吃三大类组成,将设置摊位,以“展示+展演+体验”等形式展开,让市民体验古城传统文化;“听鲤·无滚笑”本地音乐人巡演,泛聚集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为观众带来了多场精彩纷呈的音乐分享会,吸引广大音乐爱好者前来观看。
3.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三大类十五项非遗民俗共300多名演职人员、国家省市各级非遗传承人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台《2019年春节戏曲晚会》录制;举办鲤城区2019年元宵赏灯活动,赏灯区域分布在“四点、三门、三十二处”并结合氛围灯进行布置,营造了“千灯醉古城”的节日氛围,赏灯期间观展流量达124万人次;举办“摄影家眼中的斯里兰卡”摄影展、2019鲤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同城共读”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万卷共知”阅读竞答活动等。
4.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举办鲤城区直机关迎新春暨区2019年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系统党委、高新管委会近300名运动员参赛。承办泉州市2019年泉州市“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千人徒步健行活动。加大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积极下基层学校招收竞技体育优秀苗子,并抓好运动员训练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积极组队参加市十一届运动会,我区共选派406名运动员分别参加散打、拳击、足球、帆船(板)、武术套路、跆拳道、游泳、羽毛球、田径、乒乓球、网球、篮球共25个比赛项目,取得了鲤城区代表队共获得28枚金牌、37枚银牌、32枚铜牌的好成绩(全市各县、区13个代表队第五名)。
(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文旅产业布局谋划升级
持续推动古城“1+2+3”文旅综合片区建设,打造以一条历史文化名街中山路为主轴,以临漳门、朝天门为核心的两大文旅休闲产业片区,以西街、后城、城南为主的三大历史文化展示区,挖掘文化遗产资源、产业资源优势。积极把握自驾游、体验游、自助休闲游等旅游新趋势,把6.41平方公里的古城打造成全域旅游景区,全面展示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与魅力,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委托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开展《泉州古城区旅游业态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工作,《意见》将结合古城区特有文化,坚持“活态古城”保护方式,合理规划古城业态分布。通过古城旅游业态升级,提升古城旅游服务质量,确保游客与古城居民和谐共存。
2.古城遗产资源活力激发
积极推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三四期、泉州美食城、新门街“三创园”等一批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等业态落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指导新门文旅街区开展2018年“六大旅游产品”(旅游特色街区)创建工作,并于今年通过审核。把后城140号古大厝改造为鲤城区海上丝绸之路交流平台,利用金刚巷旧民居改造为“艺术家园”,推进泉州古代书院复兴工作,启动梅石书院、宝海庵书院复建工作。启动“刺桐城·文艺促进计划”流行音乐产业项目,成立闽台两岸音乐孵化基地、古城高校音乐基地、古城研学游孵化中心,以点到面,逐步延伸到其他艺术行业,推动我区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3.文旅宣传做深做实
深化“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举办海丝系列主题活动,联合市文旅局推出第二届小白免费游古城活动,策划“摄影家眼中的斯里兰卡”摄影展、“最美休闲生活空间”评选。此外,五一期间,源和1916艺术园区、新门文旅街区还举办古巷乐府公益展演、啤酒节、图片展、旗袍秀、新门新青年创·享集结号系列活动等。国庆期间,精心策划近10多项文化旅游活动,给游客带来文旅“大餐”,配合市文旅局做好第二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开启泉州首个城市交互式快闪时代体验馆。举办“古韵鲤城·金鱼雅荟”活动通过老电影展映、寻味泉州集市、分享会、主题盖章等形式营造金鱼巷国庆节日氛围;西街小西埕的国庆拉杆箱市集,在10月1日-10月4日共迎来8万人次游客,让外来游客深入感受“亮点在古城”的内涵,提高了鲤城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参加海丝品牌博览会、厦门旅博会、等旅游推介展会,精心编印《鲤韵》摄影集、《礼城》画册展示古城风貌、民俗风情、非遗雅韵,提升游客来泉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多渠道将古城旅游推向大众和市场。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一)构建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一是推进泉州万正色故宅、黄氏宗祠、李贽故居和安礼逊图书楼等重要历史遗迹修缮保护工作,确保文物留存。二是抓好文物安全检查工作,继续做好文保单位“技防”、“物防”工作,全面推进文保单位(特别是老范志大厝)用电监测监控系统安装及文保单位用电线路改造工程。三是做好申遗日常工作,督促各相关街道、相关部门认真开展申遗点日常环境秩序管控工作,继续开展申遗后阶段相关工作。四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组织文保单位、文物点与市民群众、青年志愿者互动,在市区开展较大规模的文物参观游览、文物保护、申遗等知识学习、志愿者文物点环境清理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全民文物保护氛围。五是以生产性传承为抓手,推动工艺性非遗项目创作生产。立足闽南传统,鼓励创新创优,充分挖掘我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在保证其本真性、整体性、手工核心技艺和传统工艺流程的前提下,积极研发文创产品,推动非遗项目生产性传承并融入时代生活、走进市场、助力文旅发展。为我区李尧宝剪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锡雕、竹编技艺等一些非遗传统工艺拓宽推介、展示、销售渠道。支持春生堂、源和蜜饯堂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
(二)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一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于2020年把各街道和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高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是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节庆和各种重要纪念日为重点,组织开展南音大汇唱、优秀民间戏曲展演、游园活动、灯谜、优秀电影展播、广场舞邀请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三是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协调、指导区图书馆、文化馆、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进行建设提升。四是继续打造“刺桐文化广场——听鲤的声音”公益文艺演出、“古韵鲤城·公益分享”“刺桐文化广场”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常态化文化活动品牌。五是继续做好2020年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完成7个笼式足球场建设任务。
(三)加快旅游业态融合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推动古城“1+2+3”文旅综合片区建设,继续推进新门街“三创园”、源和1916三四期、泉州美食城、“东亚之窗”文创园等项目建设;督促泉州美食城尽快完成2座旅游厕所新建改建;指导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红莲木雕开展2019年“六大旅游产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二是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探讨推进古城民宿规范发展,引导研发设计富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工艺品(纪念品)、宣传品。三是做足古城文章,做好旅游宣传营销。充分利用旅游博览会、网络营销、合作营销等载体和手段,多角度宣传介绍鲤城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并发挥“旅游业+”渗透作用,全力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旅游品牌。四是强化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继续推进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监督和旅游市场秩序检查工作,督促旅游企业按时完成统计调查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及智慧安监信息管理系统填报工作。
鲤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19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