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借“世”发力助推文创+文旅产业迈入黄金赛道
时间:2021-11-03 16:52 浏览量:1

一、基本情况

泉州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面积8.37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酒店139家,餐饮服务形式多样,拥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夜间旅游、节庆演艺、名胜古迹等旅游产品体系,其中泉州开元寺、天后宫、清净寺、府文庙等8个世界遗产点。为进一步促进新型消费发展,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近年来,鲤城区推动出台了《泉州古城业态提升工作方案》和《泉州中山路及周边商圈经营项目目录清单(试行)》,对古城各街区经营项目目录清单进行调整,重点培育新科技体验店、传统老字号、文化展示、阅读空间、动漫体验、创意设计、民俗体验等业态,并对清单中确定的重点培育项目、“网红经济”、“IP经济”出台租金扶持奖励政策,推动古城中心业态不断向多元化、品牌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

经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布局体验式、数字化、互动式新兴业态,增强休闲娱乐功能,目前已把泉州古城打造成集融合观光、数字艺术、餐饮、娱乐、演艺、非遗展示、地方老字号、文化创意、购物、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省级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并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迈进,2021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达4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58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抓一体规划

鲤城区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规划先行,持续加强对千年古城的顶层设计,推进出台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鲤城区促进民宿规范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扶持鲤城区数字文创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鲤城区全面提升住宿接待载体建设工作方案》《鲤城城市IP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长远规划措施和政策组合拳,为古城数字文旅+数字文创新型消费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培育两大产业

1.发展壮大数字文创产业基地。鲤城区致力打造以智慧旅游、文创手游、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电竞、创意设计、音乐艺术等为重点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重点实施3个实体平台(源和1916、东亚之窗、新门“三创园”)和3个线上平台(人才平台、企业交流平台、行业服务平台)。2020年来,基地引进项目84个,已落地项目63个,总投资超57亿元,纳税超过3亿,涵盖动漫创作、科技金融、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推动鲤城区数字文创动漫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020年以来,古城数字文创动漫产业基地在泉州市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比拼中持续走前列。

2.发展壮大数字文旅产业集群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设立语音导游,开通22个世遗点中文、英文、日语、韩语、闽南语等5中语言的语音导游,方便海内外游客;启动智慧旅游小程序平台运营,为游客解决酒店民宿网上预订、线路攻略、导游预约、文创商品营销、网上支付、投诉建议等高质量旅游服务;建设古城信息导视系统项目,对古城各街巷、景区进行导视标识安装,并编印1万张古城手绘地图发放到各旅行社、酒店、民宿等,供游客免费取阅。同时,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育等新业态,推动“科技+文旅”“数字+演艺”等发展模式,并利用辖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戏剧资源举办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活动,促进在线演出市场发展。

(三)提升三大功能

1.住宿配套提升上:注重特色化打造,今年初,在全市率先出台规范发展民宿的实施意见,创新推出联合审批等一系列举措,近期充分利用鲤城作为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效应,做足“世遗人家”文旅住宿品牌正在探索推行民宿审核前置或备案等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头部旅游住宿企业的合作对接洽谈筹划利用头部企业整合区域民宿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营;成立住宿行业协会,并发挥其作用为住宿业经营者提供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及业务合作平台,实现客源互输和行业提升发展。同时加快推进住宿接待载体规模化建设,策划实施泉州皇冠假日酒店、鲤城宾馆改造等总投资19亿元的9个住宿接待载体提升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客房1300多间,新增床位1800多床。

2.在发展夜间经济上:在全国率先培育形成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泉州西街东段目前已打造成集夜购物、夜美食、夜休闲、夜旅游、夜娱乐、夜健身等多样业态的夜经济集聚区,2011年10月在全国率先入选文旅部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在全省率先推出街头艺人演出管理办法,在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商圈、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多点布局,常态化开展街头文化艺术表演活动,举办“听鲤的声音”音乐沙龙、“刺桐文化广场”、非遗夜市、街头文艺表演、南音演出、文创灯光夜场等夜间文化娱乐活动,为夜经济发展聚集人气,推动夜经济“亮”起来,多方位刺激消费需求,释放旅游群体的消费潜力。

3.优特色商品上:引导商家充分利用丰富的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开发工艺美术品、特制旅游纪念品、旅游专用品、生活类产品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并打造良好的数字营销平台,支持推动物宜本兮“福虎”获得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鼓励辖区内企业研发具有鲤城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和非遗生产性传承产品,推动非遗项目生产性传承并融入生活、走进市场、助力文旅发展。引导乐程之礼、泉州府等旅游商品产业龙头企业在各主要景点建立旅游商品销售体验中心,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四)打造四大品牌

1.数字文创博览会品牌常态化举办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博览会集“数字+大文创”研讨、主旨演讲、项目招商、文创推介、文旅消费、IP推介等模块,并从202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力争打造成立足泉州、放眼全国的顶级数字文创博览会品牌,成为鲤城区城市营销战略的一个响亮平台。

2.城市文化IP品牌。总投资6000万元,以动漫形式制作形成“1+4海丝家族”IP形象,形成超级城市文化IP版权资产,并由鲤城文旅投资集团作为IP形象项目营业主体,把城市IP拍摄成数字动漫影视作品,进行全球展播,同时将IP应用至城建系统、旅游系统,进行周边产品开发、产业授权、创新商业输出等业务拓展,推动鲤城区文创全产业链发展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3.“百戏鲤城”品牌。充分利用海丝文化资源,创作“梦回宋元”、“弦歌行”、“盏茶香事”、“闽南人家”、“名家有约”等沉浸式精品演出项目,依托政府的公共空间以及民间文化企业的艺术空间为演绎场所,以现代时尚的形式演绎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拍胸舞等传统文化,分步实施打造层次、大小不一的“小而精、小而特”小剧场,把散落在古城各街巷的小剧场串成一条以艺术演绎、沉浸体验为主的古城文化游路线,将旅游演艺作为城市文化品牌输出的手段,撬动城市发展的新支点。

 4.国字号商圈品牌。以中山路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为目标,通过统一招商运营管理、统一业态管理、统一营销推广,布局体验式、数字化、互动式新兴业态,增强休闲娱乐功能,并利用中山路及周边商圈的辐射作用推动古城中心街区业态不断向多元化、品牌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目前已把街区打造成集融合观光、数字艺术、餐饮、娱乐、演艺、非遗展示、地方老字号、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购物、住宿、休闲、电影放映等业态的旅游休闲街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今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亿元,同比增长5%

三、典型经验

1.资金撬动是关键。文旅+文创产业持续发展需要长线投入,在发展过程中,市区两级国企文旅集团采用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成立了泛文旅业基金,基金规模5亿元,首期注册规模1.25亿元人民币,国企先行带动民企跟进,吸引了一批社会资金聚焦鲤城、投资鲤城。

2.项目带动是抓手。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和其它产业发展一样,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今年,鲤城区共策划推进遗产保护、文旅融合、文化空间、旅游住宿、古街古巷、景区提升“六大提升工程”,共32个总投资近400个亿,这些项目是今后发展的支撑和后劲之所在。

3.人才驱动是保障。我区以人才传承工程和人才平台为抓手,先后打造了文旅人才之家,实施了人才发现计划、人才队伍孵化计划、综合性非遗人才传承计划,通过街区办活动、企业打品牌等方式,建立健全引才育才体系,为产业跨越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4.服务推动是根本。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常为企业做雪中送炭的暖心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今年来,鲤城区出台了扶持数字文创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了一系列助发展促消费的组合拳,有效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取得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过去五年,鲤城区三次产业比重由0.05:41.58:58.37优化为0.05:36.18:63.77, 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高;社会消费品年零售总额实现235.55亿元,年均增长8.1%。接待游客338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7.3亿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7.87%、10.9%。

二是带动了城市品质的跨越升级。过去五年,为提升城市软硬件建设,赋能文旅+文创产业,鲤城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精心谋划实施新区大片区开发和古城数字文创动漫基地等“两新一重”项目,开展三产提质扩量等12个专项行动,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0个、背街小巷37条,铺开古城环卫一体化试点,推进“第五立面”更新改造,金鱼巷微改造项目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一等奖;品质名城·现代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三是带动了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世遗效应逐渐显现,省内率先成立街道级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在全省复制推广。以泛文旅和文创为重点的数字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一批动漫、影视产业政策套餐红利陆续推出,漫星球等行业龙头纷纷落户,动漫影视成为鲤城新的名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速达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