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直部门政务公开 > 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规划计划
2021年来,区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城乡品质提升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切实抓好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实施,扎实推进市政设施提升和城市环境整治,较好地完成年度各项任务,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服务推动泉州高质量发展。牵头负责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复审,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复牌相关任务。
一、重点工作及亮点成效
(一)抓项目、补短板,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深入贯彻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计划实施项目27个,总投资约36799万元,已启动27项(完工26项),完成投资33665万元(占比91.5%)。
一是优化城市道路功能和路网结构。完成延陵改造项目配套道路,解决源昌江南城、延陵安置小区等周边小区、校园交通出行问题;推进国道G324线泉州大桥及接线扩宽改造工程,提升车辆通行能力,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启动站前大道南延伸段-池峰路二期打通工程、鲤城林荫大道B标段等道路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江南片区道路主干网;谋划实施模范巷道路整治项目、笋江路五叉路口微改造、金浦社区道路整治项目、笋江路(笋江桥头)节点微整治等主次干道微整治项目;实施断头路打通、瓶颈路微扩工程,完成了荔春路、锦美街、常泰路与江滨南路连接段道路、江南花园城区间市政道路、三盛璞悦里配套市政道路、鼎盛南路打通工程、许厝埕南段拓宽打通工程等8个项目。
二是绿化景观持续提升。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要求,新增公园绿地5公顷,完成新延体育公园建设、启动晋江南岸(鲤城段)整治及景观提升项目。建设福道5公里、口袋公园5个、立体绿化5处。实施江南新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一期,对站前大道鲤城段两侧规划绿化退让地带进行集中改造。启动新延路两侧景观提升项目,通过完善道路交通配套、多个节点建设口袋公园、提升便民市场周边环境。
三是水环境治理有序开展。结合道路改造,新建改造污水管网5公里、雨水管网5公里。推动繁荣片区改造,切实解决片区排水问题;推进霞洲引港整治工程建设,提高南低渠、繁荣渠雨水消纳能力;加快推进南环路(雷克萨斯段、南环路1#3#)积水点整治工程及江南新区火炬街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同时加强东浦、金浦排涝泵站设备的检测检修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开展设备检测,开展一月两次定期巡查维护工作,半年一次泵机规范化操作维护培训和防汛应急演练。
四是改建改造公厕。按照国家二类以上公厕标准,对3座新区公厕进行危房改建、16座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加大创城创卫存在问题整改力度,完成了江南新区115座公厕隔断加高工程、158座公厕无障碍通道以及180个老人蹲位扶手的增配。
(二)抓整治、攻难点,提升城乡市容环境
深入贯彻《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加强乱源乱点现象综合治理,致力解决长期困扰城市的一些顽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抓好环卫“日保洁、日清洗”,组织城区环境卫生大清除和农贸市场、垃圾收集容器整治行动,全面清洗消毒公交站、公厕、垃圾转运站、城市家具等公共设施。严格落实每15天“点对点”核酸检测工作,全年对辖区客运、公交、网约车及快递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达26270人次。做好重点人群的防疫,落实应种尽种,组织安排辖区的客运、公交、网约车、快递人员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全年完成接种5747人次。转运专班全年共派遣273车次、转运隔离期满人员420人,派遣92车次保障核酸检测工作。
二是违建整治力度加大。抓好3.7欣佳酒店坍塌事故整改落实,按照“除隐患、遏新增、化存量”总体要求,严格落实网格巡查责任,建立在建工程项目巡查报告和清单管理,采取“两违”日巡查日报告零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并查处新增违建,通过卫片影像航拍、公布畅通“两违”举报电话等措施,加强巡查监督,对新增“两违”,启动“即查即拆”程序。通过信息通报、案件移送、调查协助、联合执法等措施,加强部门间执法联动和执法协作,通过采取冻结产权、停办相关许可证照等法律制裁措施,强化对违法建设制裁。2021年以来,巡查发现在建工程127宗,确认违建91宗,已处置拆除89宗,办理中2宗;通过卫片影像航拍图斑比对疑似违法建设300宗,属于违法建设15宗,拆除15宗。协同海滨、鲤中街道完成第五立面整治工作,拆除屋顶彩钢板、搭盖371宗;协同开元、鲤中街道拆除屋顶水塔、搭盖40宗。全区拆除拆除立柱、屋顶、墙面等违章广告536块。
三是占道经营整治进一步强化。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坚持“堵疏结合”,组织专项治理行动,全力清理夜市大排档、烧烤摊、活禽宰杀交易、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市场景点等重点区域占道经营,在重大节假日加强守点管控,增加巡查频次。全年共清理活禽宰杀点48处,配合市场监管关停活禽宰杀点34处,查纠占道经营约1万起,立案379件,罚款金额125200元。
四是噪声扰民整治持续深入。对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使用音响器材、流动摊点和商店使用高频喇叭叫卖、非施工时段施工等行为开展整治,在中高考期间还开展了建筑工地施工噪声扰民和考点周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年共劝导制止144起,立案处罚5起,罚款17000元。
五是养犬整治初显成效。根据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和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文《关于公布烈性犬品种名录和大型犬标注的通知》(泉城管〔2021〕7号)要求,及时发布烈性犬、大型犬的认定标注和相关规定通告,严禁在城市建成区饲养47种烈性犬;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督促居民户落实携带犬只外出必须束牵引带并保持周边卫生清洁的具体要求。今年以来,联合辖区街道开展流浪犬整治行动240余次,组织专业队伍捕捉流浪犬604只、劝导文明养犬987余次,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市民文明养犬的意识。
六是油烟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两次印发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鲤城区开展餐饮油烟污染和流浪犬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鲤城区“共建美好古城”城市秩序整治提升“5+1”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整治的通知》),明确整治任务、标准、时限,要求全区各街道、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通过文件要求,稳步有序推进餐饮油烟整治工作,共排查餐饮店2100家。将群众关注度高、信访投诉多的餐饮油烟问题重点街区美食街列为油烟整治示范试点街区,通过昼间蹲点、午夜巡查、部门联动“午夜治噪”等形式,采用宣传、提醒、告知、执法、处罚等手段,圆满完成美食街餐饮油烟整治示范街区建设,实现美食街80家餐饮油烟单位“三个100%”:油烟净化器安装100%、油水分离器安装100%、夜市返点清退100%。
(三)抓行业、重监管,提升城市运行能力
全面加强行业日常管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风险点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一是燃气安全监管常抓不懈。认真执行《泉州市燃气设施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抓好源头管控,组织燃气管理应急演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6场次,开展燃气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小区活动,出动6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9000余份;组织安全检查193次,现场整改隐患处31处、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14份,所有隐患全部整改到位;检查餐饮场所384家,发现燃气安全隐患154处,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查获16处“黑气点”,暂扣液化气钢瓶270个。
二是开展违规设立经营性停车场专项整治。宣传贯彻《泉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累计发放《泉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宣传资料6000余份。根据省纪委有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治选题、市、区纪委开展“点题整治”的通知要求,开展违规设立经营性停车场问题等行为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进行现场排查60个停车场,面积32130平方米,2484个停车泊位,未发现违规占用公共空间问题;受理和处理信访8件,拆除停车道闸5处。
三是开展城市道路及公园园路盲道专项整治。为落实纪检部门“点题整治”要求,开展我区城市道路及公园园路盲道专项整治行动。于8月底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9月初召开工作会议,截至目前,完成我区管养道路盲道破损整改修复51处,完成江南公园缺失盲道修补(涉及面积约374㎡);纠正29处商家占用盲道行为并加强每日巡查,规范电动车占用盲道50余次。同时,协调鲤城交警大队,加大对违法停车占用盲道行为的查处力度,共查处整治74起违规占用盲道停车行为。
四是创新渣土运输长效管理。今年创新设立“安全工作提醒单”工作制度,手把手教企业开好“安全形势分析会”,重视加强源头管控,持续强化渣土平台动态监管和网上巡查,积极督促企业抓好渣土运输安全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今年以来,区渣土办共下发动态监管问题通报21份,通报问题车辆106辆,给予停车处理98辆(次),清退渣土运输企业1家,下发安全工作提醒单7份,约谈企业负责人及安全员38次,组织安全教育学习19次,开展安全联合检查43次,渣土运输外观核验16次,联合执法行动72次,部门执法行动224次,检查渣土运输车辆562辆(次),查处违法违规车辆91部,罚款金额62800元。
五是开展涉稳风险隐患排查。根据《2021年鲤城区涉稳风险排查化解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与各有关单位同步推进,围绕涉及我局工作职能的四个方面内容,按照严而又严、细而又细的要求,全面开展拉网式、滚动式排查,建立健全工作台账,落实预防工作措施,确保对涉稳风险隐患底数清、情况明和防范在早、处置在小。经排查,未发现涉稳风险隐患。
(四)抓长效、建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围绕“创卫”“创城”等重点任务,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
一是创城创卫工作扎实推进。牵头“创卫”复审迎检和“创城”建设管理组工作,出台迎检、宣传、督查方案和绩效核验等规定。在加密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整治全面提升城区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重点整治提升11项一票否决项、11项得分权重项,从“面子”到“内里”逐层夯实迎检基础。由区创卫办成立4支巡查督导组,全域全面巡查,至复审迎检结束共巡查发现了10009处问题,转督办市创卫办下发问题18785处,逐一督促整改、对账销号。
二是推动市容条例落地见效。2021年1月1日《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施行以来,鲤城区城市管理局持续强化措施,全面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监管履职,累计处罚486件、罚款20.73万元;修订完善部门权责清单217项、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321项;完善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和执法音像记录管理等规范,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监督考评力度进一步加大。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考评工作,每月组织对81个社区、69条主次干道、24条内沟河(含海漂)及3个区管公园进行全覆盖考评,督促解决了1.3万处问题;“数字城管”督促处置问题约5.7万件、处置率99.87%。
四是健全内沟河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内沟河清淤疏浚(2021-2025年)工作方案,对内沟河实行定期清淤疏浚,保持水体通畅。完成了笋浯溪两侧排水清淤检测项目,排查长度约3.9公里。开展管网维护,累计安装截污挂管70米,修复破损、脱落管道68处,封堵排污口25处,更换提升泵6台。加强与市水利、堤防管理处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及时启闭内沟河各调节闸门,确保内沟河防洪排涝协调有序。
五是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做好辖区172.27公里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组织街道、社区交通农村公路APP路长、专管员、巡查员培训,试运行农村公路APP,巡查市场化运作模式,规范日常巡查;对农村公路巡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每个月针对巡查中的不足补缺补漏;积极执行省、市交通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并协调做好区农村公路管理细化工作;对2011年后新增的农村公路进行实地测量、采集工作,录入年报系统。
(五)抓党建、淬党性,激发党员使命担当
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
一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按上级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学习任务,购买学习教材,制定周安排、月讨论、季党课学习计划,严格按计划完成各项规定动作,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学党史悟思想;紧密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队伍年度集训、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影活动、知识竞赛等十余项契合队伍实际的自选动作,从革命传统、家训家风警示、爱国主义、爱岗敬业、宗旨意识等多层面开展教育,进一步提振队伍精气神;在深化理论学习上,除抓好规定书目、相关专题研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的学习内容外,注重结合开展先进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红色教育等,同时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对相关领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规定书目的学习,基本做到每个主题或规定书目均有专题研讨,今年来,共组织了10余次科级干部和全体党员的专题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结合创卫创城工作和民生热点,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改善古城新区人居环境出发,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取了8个群众关心关切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科级领导主动认领项目,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改善古城新区人居环境上下功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扎实推进“三再”活动。制定了“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实施方案,开展两次专题研讨,在落实区委十五个重点专项任务的基础上,围绕补齐短板、破解制约鲤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形成“形成社会共识 养成天朗气清——如何解决治违困境,形成共建共治格局专题调研”、“多管齐下,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鲤城交通运输安全浅析”、“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关于城市秩序问题的治理实践与思考”、“绿化道路管养体制机制研究”和“中山路商圈问题思考”等7项调研成果,并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
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研究修订了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组织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将勤廉情况纳入内部差异化绩效考评范围,推动严格落实廉政责任;健全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副股级以上干部《职责档案》《廉政档案》,为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及时研判监督单位(部门)廉洁廉政情况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区委主责办检查反馈的问题清单和市委主体责任检查涉及我局问题分解,对存在问题整改工作进行认真研究部署,针对存在问题六大项十一个问题逐条研究整改措施以及整改时限,切实把整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已全面完成整改。
二、特色做法及有益经验
(一)创建中山中路城市管理精品示范街。结合中山路业态提升工作,突出“百年中山,千年泉州史”背景,制定《中山路市容和卫生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结合《鲤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精细化标准(试行)》建立完善中山路重点街景、立面、市容秩序的长效管理体系;制定中山路精细化考评方案、中山路店面招牌设置指引手册,组织中山路商户签订《鲤城区中山路商铺“门前三包”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市政设施、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店面招牌、交通秩序等城市管理工作,着力打造城市亮点,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街的标准化、网格化、常态化。在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街区样板评审中,获第二名。
(二)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步伐。以中山路为主轴,启动环卫一体化试点。试点路段范围包括中山中路、西街、新门街一期、打锡街、关帝庙广场、清净寺广场、文庙广场等16条道路、街巷及广场,保洁面积89442平方米,项目服务内容包括环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餐厨垃圾收运、“牛皮癣”清洗、非机动车停放劝导、占道经营纠正以及劝导商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并由区文旅投资集团组建新公司延续工作。
(三)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今年以来,新建只能回收设备39台,分类投放亭150余座、更新旧分类收集容器2400余个,开展“21天百人行动”等宣传活动160余场。完成创建第一批11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以及3个示范社区提升工作,第三批市级示范小区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海滨街道已完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排名全省前五,对近万户居民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指导手册8000余份,投放垃圾分类亭58座、智能分类设备8台、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个、建设大件垃圾收集点1个、园林垃圾收集点1个。
(四)制定规制完善“创卫”“创城”长效管理
进一步探索完善机制,落实长效管理。一方面常态推进创建工作,总结工作经验,陆续出台项目规制,规范日常管理,如《鲤城区“三创”技术巡查运行规制》《鲤城区市政道路设施修复规制(试行)的通知》等;另一方面组建养护专班,开展集中修复,与各街道、江南城建集团联合成立街道管护路面设施维修专班,并依托江南城建集团组建8个维修队伍,对由各街道管护的破损路面设施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维修,与各街道协同配合做好施工作业及现场签证,维修费用按区级70%、街道30%的比例分摊,进一步理清了责任边界,专班组建以来,累计修复破损道路约2.3万平方米。
三、环境形势及问题不足
(一)城市管理的职责职权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是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运行不畅,仍存在推诿扯皮、管理效果差等问题,管理体制始终无法完全理顺。二是绿化、环卫管养部门诸多,标准不一,资源不均。三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新增职责职能与相关部门权责清单不够明晰。
(二)城市规划建设前瞻性引领性有待提高。一是城市规划品位不高。中心城区房屋老旧、布局拥挤,江南新区城乡结合部多、连片开发不足。二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够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三是规建前端规划和后续监管不够。规建后擅自改变规划使用性质问题较为突出,重复施工、破路施工、乱挖乱建等问题比比皆是。
(三)城市管理模式信息化精细化常态化有待加强。一是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力式、集中式、运动式攻坚整治仍是城市管理的主要手段,造成城市管理问题反弹、回潮严重,重复执法现象屡屡出现。二是精细化管理不够。城市管理方式多停留经验式、问题式、突击式和粗放式上,缺乏前置管理、目标管理、系统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手段。
四、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和具体安排
聚焦“品质名城 现代都市”建设要求,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目标,推动城市管理从“治脏、治乱、治差”向“做细、做优、做靓”转型,塑造鲤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后申遗时代古城重要街区精细化管理。
1.继续推进基层综合执法力量整合。巩固鲤中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效,常态化推进基层综合执法力量整合工作,以综合执法模式破解“各自为战”的难点、堵点问题,提升整体战斗力。通过不断优化整合力量,厘清具体业务分类,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不同业务间高效联通,构建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不断分析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做法,结合正在推行的环卫一体化试点等精细化管理项目,把握时间节点、工作节奏,逐步向全区范围推广。
2.常态化开展经营性停车场专项整治和备案工作。根据省纪委有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治选题、市纪委开展“点题整治”的通知要求,开展我区违规设立经营性停车场问题等行为专项整治,对现有规范性经营性停车场进行备案登记排查。深入贯彻《泉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坚决整治中心城区公共空间违规设立经营性停车场及收费管理问题,达到“一整到底、一清彻底、整出成效、清除顽疾”的目标,既缓解现有停车位供需矛盾,又规范经营性停车场设立及收费等行为。
3.大力推进全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按照“属地为主、部门联动、集中整治”的工作格局,采取联合执法,严管重改的方法,对8个街道2100家餐饮店油烟污染问题逐一组织“回头看”。重点对整改不到位、整改打折扣的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严格执法措施,全域化开展油烟污染源集中整治工作,切实解决油烟污染问题。实现每个街道一条餐饮油烟污染整治示范街、15家餐饮油烟污染整治示范店。全力探索和完善餐饮油烟污染整治日常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二)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1.污水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做到污水应收尽收,新建改造污水管网5公里。结合宝洲、北峰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实施方案,加快老城区排水管网排查建档工作,形成老城区排水管网“一张图”,连通管网脉络;持续推进管网清淤排查工作,对东环城河两侧截污干管进行清淤检测;实施笋浯溪南侧至义全街污水(倒虹吸)干管建设工作,解决笋浯溪南侧污水排放问题。
2.防洪排涝治理。加快实施火炬街雨污排水管道及道路基础修复工程,南环路雷克萨斯段排水工程、南环路1#3#雨水提升泵站建设工程等积水点整治项目建设。加快霞洲引港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完善新区防洪排涝系统配套。做好东浦引港、东浦滞洪区的清淤工作,跟进江南新区城市更新项目指挥部推进繁荣渠改造工作。
3.道路节点改造。推进江滨南路(鲤城段)拓宽整治改造工作。启动江南大街东延伸段等5条断头路,加快泉州大桥改扩建步伐。对主次干道、公园绿地等进行摸排,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配合市级部门开展临漳门交通节点提升改造工作,解决关键节点通达性问题,促进交通路网更加顺畅。
4.园林绿化提升。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对标找差、制定方案,分步实施。一要开展城市片区景观改造提升,推进晋江南岸鲤城段景观提升、江南新区环境整治工程一期等项目;二要打造一批精品式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扮靓古城;三要统筹城市道路、景观廊道系统,推进新延路景观风貌提升等项目;四要推动绿化一体化养护,改变现有零散、杂乱的状况,确保绿化管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三)深化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形象。
1.持续推进违法建设整治。开展泉州古城范围内(西街段)建筑“第五立面”品质提升行动,对古城范围内(西街段)建筑“第五立面”违章搭盖、违规广告牌、水塔、烟囱、太阳能热水器等构筑物进行拆除,净化美化古城立面景观。深化违法建设安全隐患排查,结合片区开发建设、第五立面整治、老旧小区整治等工作推进历史违建整治,积极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建房,逐步消化历史存量。强化“两违”巡查管控,组织街道、社区调整完善“两违”巡查网格责任人员,压实“两违”网格巡查责任,通过购买服务实施卫星影像航拍和第三方巡查、群众举报监督等措施健全巡查防控网络,防范巡查漏洞,严厉打击新增违建,做到新增违建即查即拆。加强部门治违协调联动,通过采取冻结产权、停水停电、不予办理许可证照等措施强化治违综合制裁,从源头上打击违法建设。
2.强化渣土运输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渣土运输管控平台实时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员24小时值班,确保渣土车运输过程中超速、偏移路线、未报备工程及疲劳驾驶、接听电话、抽烟等违规驾驶行为得到遏制。着力提升渣土车技防水平,全力推进智能化应用,督促企业定期维护和更新右侧视觉盲区视频监控及红外线雷达报警装置,不断改进车辆后视镜、补盲镜等观察镜,增大后方观察视野,解决渣土车侧向视野差问题,进一步减少视觉盲区。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督促企业每月坚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驾驶员安全意识。加强源头单位监管,进一步提升源头信息监管系统,推动在建项目、搅拌站等安装净车出场出口称重设施及抓拍系统并联网运行,严格落实车辆和非平台车辆“白名单”制度,防止超限超载“滴洒漏”及“两非”车辆出站出场。
3.开展城区环境治理。深化创城、创卫目标和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参与“5+1”行动,营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全面清理以占用城市道路、景点、公园等重要区域为重点的地摊、游商占道经营,整治城市道路、内沟河两侧乱堆放、乱搭建和共享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加强学校、医院和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强申遗点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杜绝占道摆摊,拆除申遗点周边乱搭乱建。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力度,严厉查处午夜间超时施工扰民行为;强化公园、沿街店面生活噪音管控,及时查纠使用广播喇叭招揽顾客等违法行为。摸底排查违规户外广告存量,形成整治清单,及时拆除违规设置的广告、店招,清理布条、横幅、灯箱等。
4.巩固垃圾分类全覆盖成效。争创全省垃圾分类示范区,在我区初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巩固我区全覆盖成果,合理设置投放点位,加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分类意识。试行分类倒逼机制。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不进站”倒逼机制,推动物业企业等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主体责任,提高分类实效。打造分类示范典型,通过分类示范片区、示范小区的创建,从中寻找出一系列适合鲤城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与执行措施,打造垃圾分类成效亮点。探索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化,引进垃圾回收处置专业单位,进一步提高可回收物的价值,实现“垃圾变废为宝”,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良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