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鲤城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动态监测报告
时间:2024-10-08 14:51 浏览量:1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20〕53号)文件要求。现将2022年度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概况

  截至目前,鲤城区共有西街、中山路、城南等3处街区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是泉州目前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017年以来共有93宗房屋先后三批次公布市辖区历史建筑。

  二、保护利用工作监测评估

  (一)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结合古城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2022年市古城办持续推进中山路周边29条街巷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各街巷地下管网及路面铺装工作,逐步启动街巷立面改造工作。

  (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情况

  2022年,根据市风貌办的统一部署安排,我区配合市住建局完成第一、二批历史建筑测绘及保护图则编制工作,组织开展第一、二批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同时,结合中山路及周边街巷综合提升项目,开展中山中路历史建筑群、花巷46号、大城隍口12号、庄正故居等一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

  (三)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区政府制定印发《鲤城区历史(风貌)建筑巡查工作方案》,着力提升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区直部门、属地街道、社区以及历史建筑产权人的责任和义务。2022年度由区风貌办牵头,会同行业专家对全区历史建筑进行全覆盖巡检,累计巡查93宗历史建筑,逐一排查历史建筑房屋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建筑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四)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要求落实情况

  2022年期间,我区继续严格执行《省九条》先普查后征收的制度要求,先后完成了金鲤片区项目、鲤城区站前大道北片区等2个项目征收红线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针对片区内有价值的老建筑实际特点和历史价值,提出分类处置保护措施。

  三、亮点做法

  (一)探索推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鼓励推动相关历史建筑产权单位开展活化利用工作,陈光纯故居部分改造为泉州侨批馆,作为展示泉州侨批历史的公共平台;后城140号采用政府收储、专业修缮、国企运营的形式,设立古城文化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活动,助力古城文化品牌提升。

  (二)建立常态化房屋排查机制

  结合全区房屋排查工作,我区出台了《鲤城区历史(风貌)建筑巡查工作方案》,将历史建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纳入全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日常工作,每年度组织行业专家开展至少一轮全覆盖房屋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督导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落实保护责任。

  四、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公布的历史建筑主要以民居、宫庙为主,普遍存在产权不清的情况,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无法明确责任主体的情况;在使用上仍以自由居住或租赁居住使用为主,日常管理难度加大。截至目前,由市级组织编制的《泉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后,尚未正式制定印发施行。关于历史建筑的日常管理、维护修缮、活化利用等工作缺乏统一的基本流程和管理细则办法,相关制度尚未健全完善。建议市级尽快出台管理办法,以便历史建筑日常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做好第三批历史建筑配套性保护工作

  会同市住建局抓紧推进辖区第三批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建筑测绘、图则编制等基础配套工作。适时组织开展第四批历史建筑认定推荐工作。

  (二)持续做好片区更新50年以上老建筑普查保护工作

  会同各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按照规定做好片区开发范围内50年以上老建筑普查工作,对有价值老建筑分类提出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