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鲤城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动态监测报告
时间:2024-10-08 14:56 浏览量:1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20〕53号)文件要求。现将2023年度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概况

  截至目前,鲤城区共有西街、中山路、城南等3处街区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是泉州目前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017年以来共有93宗房屋先后三批次公布市辖区历史建筑。

  二、保护利用工作监测评估

  (一)历史街区工作开展情况

  结合古城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2023年市古城办基本分区一29条街巷立面改造工作。滚动推进中山南路周边46条街巷改造工作,分批推进各街巷地下管网及路面铺装工作。

  (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情况

  2023年,我区配合市住建局完成第三批历史建筑挂牌保护、测绘建档及保护图则编制等系列工作,已公布的历史建筑均已落实挂牌保护工作。

  (三)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要求落实情况

  2023年期间,我区继续严格执行《省九条》先普查后征收的制度要求,先后完成了浮桥一期等7个项目征收红线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针对片区内有价值的老建筑实际特点和历史价值,提出分类处置保护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保护资金需求量大。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属系统性的工作,整体资金投入大、短期收益慢,特别是古建筑修缮工作,面临着技术人员短缺、古建材料紧缺、工程造价较高等难题。现阶段老建筑修缮工作仍主要依靠政府、国企层面的投入,面对高额的历史建筑保护资金需求,尚需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和响应,形成宽领域、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二)活化利用好古城老建筑难度大。现阶段老建筑权属大部分仍属私人所有,且有较大体量房屋未析产,仍以居住功能为主,群众对老建筑进一步活化利用的意愿不强,不利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开展历史建筑认定公布工作。持续深入挖掘历史建筑资源,继续组织开展新一轮历史建筑认定公布工作,面向社会征集优秀老建筑线索,适时报送市住建局组织评审,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将由市政府统一公布。同时,积极推荐王宫社区申报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拓宽鲤城历史文化资源深度。

  (二)做好历史建筑活化保护工作。抓住后申遗时代旅游热发展契机,充分挖掘我区历史文化底蕴,整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历史建筑真正做到活化保护。一是结合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抓好历史建筑隐患处置,优先引导业主开展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作,结合古城29条街巷改造及中山南路46条街巷改造项目,同步实施街巷内历史建筑加固修复工作,强化历史建筑安全动态监测。二是推动鲤城文投集团在古城文旅产业开发运作期间向历史建筑倾斜,进一步挖掘历史建筑利用价值,充分考虑将历史建筑改造为民宿、文化空间等可行性,如庄正故居历史建筑采取租赁的形式,打造为文化公共空间。

  (三)开展“刺桐侨厝”保护利用三年专项行动。全力配合市级历史文化连片保护规划和华侨建筑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工作,深度挖掘整理全区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启动华侨建筑普查和试点示范打造工作,探索建立保护责任机制,建立全区华侨建筑名录,建立健全多层次保护体系,聚力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华侨建筑风貌展示区(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经验。

  (四)做好片区历史资源普查工作。结合我区城市更新实际,持续做好拟征收片区50年以上老建筑历史资源普查,对有价值的老建筑提出保护措施,在城市建筑中留住历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