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
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园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五大战役”和“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部署,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全力破解瓶颈制约,扎实做好服务企业、项目建设、资金运作等各项工作,实现开发建设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指标方面:新增动建企业12家、投产企业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工商总税11.4亿元,年度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重点项目方面:创业投资服务中心项目完成桩基工程、桩基检测和地下室基坑围护桩工程;龙古路、11号路延伸段、12号路、东西三路A段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仙岩路A段市政道路工程完成软基处理;海天轻纺街边绿化、常泰路三期道路两侧绿化和四期东西一路、东西二路、南北一路、11号路及11号路延伸段绿化等4个绿化项目按时完成;钧石能源半导体研究院120亩用地仅用9个月时间完成绿地改工业用地规划调整,办理农转用手续、征地拆迁、土方平整和“招拍挂”出让手续;锦田社区30亩用地征地工作进入扫尾阶段,宝峰公司13亩用地征地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三)资金运作方面:出让5宗、420.07亩项目用地,回收土地出让金20983万元;园区开发公司分别与3家企业联合贷款9000万元,部分额度已经逐步到位;经过争取,获得省财政厅2011年度开发区奖励补助70万元。
(四)服务企业方面: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主线和灵魂,深入一线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及时为企业解决手续办理、部门协调、筹资融资、纠纷化解等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园区将牢牢把握创新转型、转变提升这一主线,全面加快“二次创业”和提档升级步伐,全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实现工商总税14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为在“十二五”期末建成五百亿级大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一)固本培源,保持规模效益双增长
要稳住大盘、夯实基础,以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培植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益。一是要扭住龙头,围绕形成百亿、五十亿、三十亿、十亿级大企业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扶持钧石能源、铂阳精工、鸿星尔克、火炬电子、海天轻纺、奇星机械、光微电子、泰克通信等一批优质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和带动力。二是要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促近期新动建、新投产和新招商引进的瑞邦体育、福宝汽车、汉威机械、峰达服饰、众益太阳能等5家以上企业年创税达到1000万元,视通光电、顶星鞋服、韩彩内衣、蔚林木业、盈众英菲尼迪、建发路虎汽车等10家以上企业年创税达到500万元。三是要继续巩固扩大汽车贸易市场,充分整合、利用沿南环路两侧的零星空地,适当拆除、改造一些低层建筑,引进建设周期短、产出快、税收多的品牌汽车4S店项目,力争在短期内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四是要利用新盛总部大楼、恒通总部大楼、园区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大楼等为载体发展楼宇工业,有效提高亩均产出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同时为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孵化基地。
(二)改旧建新,打造都市型工业新城
要全力推进“三旧”改造步伐,寻找挖掘更多的发展载体,提升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水平。一是要启动实施仙塘-新塘片区“三旧”改造(一期)市场化运作,以点带面、促推带动整个片区约1000亩用地的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进程,建设国家级高新园区的核心区,并为今后探索新的运作模式提供借鉴。二是要抓紧已出让的鹏达商住区、新塘商住区、南园商住区、海天总部大楼、奇信总部大楼、峰达总部大楼和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大楼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出52亩常泰商住区、20亩商务酒店用地办理“招拍挂”出让手续,提升产业多元化发展水平。三是要有步骤地对南环路、县道301线和常泰路“两横一纵”主干道路沿线一些纳税贡献少、商业价值高的工业用地实施“退二进三”,鼓励原用地企业将现有厂房改建为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仓储物流等用途,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四是要探索对乌石山、紫帽山山体实行保护性利用,发展研发、培训、休闲、文化产业,为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提供配套服务,建设和谐生态园区。五是要科学规划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适时启动实施常泰路一期片区、常泰路四期片区、坑头-赤土片区改造项目,进一步撑大园区的城市发展空间。
(三)强企兴业,服务和政策并联驱动
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企业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环境,促推企业发展壮大。一是要持续深入开展“服务发展大行动”,坚持企业为大、服务为先,强化靠前服务、全程代办,在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手续办理、筹资融资、纠纷化解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到以诚待企、以情留企。二是要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企业增加容积率、扩大建筑面积或实施厂房改造的需求进行全面摸底、汇总,集中争取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鼓励有需求的企业利用现有围墙内的空地新建厂房、宿舍,或者把临时搭盖、钢屋架等拆除翻建,就地扩容提升。三是要落实《企业入园供地实施规则》,把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先用于支持优质企业新建厂房、扩大再生产,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留足发展用地,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的用地需求。四是要逐步制定完善针对区内企业“新三板”挂牌的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认识“新三板”的融资意义和品牌效应,主动按照“新三板”的要求进行股份改制,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储备“新三板”企业梯队。五是要发挥已建及在建的多个商住小区的辐射聚集效应,布局引进文教、医疗、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支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园区设置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