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各级党委政府会议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加快做强补齐产业链,培育制造业高成长企业,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大泉州环湾向湾的都市经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科技创新策源地。2020年福建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位居全省第15名,较2019年上升四个名次。
一、2021年重点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抓好产业空间规划、体制机制整合、项目建设服务、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力促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业务发展
一是强固管理机制。结合区企业隶属调整工作和园区实际,进一步理顺园区党组织管理架构,接收若干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划归园区企业党委,并按照企业属地管理原则,及时调整江南、金龙、浮桥、常泰4个新区街道驻园区企业党总支,任命相关街道组委作为非公企业党委兼职委员。同时,吸收鸿星尔克集团党委等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进一步充实园区党工委组织力量。
二是“菜单式”工作模式。按照省委两新工委“六个基本要件、四个提升要件”的园区党建规范建设要求,逐项对照查找弱项、分家压实任务,推进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园区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扩大覆盖面。针对新注册的企业,实行关口前移,开设章程备案登记“绿色通道”,从源头上指导企业直接将党建写入企业章程。目前,新注册企业同步实现“党建入章”。针对存量企业,积极深化党建指导员制度,深入企业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不断加强党的影响力,为“党建入章”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入章”实效。积极推行党组织班子成员和企业决策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党企联席会、民主恳谈会、党群议事会等形式,畅通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的渠道,推动党组织意见与企业决策有效融合。培育先进典型。从规模较大、党建工作基础较好、出资人政治素质较高的企业中筛选确定重点培育对象,推动党组织融入企业制度建设、和谐企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廉洁建设等五个方面发挥作用,抓好典型培育。鸿星尔克、火炬电子2家企业入选全市“1533”工作机制案例。
(二)坚持务实高效,谋求发展新篇
一是优化体制机制。在园区内部进行相应的组织再造和流程再造,对科级领导干部分工进行调整,实行扁平化管理,各科级领导按照分工抓好各自分管工作的协调、推进和落实。建立发展建设、招商服务、科技金融促进三个工作专班,重点做好空间和产业规划、用地管理、产业空间盘整利用、老旧工业小区改造、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对外招商、投融资服务、科技企业育成服务、产学研合作、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工作,健全企业项目招商、落地、建设、投产经营的“一条龙”服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以经营的理念运作园区。同时,积极实施队伍专业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前往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三创园、晋江开发区实地考察、调研,学习借鉴开发区的先进经验做法及发展成效,进一步创新工作思维及工作举措。打造“高新学堂”系列课程,“第一课”邀请上海汉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就园区设计开展授课,通过“走出去”取他山之石,“请进来”强素质能力,力争在高新区开发、建设、运营、服务等方面,打造一支专业队伍。“第二课”邀请中国建设银行泉州分行副行长、东北证券泉州营业部总经理开展授课,通过项目介绍、数据分析、案例详解等多种方式,提升高新区重点企业及干部职工融资知识素养。“第三课”邀请泉州高新区数据管理顾问、泉州科技局火炬统计特聘专家开展授课,针对企业火炬统计报表开展指标详解,提升企业数据报送水平。
二是对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走访调研创客梦工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鼎创加速器、鼎瀚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兵装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心、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军工企业科创平台,积极对接泉州市金控集团、劲邦资本、晋融资本、海西金融超市等省市基金或社会基金,就引入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金融保险、风控投资等沟通探讨,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探索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二元制”培养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福建众益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与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构建,“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三)坚持对标对表,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产业和空间分析调研。组织对高新区用地和厂房进行调查摸底,经收集汇总江南新区四个街道的用地情况调查表进行分析,目前,园区工业用地中,已建294宗、4486.40亩,在建4宗(百川服饰、恒劲科博、火炬四厂、科创中心)、242.17亩,未出让3宗、面积109.49亩。工业厂房总建筑面积411.41万平方米,闲置面积约7.18万平方米,分布于15宗地块内。同时,积极与中建设计研究院进行对接,沟通完善江南新区城市设计方案,将高新区发展规划嵌入泉州、全区以及江南新区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以期通过合理框定园区发展边界、产业导向和空间布局,建立与之匹配的规划引领、投资运营、基础设施、生活配套、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体系。谋划老旧工业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对工矿汽配城、新塘工业小区、华侨塑料厂、金骏置业用地的现状调查工作。
二是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组织学习福州仓山区金山工业园区橘园洲片区标准化建设的相关经验,带领科级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走访相关企业、调查用地现状、入驻企业情况,对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进行再调研再论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经前期调研,确定高新区科创中心项目作为市级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为进一步优化科创中心招商运营各项工作,高新区主要领导带队对接走访南安市、台商投资区联东U谷微型产业园区,洛江区万洋万创城,南安芯谷科创中心等4个典型园区,收集汇总项目建设要素及企业准入、税收内控条件,学习探讨项目建管营一体化模式运营的可操作性。同时,组织专人专班对接服务火炬电子、迈特富、七星电气、武荣体育、圣源警用等9家项目入驻事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提前着手储备园区招商项目,正在与盈石国际水果冷链创新产业园项目、国金通汇运营中心及数字化产业园区项目、泉州(东旭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泉州市军英航宇科技有限公司、泉州网易联合创新中心、思源海峡研究院、苏州陈那自动化等项目对接洽谈,其中军民融合产业-泉州市军英航宇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
三是推动落实高新区规划环评工作。跟进高新区规划环评,环评成果由所有企业共享共用,相关企业建设项目可以简化或免除相关审批事项,切实提高企业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的效率。目前,正在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和环评工作。总体规划修编文本已经完成,环评单位完成大气水质土壤等数据监测,入企走访完善基础资料信息,年底前完成报告文本编制。
(四)坚持靠前服务,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盘整未利用土地258亩。其中,常泰路东侧68.25亩土地成功挂牌出让,由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摘牌竞得,将建成集生产、研发、仓储为一体的四号工厂和智能化自动化仓储中心,已经进场动工建设。园区泰新街南侧123亩工业用地成功挂牌出让,规划建设科创中心项目,年底前完成公开招标动工建设。促成百川服饰对接盘活奇信机械用地,正在协助企业开展方案设计报批和场地清理。世腾汽车公司于2017年7月购得金象汽配项目用地59.137亩,闲置28亩,一期用地完成规划竣工验收手续投入运营。帮助宝峰公司成功对接东方克拉,盘活17.78亩用地作为宝峰公司扩建及瑜伽垫等生产线项目用地。
二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针对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新区实行专人跟进项目,每周一促,主要领导实地督促协调的工作机制,协调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其中,恒劲科博项目作为我市实行“多评合一”首家企业,用地面积30亩,计划投资1.3亿元,建设3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设施,新增流量测量仪表生产线和行政办公、研发中心,生产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水利等的计量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目前,项目已经动工建设。万盛中心项目自2018年9月完成裙楼施工后停工至今,高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经多方协调,已解决项目纠纷和动建手续办理问题,万盛公司于6月10日取得施工许可证,项目恢复建设。目前,项目已施工至主体结构22层底板,工程正按照施工进度有序推进。2020年9月,高新区公开拍卖在2010.1-2019.12期间出租给宝峰公司使用的临时用地,鸿荣轻工公司最终竞得该用地的使用权。但由于种种矛盾,宝峰公司迟迟未能腾空移交用地。高新区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分管领导耐心沟通,专人跟踪对接,宝峰公司、鸿星尔克公司与江南新区公司于2021年7月30日签定补偿协议达成和解,宝峰公司并按协议约定于2021年9月27日完成腾空。现该用地已交付鸿荣轻工使用,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签订租赁合同。整个事件虽然历经周折,但最终两家公司对处理结果都很满意。
(五)坚持内外统筹,服务中心工作
一是做好创投中心竣工验收暨园区服务中心入驻推进各项工作。由高新区主要领导牵头,区住建局、江南城建集团主要负责人参与,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组成工作专班,负责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推进创投中心验收和入驻准备工作。高新区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做好内部分工,为搬迁入驻做准备;推动江南城建集团成立相应工作专班,明确工程竣工验收和装修工作的负责人,指定专人作为沟通协调联系人,双方正在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春节前搬迁入驻创投中心的时间节点要求,抓紧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坚定服从服务于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在做好高新区自身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一半干部抽调支援全区中心工作。2名处级干部挂钩片区房屋征收工作组,3名科级干部、3名业务干部抽调参与片区指挥部和征收组工作,其中1名科级干部挂职江南城建集团,并负责全区招商工作,1名干部挂职街道参与企业服务工作。积极对接涉迁企业的服务工作,牵头成立工作专班,跟踪服务好符合我区产业方向、税收贡献大的优质涉迁企业落户高新区,重新投入生产经营。
三是全力做好创城创卫工作。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民营经济发展年、城市品质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党政领导带头,所有干部职工参与协助推进挂钩街道和社区开展创城创卫工作,同时,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组织修复破损路面、人行道约2200平方米,更新处置不亮路灯100余盏,置换破损井盖、清理雨水篦200余处。对12处闲置用地及零星用地围挡进行修补,处置打通雨污管道节点14处。配备挖掘机、铲车等清运零星地块内生活垃圾,累计清运52车次。对街心公园约1000平米地块进行绿化补植,提升公园整体绿化效果。对8个零星地块开展公益广告围挡布置,工作量达2200平方米。完善片区雨污排放管网,实施十二号路、紫山路东段供水主管连通工程,解决了周边数家企业长期面临的水压不足、用水紧张问题,切实把营商环境建设落实在“最后一公里”。
(六)坚持为民情怀,办实事解难题
一是组织实施紫安路渠清淤工程。紫安渠长约350米,宽6米,深度约3米,于2006年建成。该沟渠主要起到汛期排山洪重要作用,上游承接紫帽山体局域排洪,下游经过下店、路边、五星三个社区排入南低干渠。由于历年山洪造成渠道泥土沉积,上游衔接暗涵(约长60米)淤泥堆积,清淤难度较大。今年高新区组织对该段渠道进行全面清淤,通过机械和人工结合施工的方式,对渠道彻底清淤 ,共清运约366立方米淤泥。不仅整治了渠道内环境,而且保证汛期内行洪的要求。
二是解决南环路跨南高渠梁下(雷克萨斯北侧)排水问题。由于紫新路等道路雨污分流不彻底,2019年市水利部门对该直排口进行封堵,造成紫新路、紫华路沿路雨水无法正常排放,雨天大量积水、消退缓慢,形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今年,高新区再次协调区城管局处理此事。目前已策划生成南环路(雷克萨斯段)雨水节点改造项目,在该段设置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将雨水抽排至南高渠对岸雨水管网,解决雨水排放问题,建设单位泉州水务集团预计可于12月底进场动工。
三是启动建设泰康路-泰塘街智慧路灯工程。该路段于2010年修建完成,一直没有配套路灯,为完善高新区市政配套设施,满足道路照明需求和解决四、五期企业、仙塘社区、新塘社区居民交通出行安全,高新区启动实施该工程,也是本年度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泰康路长800米,宽30米,泰塘街长1000米,宽18米。9月30日,全部共118杆新型太阳能路灯建设工程已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四是实施泰明街路段LED光源节能改造项目。泰明街路段全长1.25公里,周边有泉州海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泉州七星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平时人流量、车流量较大。改造后,该路段144盏路灯全部改为太阳能LED一体化路灯,一体化路灯各组成部件均采用安全、环保材料,节能、光效高,使用寿命长,每年可节约用电量约7.9万度,电费约4.7万元,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量241吨标准煤,也可更好保障周边企业员工和市民夜间出行安全。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下阶段,高新区将以区委区政府“品质名城·现代都市” 战略目标为向导,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突出经济职能、服务功能、科技金融赋能,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服务、高科技增效工作重点,主动融入新时代新福建和泉州“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工作大局。
一是服务项目建设落地。谋划生成2022年在建重点项目8个,分别是火炬电子泉州智慧总部基地项目、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恒劲科博流量测量仪表生产项目、万盛酒店项目、鲤城高新区科创中心项目、泉州市百川服饰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联兴发高档针织功能性面料技术改造项目、鸿荣轻工鞋服生产自动化技改及后勤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022年计划总投资额达7.23亿元。2022年预备重点项目6个,分别是超高效叠层二代和三代太阳能基础产线集成基地、金阳(泉州)新能源公司柔性太阳电池封装车间项目、泉州市数字包装生产基地建设、5G轨道交通设备生产线的建设、铁通智慧产业园项目、思源海峡研究院项目及系列项目、海天总部研发中心,项目预计总投资额达45.95亿元。
二是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按照“一园三片”(一个园区、三个片区)的空间布局和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资源共享产业共生各方共赢的思路,以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为主线,以土地重整、企业重置、环境重造为抓手,综合考虑北、中、南三个片区的功能布局和现状特点,分类型分步骤推进整个高新区的改造建设和转型升级。结合北、中、南三个片区的产业基础和空间容量,分别规划打造高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传统产业升级的承载区和新兴产业迭代的规划区三个功能分区,各个片区资源共享、相互配套,支撑驱动园区的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近三年重点推动北部片区建设,接续推动南部片区、中部片区改造,实现高新区的转型提质和能级跃升。
三是谋划产业转型升级。聚焦高新技术,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增量引进和存量升级工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高企培育力量,突破数量增长,把高企体量做强做大。加快推进园区大型骨干企业和军民融合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为核心的高新区创新产业群。加强科技扶持政策的宣讲和兑现,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育成企业的高新技术占比,引导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优势传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转型,培育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推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梯次推动企业智能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慧化小微园区等数字化改造提升。
四是理清招商工作思路。对园区闲置的土地、楼宇、厂房等资源进行摸底,制定闲置资源分布图,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形成动态的招商资源库,建立资源库和项目库的有效对接。以我区三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作为链长,重点引进高科技纺织品、新型电子元器件、节能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围绕科创中心、创投中心两个项目,做好前期招商准备工作,抓紧与龙元天册、华润置地、首创高科等产业运营商的对接,同步做好与黑晶石运营、灏谷科技、西科控股等公司的招商洽谈工作。继续跟踪网易联合创新中心项目、五交研究院项目、兵器装备集团特种机器人中心、西安天和防务、国金通汇运营中心及数字化产业园区项目等重点项目的落地。
五是提升营商环境。推动复制推广自贸区关于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保险及服务业开放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成果,扶持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策划建设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以产品超市的形式,引进科技协同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平台载体,充分整合平台的集聚和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政策、审批、科技、金融、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一站式”“互联网+政务”全流程服务。联合区街部门,共同做好生活环境配套和服务保障工作,推动落实各级各项人才政策,建立引人用人留人长效机制,引进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进一步推动高素质人才和产业工人向高新区聚集。